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臣艷 杜成智 林瑜 馮旭

【摘要】目的:探索提升中醫藥院校儀器分析課程授課質量的教學方法。方法:在我校中藥學類學生的儀器分析教學中采用Seminar教學模式為指導的教學方法。結果:Seminar教學模式在中藥學本科儀器分析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結論:Seminar教學模式為儀器分析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實踐,能有效促進中藥學本科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關鍵詞】儀器分析? Seminar? 教學改革
【課題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課題編號: 2013JGZ138)。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7-0038-02
《儀器分析》課程為國內中醫藥院校中藥學、藥學專業及其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藥品的質量分析、真偽鑒別、制藥工藝等醫藥領域都離不開儀器分析的技術支持。近年來,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國家對中醫藥行業的重視不斷提升,對中醫藥院校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國內中醫藥院校相繼投入大量的資金購置了一批大型國內外先進的精密儀器,建立了儀器分析相關的一系列實驗平臺。廣西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6年,是我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唯一獨立建制的高等中醫藥院校。《儀器分析》是廣西中醫藥大學中藥學、藥學等本科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為考試科目。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儀器分析》教學大綱,學校建立了以精密分析儀器為主的教學實驗室,投入大量的資金,購置了國內外先進的分析儀器,實驗室在保證正常的教學任務開展之余,實行開放式管理模式,學生可以在線預約儀器使用,實驗室管理員對儀器的使用、維修、保養使用網絡管理,建立了較成熟的實驗室云端管理系統。先進的儀器大大促進了儀器分析課程的教學,學生在儀器分析實驗室,理論知識可以和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得到了不斷的提升。
雖然各個高校的實驗儀器都能和《儀器分析》理論能相互對應,學生接觸儀器,實踐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但對于中醫藥院校的本科生學習而言,《儀器分析》課程的學習仍是屬于難于理解、不好掌握的科目之一。究其原因,儀器分析課程是以實驗操作為基礎,各章節內容相對獨立,內容又融合了化學、物理、數學等各個學科的知識,課程內容大多屬于基礎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學生需要在掌握了儀器復雜的結構原理和檢測方法的實際應用后,再結合相關的儀器進行實驗教學,這需要學生首先要掌握儀器的結構和原理,才能運用連貫的系統性和清晰的邏輯演化掌握方法的應用。而抽象的結構和原理,往往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容易感覺枯燥、乏味,無法適從,甚至出現厭學情緒。
傳統的儀器分析教學多是單一的“講授-接受”模式,教師為課堂的主體,常常利用板書和PPT 授課。課堂上,簡單的PPT無法完美地演示操作,在接觸實際的儀器之前,學生只能憑空想象儀器的應用,學生往往不能很好地參與其中。近年來,“翻轉課堂”也曾成為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改革主張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建議通過讓學生作為主講人上臺講解的形式從另一個方面去豐富課堂。但由于儀器分析的理論性和操作性較強,學生作為主體在課堂上討論復雜的儀器結構原理,需要學生有很強的自學能力,預先對儀器的使用已經掌握。但大多數學生只能“百度”復制網上的相關內容在課堂上匯報,并沒有真正掌握儀器的實際使用,對使用中可能要注意的環節其他同學也不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翻轉課堂”在儀器分析課程的推廣中成效不大,大都流于形式,最終只能是“紙上談兵”。
Seminar 教學模式是以教師和學生為共同教學主體,以交流互動和相互啟發為特征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內外高校中多應用于研究生的培養,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近年來,也有多個學科將Seminar 教學模式引入了本科生教學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儀器分析的效果,本課題組采用Seminar 教學模式在儀器分析本科教學中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一、研究對象:課題組以廣西中醫藥大學2015級、2016級、2017級中藥學本科專業共276人為研究對象。
二、方法設計:采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柴逸峰、邸欣主編,全國高等學校藥學類專業第8版《分析化學》為教材,選擇第二十章高效液相色譜法為的授課章節,抽簽將學生隨機分為兩大組,一組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授課方法實施教學;另一組為實驗組,開展Seminar 教學模式。實驗組隨機分為若干小組,每2~3人為一小組。教師在講授高效液相色譜法的理論知識之前,請實驗組的各個小組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自主選擇一味能采用HPLC法為含量測定方法的中藥材,作為待測藥材。教師在高效液相色譜的儀器使用方法、原理理論課程講授完成后,要求實驗組的學生根據2015版《中國藥典》的規定,以及測定藥材的化學性質,建立采用HPLC法建立該中藥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儀器分析的儀器對學生開放,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預約HPLC儀器,根據實驗方案完成藥材的測定。實驗組設一小組長,對組員進行科學分工、設計中藥的含量測定方案、設計實驗PPT,進行主題匯報。
三、教學評估:課堂提問回答情況(10分)、課外拓展知識(10分)、課后作業完成情況(5分)、學習熱情(5分)、實驗過程及實驗報告質量(30分)、本章節考試結果(40分)。
四、綜合評定:總評價對照組的平均得分為 78.6分,實驗組的總評價平均得分為 92.4分。其中,理論成績考核對照組成績平均分為76.5,實驗組成績平均分為88.5。其中,采用Seminar 教學模式的實驗組在課外拓展知識、學習熱情和實驗過程及實驗報告質量三方面的考核中,與對照組表現區別明顯,實驗組的課外拓展知識更寬,體現出一定的科研創新能力;在課堂上表現活躍,參與科研的興趣較高,實驗組80%以上學生在完成儀器分析的課程后,都參與了老師或研究生的科研項目研究,也有部分學生將此次藥材的HPLC含量測定實驗作為畢業論文或者申請了大學生科研創新創業項目,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實驗組上交的實驗報告整體質量水平比對照組高,特別是在討論部分更加深入。
五、教學效果調查研究:課程結束后對全體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出調查問卷 276 份,回收問卷 276 份,有效問卷為 273 份。匯總調查評價結果如下:綜合學生對《儀器分析》課堂的評價,從總體趨勢看,以Seminar教學設計為指導的教學模式更受學生喜愛,更利于優化授課質量,結果見表1。
從以上問卷結果可知,對比傳統的教學模式,Seminar教學模式授課更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能有效激發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對理論知識、儀器的掌握度,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表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但同時我們也發現,新的教學模式也給小部分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學習壓力,有些學生習慣了傳統教學中的被動接受知識,不適應主動的探索,表現在認為占用過多的課余時間,增加學習負擔,提示了我們在下一步的實踐中,學生的思想轉變也要作為研究的方向。還有14.1%的學生認為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后,導致了教學重點不突出,也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課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更要不斷地適應新形勢,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做好學生“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對學習重點和難點的把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育本科生創新的科研能力,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綜上,在儀器分析課程中應用Seminar教學方法,雖然存在一些不足,但總的來說,教學效果較好,Seminar 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師主講的模式,學生作為課題的主導者,有效促進了儀器分析教學質量的提升,能充分挖掘師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勇,石明,穆曉梅,等.淺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儀器分析課程的興趣[J].廣州化工,2013,41(2):155-156.
[2]周曉光,廖麗霞.《儀器分析實驗》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2016(4):175-177.
[3]高麗,王旭,丁生晨,等.PBL-Seminar 教學法在中藥化學理論教學中的探[J].光明中醫,2017,32(19):2881-2883.
[4]謝洪珍,魏丹毅.文獻教學法與Seminar教學法綜合運用于儀器分析課程教學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7(3):89-102.
[5]王美季,楊紅兵.翻轉課堂在儀器分析教學中的應用,大學化學[J].2018,33(8):1-4.
[6]王廣利,張強斌,師生寶,等.儀器分析課程教學實踐與改革[J].大學教育,2019(2):74-76.
[7]周美林,李佳孝.近三年我國Seminar教學研究文獻綜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7(11):12-15,39.
[8]隋玉武,李小蘭.德國本源模式下我國本科Seminar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8(32):103-104.
作者簡介:
梁臣艷(1979年-),女,漢族,廣西浦北人,碩士,副教授。
馮旭(1975年- ),男,漢族,廣西南寧人,碩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