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蘭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經典誦讀,能讓小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更多地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深入其中感受美,享受美,傳承美。教師要重視經典誦讀,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生誦讀經典,更好地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開展策略
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文化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價值,同時小學語文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了“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教學要求。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開展經典誦讀,以有效彌補現代社會所造成的文化經典流失,也使學生能夠深切感知經典文學的魅力,進而使其在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能夠獲得自身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與發展。
一、運用多元化的教育途徑,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誦讀習慣
誦讀途徑多元化,不僅能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其對經典誦讀課程的喜愛程度,而且在活躍學習氛圍的同時,還能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地、發自內心地愛上經典誦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經典誦讀與繪畫、音樂等其他藝術形式相結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所學繪于畫紙上,或選擇一首與之情境相符的樂曲。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可以讓其在繪畫或欣賞音樂的同時,順其自然地了解所學經典的內涵,幫助其有效地進行記憶。另外,學校在班級或校園內可以輔助教師多開展一些學習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測試,并加以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評價形式要摒棄以往傳統的背誦、默寫、填空等形式,多采取辯論、朗讀、場景表演等趣味性較強的形式,這樣的形式不僅能讓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達到以趣激學的目的,還能增強學生對經典誦讀內容的有效記憶。另外,應在班級、校內設立晨讀機制,將班級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分組學習,讓學生養成每天以經典誦讀開啟學習生活的習慣,安排考核時間,給予相應獎勵。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得失,教師輔助解決問題,從而養成自主學習、穩定學習、積極學習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從學習中了解經典、熱愛經典。經典誦讀教學真正的意義正在于此。
二、采用激勵政策,鼓勵學生參與到誦讀中
小學生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僅使用一種教學模式,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就會覺得所學習、誦讀的內容非??菰?、乏味,學生的誦讀興趣也會大大降低。為此,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學習需求,意識到鼓勵對學生學習活動開展的重要性。所以,要想使學生不斷地進行誦讀,教師的鼓勵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組織經典誦讀比賽、優秀誦讀筆記展覽等一系列活動。通過活動評選出表現優異的學生加以獎勵,可以是幾句簡單的話語,也可以是一支筆、一個本子,這些東西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大的激勵。學習能夠得到教師的鼓勵以及肯定,學生大都會自覺地參與到經典誦讀過程中。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為日后的學習做好準備。此外,針對那些表現不夠積極的學生或是誦讀效果差的學生,教師也不能忽視他們,而是應當與他們及時交流,幫助他們分析誦讀中出現的問題以及難點,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誦讀經典的自信心。針對活動之中具有明顯進步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對他們的學習成果進行肯定,使他們能夠保持誦讀的自信心。
三、開展經典誦讀,營造良好的誦讀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有效地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教師應營造良好的經典誦讀氛圍,使學生融入誦讀氛圍中,充分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班級中,語文教師可組織學生通過繪畫、剪紙、中國結、泥塑等多樣化的文化藝術形式,在教室的文化墻、藝術角中展示經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與故事內容,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經典誦讀氛圍,有序地開展經典誦讀學習活動。
例如,在教學《景陽岡》一課時,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教學。第一,教師可先讓學生通讀課文,使其初步認知與了解課文內容,再安排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的方式,梳理課文的寫作脈絡。教師可讓學生依據“武松飲酒、上景陽岡、武松打虎、武松下岡”四方面主要內容,在課前繪制“武松打虎”的繪本故事。教師再將其制作為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學生繪制的繪本,使學生通過繪本故事直觀形象地認知與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經典誦讀氛圍。在展示繪本故事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誦讀與其內容有關的課文段落,從而讓學生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經典誦讀。這樣一來,學生就能通過閱讀繪本與誦讀課文的方式,更深入地理解與掌握課文的內容。
第二,教師可安排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對課文進行深度閱讀,并讓學生按照“營造誦讀氛圍—理解與掌握經典內容—進行深度閱讀—受到啟發與教育”的學習步驟,進行遞進式經典誦讀,從而使學生借助經典誦讀學習與掌握“武松打虎”的有關內容,使其深刻體會武松的性格豪爽、武功高強、智勇雙全。學生在進行經典誦讀的過程中,可從中汲取豐富的養分。教師可啟發學生通過誦讀《景陽岡》及原著小說《水滸傳》,提煉作品中英雄人物仗義忠誠、不懼危難的精神。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這樣的文化與品格一直傳承至今,在當代社會生活中,也有許多具有這些精神的人。由此可見,營造良好的誦讀氛圍,能夠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幫助學生學習與掌握更多傳統文化知識,從而提高經典誦讀的實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與實施,既是對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進一步貫徹與落實,又能夠促成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要自覺、主動地革新自身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以能夠帶領學生誦讀經典、學習經典、傳承經典,使學生能從中獲得文學知識、提高閱讀能力、培養藝術素養,為學生在將來的高質量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葛艷.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誦讀活動[J].中華少年,2020(20):51+53.
[2]杜立薇.淺談小學語文開展經典誦讀的教學研究[J].中華少年,2019(23):98+100.
[3]張立云,鮑獻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教學[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8(0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