肖萌
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現代高校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提出把思想政治融入高校學科教學中,為課程思政的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基礎。將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融入服裝表演專業舞蹈表演課程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深入分析課程思政的內涵及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然后依據服裝表演專業的特性分析課程思政背景下舞蹈表演課程改革的意義。文章結合目前舞蹈表演課程思政改革存在的不足,提出相關的教育模式探索。
關鍵詞:服裝表演;舞蹈表演;課程思政;教育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正是基于當前大學生思想環境多元化的條件,以及結合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現的新的特點,對大學生課程教學實施改革。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提出的關于思想政治融入高校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匯總為“課程思政”這一理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入,中國本土服飾品牌日益增多并呈現國際化發展趨勢,這也是我國文化自信的提高和民族復興的重要體現。作為服裝表演者,模特主要是通過肢體展示表達服裝的情感,因此,作為專業主干課程之一的舞蹈表演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主要是訓練學生通過肢體的演繹詮釋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的了解,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1高職院校舞蹈類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通常而言,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于思想政治的關注度也相對較低,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同時,高職舞蹈類專業的學生,對于專業課的重視遠遠高于文化課的重視程度,并且大部分學生對于思政課程并不感興趣,導致部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較低,不具備合格的職業道德素養,缺乏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等多種問題。但是,大部分學生對于專業課程的興趣卻較高,因此,高職院校就可以在專業課程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內容,便于學生接受思想課程的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的樹立,更好的培養舞蹈類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基于此,為了能夠有效提供高職院校舞蹈類專業學生政治思想覺悟,就需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專業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促進舞蹈類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其步入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2.課程思政背景下服裝表演專業改革的意義
2.1 促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
服裝表演專業是我國新興的一門高校學科,也是我國獨有的一門藝術學科。藝術具有審美認知及教育作用,作為服裝表演專業中的舞蹈表演主干課程,將舞蹈表演教學與課程思政相結合,能夠使服裝表演專業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優秀的思想品德文化熏陶,最終實現德才兼備。
2.2 教育新模式是實現德育的重要途徑
課程思政背景下教育新模式的改革不僅能夠改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的現狀,同時還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舞蹈表演的藝術形式相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豐富多樣,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知識與思想政治元素相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具體化和藝術化。
2.3 是實現服裝表演專業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針對服裝表演專業的學生,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遵循全方位育人原則。在舞蹈表演課程教學過程中,深度挖掘課程思政資源,積極調動服裝表演專業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對舞蹈表演課程進行深入探究,實現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3. 服裝表演專業舞蹈表演課程思政教育新模式
3.1 提升教師素質,樹立思政榜樣
教師的素質和知識水平是服裝表演專業舞蹈表演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首要條件,專業教師是教學工作和教學改革工作的首要執行人,教師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課程思政改革的質量和水平。所以,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改革思想在本專業舞蹈表演課程教學中應有的價值和意義,重視舞蹈表演課程思政化的發展,將立德樹人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始終貫穿在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把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師教學的主導。
在服裝表演專業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課程同課異構的方式,有助于舞蹈表演教師和其他課程的教師相互研討學習,從而挖掘有助于課程思政融合到舞蹈表演中的教學素材。例如,教師在編創民族舞蹈的表現形式和歌曲展現上,可以結合本專業的表演課程及音樂賞析課程,斟酌推敲音樂及表演的多重表現形式,共同打造以民族舞蹈文化為基礎的歌舞表演內容,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舞蹈表演課程中,激發學生舞蹈興趣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承擔起傳承和發揚民族精神的責任。
3.2 緊抓教學目標,實現思政為先
在服裝表演專業舞蹈表演課程設計教學目標過程中,可同時結合思想政治課程內容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和溝通,將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更好地融入舞蹈表演課程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中,實現舞蹈表演課程思政化的發展要求。例如可以將區域文化和歷史元素融入課堂教學中,通過觀看紅色經典舞劇和電影等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舞蹈背后的紅色故事,擁有更為豐富的情感沉淀。同時,把經典的“紅色舞蹈”引入課堂教學中,“紅色舞蹈”是民族文化傳承和發揚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明確三觀、了解歷史,還能夠更好地弘揚和傳承民族精神。
3.3 優化課程內容,挖掘思政元素
要想實現高效舞蹈表演課程思政新模式,必須優化當前本專業舞蹈表演的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挖掘思政相關元素,積極發揮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服裝表演專業,舞蹈表演課程是本專業的主干課程,在課程改革中有著重要作用。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德育的形式融入舞蹈表演課堂教學過程中。
在舞蹈表演課程考核過程中,所涉及的內容既要包括在當前思想政治環境背景下的舞蹈表演相關專業知識,同時也要結合新時代發展的內涵,以及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思想,答題方向需要適應當前的客觀趨勢。基于當前社會價值的舞蹈審美及其文化內涵,尤其是針對傳統文化發展背景下有關舞蹈表演課程發展的趨勢和文化背景,將舞蹈表演課程與思想政治相融合,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能提升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對學生實施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民間舞及現代舞蹈教學過程中,將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內容貫穿到課堂中,與學生的實踐相結合,學生在感受舞蹈曼妙舞姿的同時,浸潤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提升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之美的追求,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對其精神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3.4 創新教學方法,積極開展校內外合作
課程思政背景下,實施高校舞蹈表演課程思想政治改革需要創新當前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積極與紅色教育基地合作,將舞蹈表演課程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將快閃、志愿演出等方式引入一線教學環境中,把活動課程的內容以課堂教學實踐的方式展現出來,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所學的教學內容以及專業知識,使愛國情懷得到進一步升華。
除此之外,舞蹈表演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結合當前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優勢,尤其是在2020年春節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互聯網教學提供了途徑和通道,教師要積極利用翻轉課堂、微課和多媒體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課上課下進行學習,能夠隨時隨地反饋學生的問題,與學生開展交流和溝通,不僅能為學生解疑答惑,同時能幫助學生樹立專業發展意識,在互相探討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樹立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政治思想。
3.5 建設考評機制,思政納入考核
建立適應本專業特性并且符合舞蹈表演課程形式的考核機制。在生成性考核和總結性考核中,不但要強調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的發展,也要考察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學生的個人品質和三觀等同樣需要成為考核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個人品質、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情況給予學生綜合性評價。對思想政治方面分數較低的學生進行重點教育,保證課程思政改革能夠最終浸潤到服裝表演專業的所有課程中。
4高職院校舞蹈類課程思政教學策略
近幾年,高職院校逐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不斷實踐的道路上,逐漸將思政課程轉變為課程思政。而高職院校舞蹈類專業,如何更好的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高度,就需要學校制定有效的方法途徑,推進課程思政教育的全面施行,為高職院校舞蹈類學生步入社會、適應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4.1提高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
為了能夠有效發揮出課程思政的重要作用,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課堂氛圍,就需要高職院校重視課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從高職院校的領導層人員到各個專業的任課教師,都需要提高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同時加強師資、教學設備等方面的投入,進而使得課程思政建設能夠得到良好建設,保障課程思政的質量。另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在開展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的50分鐘,還應該在專業課程中,科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班主任教師還需要定期開展思政與專業融合的主題班會,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高度。并且舞蹈類專業的團委會還需要定期組織相關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良好的思政范圍,進而能夠將所學的思政知識漸漸融入到生活當中,保障學生思想政治高度的提升。
4.2明確課程思政的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的制定,主要就是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對預期目標的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分析,不僅僅代表著課程思政教育開展的起點,還能夠將課程思政教育開展的終點結果充分體現出來。因此,高職院校舞蹈類專業教師在制定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將知識與思政價值進行良好的融合,將其作為教育的基礎,圍繞專業知識教學目標、情感教學目標,構建合理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人格,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積極作用,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高度。同時,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知識的過程中,對歷史文化、國家發展歷程進行詳細的了解掌握,并在專業知識課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了解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情感目標,通過在專業課程實踐過程中思想政治內容的學習,激發學生潛在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愛國情懷。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樹立一定的行為目標,在專業課程的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素養,進而使得學生思想政治覺悟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5. 結語
針對服裝表演專業舞蹈表演課程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探究,首先探討了課程思政的背景,然后從專業人才培養、德育、全方位育人三個方面分析了舞蹈表演專業進行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意義,針對舞蹈表演課程思政改革的新模式和新方向提出改革策略。
實現服裝表演專業舞蹈表演課程的思政改革,一是需要提升教師的文化和知識素養,為學生的思想政治發展樹立榜樣;二是需要將舞蹈表演課程的教學目標與課程思政內容相結合;三是需要優化當前的舞蹈表演課程教學內容,充分挖掘課程思政的教學元素;四是需要創新舞蹈表演教學方式,積極開展校內外合作,引導學生的思想政治發展;五是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學生的考評機制,為學生的思想政治發展創造相應的環境和背景。只有教師積極努力地將課程思政教育新模式納入服裝表演專業舞蹈表演課程的教學體系中,才能夠保證舞蹈表演課程思政改革的最終成功。
參考文獻
[1]鄢顯俊.論高校“課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實踐誤區及教育評估[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88-92.
[2]萬力.高校“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的四維綜述[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04):49-53+108.
[3]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02):50-58.
[4]羅仲尤,段麗,陳輝.高校專業課教師推進課程思政的實踐邏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11):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