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垚
◆摘? 要:學習情境是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老師可以靈活創設出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對現代信息技術視角下小學科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和策略進行了探討,旨在全面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科學;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情境;創設
小學生在探究科學知識的過程中,由于認知能力、生活經驗有限,常會感覺較多知識的抽象性都較強,這將會影響學生的科學學習效果。這就要求老師活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靈活多變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更多的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感知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正確認識科學課。那么究竟該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小學科學教學情境呢?下面將針對此分析。
一、現代信息技術視角下小學科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重要性
第一,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多元化的小學科學教學情境,學生會被其新奇感所吸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熱情,而且學生在探究之中會進行充分的思維,能保持學生持久的探究學習熱情,這對于學生知識的學習及能力的發展十分有利。第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參與情境中積極觀察與發現問題,這對于學生探究意識及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第三,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能參與到各類情境的學習之中,為學生提供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的機會,并對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積極影響進行全面了解,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第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老師根據不同主題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能夠拉近學生與科學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之中,對知識進行透徹的理解與掌握,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現代信息技術視角下小學科學教學情境的創設策略
現代信息技術在創設小學科學教學情境方面有獨特的作用,老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但需要注意一點,是否創設教學情境要依據實際教學情況決定,不可以出現濫用教學情境的情況,那樣只會失去情境創設的價值。下面將針對性不同教學內容,對情境的創設方式進行介紹。
1.創設觀察情境,拉近學生與陌生知識之間的距離
雖然小學科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但由于學生人生經歷不夠豐富,對于有些科學知識仍十分的陌生,學生對于陌生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這將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老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觀察情境,拉近學生與陌生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主動參與情境中觀察與思考,為科學探究打好基礎。
比如在教學《蠶的生長變化》之時,由于學生們的生活經歷不同,有部分學生對于這部分內容十分的陌生,不知道他們生長過程中會有什么變化。首先,老師利用課件給學生播放四張圖片,分別為蠶蛾、蠶卵、小蠶、蠶繭。其次,讓學生根據蠶的成長過程對圖片進行排序,讓學生對蠶的生長周期進行了解。最后,當學生利用電子白板完成正確的排序之后,老師再對圖片上的鏈接進行點擊,讓學生對蠶的整個生長過程進行觀看,學生觀看中會獲得信息:蠶寶寶一生會蛻皮四次,除了對蠶寶寶的身體結構進行了解,同時還會發現其身體兩側的小黑點,并對其作用進行猜測。在此次觀察活動之中,學生們不僅對新知識進行了理解,而且還在觀察中發現了新的問題,能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培養。
2.創設直觀情境,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小學科學教學中會涉及到一些抽象性較強的知識,以往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缺乏直觀觀察的機會,導致課堂探究活動很難順利推進?,F代信息化視角下,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直觀的呈現這些知識,讓學生進行化抽象為具體的學習,加深學生對于抽象知識的理解。
比如在教學《為什么一年有四季》之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分別說說四季是如何形成的,學生們思考片刻后,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學生聯想到自己冬天烤火爐之時,只要靠近火爐才會暖和,離開火爐或者離火爐較遠之時,便會很冷的經驗,認為四季的形成也是這樣的道理,認為四季的形成與地球距離太陽的遠近有關系;還有的學生聯想到冬季太陽高度角小,夏季太陽高度角大,認為四季的形成和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有直接關系......帶著學生們的不同觀點,老師可以開始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即為學生播放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動態視頻,在這樣生動、直觀的動態演示之中,學生能發現太陽的直射點是圍繞南北回歸線來回移動,從而理解了四季的形成和陽光直射點的不斷變化有關系。再如在教學《鐵釘生銹了》之時,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鐵釘生銹的實驗,讓學生了解鐵釘生銹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合作探索防止鐵釘生銹的方法有哪些。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不需要老師有過多的語言,就能夠將抽象、宏觀的知識轉變為直觀、具體的知識,能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三、總結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在創設小學科學教學情境方法的意義重大,老師需要對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研究,對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學習喜好等進行全面把握,在此基礎上找到創設教學情境的切入點,讓學生在適宜的情境中探究、思維,成功獲得新知識的同時,保持學生的探究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而構建高效化的科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傅欽生.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06):147-148.
[2]王映雪.簡析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J].才智.2020(08):11.
[3]張占杰.利用多媒體、讓小學科學課堂更精彩——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新通信.2020(07):200.
[4]王杰,龍春麗,李娉婷,耿瀅瑩,龍波,王顏,于洪.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科學課程實踐教學初探[J].科技風.2019(32):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