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雨珠
◆摘? 要: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課愛國主義教育肩負著重要的責任。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培養青年大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尊,引導他們樹立通過學習為國家、為民族無私奉獻的理想信念。進入新世紀以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進一步豐富。教師要充分認識新時代的變化,使思想政治課與時俱進,適應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因此,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課愛國主義教育創新的過程中,既要加強思想指導,創新課程銜接,又要搭建實踐平臺,增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需要借助網絡和新媒體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綜合運用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課愛國主義教育的創新。
◆關鍵詞:愛國主義;思政;融入
思政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充分發揮主體地位的育人作用,有助于大學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一、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困境
(一)愛國主義精神內涵未得到充分彰顯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思政課教師是否掌握“四史”的發展脈絡是彰顯愛國主義精神內涵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缺乏對愛國主義精神歷史內涵的整體把握和深刻認識,部分教師以“知識講解知識”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沒有通過系統及專題的方式去講解愛國主義精神的發展歷程,無法形成強大的感召力。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將知識點融入到具體的歷史情境下,拉開了與大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
(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形式單一
課堂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前提和基礎,課外實踐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和關鍵。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課外實踐的重視度不足,沒有突破傳統“場域”的限制,將愛國主義教育局限于課堂教學,縮小了實踐活動的比例。
二、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融入思政課的路徑
(一)加強思想引領,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在思政課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樹立學生的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堅定信念應當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馬克思主義作為我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認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新時代的高校思政課堂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創新,首先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突出思想內涵,利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學生頭腦,在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靈活運用,更要在課堂教學中將馬克思主義教育中國化的理論成果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以更加“接地氣”的方式將理論性較強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活躍的課堂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思政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利用視頻為學生做專題展示,這樣的方式能夠用更加具體直觀的方式使學生理解各類理論知識,增強思政課程的生動性。
(二)充分彰顯愛國主義精神內涵
首先,思政課教師必須做到對“四史”的真學、真信,才能充分的闡釋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一方面,教師要加強對馬克思、恩格斯主義經典著作的研讀,從整體上把握愛國主義精神的發展脈絡,通過專題化、精細化、情景化等方式進行講解,挖掘愛國主義精神的深層意義,理清愛國主義精神的內在邏輯。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出現“理論空洞化”的現象是因為沒有將教學內容與大學生具體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結果。思政課教師既要掌握在社會思潮多元化背景下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發展的規律,又要將愛國主義精神與大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
其次,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完整、維護祖國利益和國家安全,與積極主動以全球眼光看待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是辯證統一的。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案例、專題教育的形式進行講解,將學生置身于國際情境中,培養他們的全球視野,引導大學生在國際環境中去對比各國歷史、制度、文化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這樣更利于增強他們的民族認同感、使命感和危機感。
(三)加強課程聯系,協同培育愛國主義教育
新時代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在學生專業課程中充分挖掘愛國主義教育的元素,加強課程聯系,建立立體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體系。各專業課教育中都應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思想,學生在長期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才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具備愛國主義情感。實踐課程聯動的過程中,教師之間應當加強溝通與交流,結合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生活實際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例如,加強思政課程與學生的專業課程聯動,在思政課程中,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專業課程作為案例進行教學,在案例教學中以專業課程為基礎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反之,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也可以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以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知識為基礎,結合學生專業的實際情況,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利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頭腦,進而堅定愛國主義信念。
三、結語
愛國主義是人們對祖國的深厚感情。愛國主義的情感和精神核心是人們對祖國的依賴,是增強人們對祖國和民族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和榮譽感的統一。愛國主義是與國家形成的價值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核心,具有民族凝聚力的內在價值取向。愛國主義是每個人都應該自覺履行的責任和義務。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感、理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觀念,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愛國主義。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N].人民日報,2019-11-13(6).
本文系《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