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丹 姚瑤

摘要:目的:分析手術室護理采用人文關懷的臨床效果。方法:從2018年8月~2020年8月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取2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對照組采用普通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比兩組手術室患者護理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經統計,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手術室護理選用人文關懷可有效避免不良反應產生,促進各項生命體征穩定,確保患者的健康狀態,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人文關懷;生命體征;護理效果
手術室是醫院重要的科室部門之一,主要用于疾病治療和搶救,手術室護理質量與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著直接關系[1]。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對手術室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研究將人文關懷應用于手術室患者的護理過程中,通過改善護理觀念、護理模式為患者帶來優質服務,減少不良反應產生,維持生命體征的穩定。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取2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對照組男59例,女41例;年齡29~71歲,平均年齡(48.3±5.6)歲。觀察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27~75歲,平均年齡(49.2±5.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應用普通護理模式,分別從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觀察組應用人文關懷,具體內容如下:(1)患者在手術治療前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焦慮不安、緊張、恐懼等,護理人員需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普及相關知識,幫助患者了解手術治療的優勢、安全性,幫助患者建立信心,緩解負性情緒。(2)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需提前準備相關的藥品、手術器械,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做好患者保溫措施,在患者精神狀態良好情況下,盡可能用正向語言進行鼓勵和安慰患者,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3)手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向家屬和患者說明康復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針對術后感染、引流管護理、并發癥預防等進行針對性處理,在飲食、運動等方面給予針對性輔導。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兩組手術室患者護理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術后感染、大出血、灼傷等。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納入到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統計,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兩組手術室護理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隨著社會時代的快速發展,我國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和優化,人們對手術室護理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這也使得醫護人員面臨著巨大挑戰。以往經常采用的普通護理模式已難以滿足手術室患者的需求,其忽略了手術患者內心感受,缺乏人文性特點,這也導致手術患者的治療配合度較差,常常出現抗拒、緊張等負性情緒。為此,本研究在普通護理的基礎上融入人文關懷,通過加強手術室患者心理狀態調控來優化護理內容,盡可能滿足患者身體和心理上的需求,及時給予安慰和鼓勵,分別在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3個階段給予針對性人文關懷,積極解答患者疑問,幫助患者樹立治愈信心,同時拉近與醫護人員間的關系,確保身體、心理各項指標的穩定,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選用人文關懷可有效避免不良反應產生,促進各項生命體征穩定,確保患者的健康狀態,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是一項值得積極推廣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曉霞.心臟外科手術室護理中實施人文關懷的價值評定[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30):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