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曉芳
摘 要:明確課程思政的政治意義,深刻認識課程思政的本質是“三全育人”,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重要的思政資源,構建合理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打造一支具備中華優秀文化修養的課程思政教師隊伍,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切入口,不斷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程思政中“知識傳授——文化傳承——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應用模式。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課程思政 應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思政教學的重要知識來源,是“立德樹人”的文化底蘊、是深入人心的價值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程思政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經調研顯示,高職院校課程思政(以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思政課程體系,課程思政的方法還不夠多元,課程思政的研究和應用還處于探索階段,針對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現狀和問題,引發以下對策思考:
1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當務之急
1.1 進一步明確課程思政的政治意義
國家提出“課程思政”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作為高校教師應時刻明確課程思政的教學宗旨是:培養具有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一心一意跟黨走、聽黨話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有為青年,只有這樣,高校才能完成好“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讓高職學生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
1.2 需明確課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根本要求
“三全育人”要求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智育和德育是相輔相成,“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道德品質、授課內容、教學態度和方法都應是智育和德育相結合的,知識傳承的過程就是價值引領的過程,做到德育智育相融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精益求精、團結協作、勇攀高峰的職業精神和大國工匠精神。
1.3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關鍵點
每一個專業課教師都要增強個人職業素養和文化修養,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革命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國共產黨黨史,加強個人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并在課程中合理挖掘思政內容,積極進行思政育人。
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程思政中的應用路徑
2.1 構建合理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
建立課程思政課程體系,從頂層設計完整的思政課程體系,明確課程思政的政治意義和德育價值。思想政治課程體系包括:思政主修課、專業課中的課程思政、“第二課堂”中的課程思政。
思政主修課:包括《思想道德與法治》、《形勢與政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四門常規課,在此基礎上,增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歷史、新中國歷史、改革開放歷史和社會主義發展歷史”的系列課程,學史明理,學史增信,系統的教授思政理論內容。
基于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基于各專業的課程思政,以專業課程內容為基礎,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四史的內容,挖掘課程思政,并不斷加以融合教學,從而將思政與職業結合、將思政與文化修養、社會主義信念相結合,培養有家國情懷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基于第二課堂的思政課程:基于國學社、禮學社、故事社、朗誦社團、文藝社團、志愿者社團等,開展書法、繪畫、舞蹈、朗誦詩歌、志愿服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得到文化的熏陶。
2.2 打造一支具備中華優秀文化修養的課程思政教師隊伍
教師是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的橋梁,只有建設一支具備思政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才能保證思政教學的全員開展,思政教師隊伍不再單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而是包括所有公共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和教學工作人員。
在教師能力培訓項目中,將思政教學素養和能力培訓作為重要培訓內容,并將培訓范圍擴大到學校所有教職工,內容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政理論知識、思政教學方法和實操訓練三部分內容,培訓教職工在教學和工作中,時刻筑牢教書育人意識,將品德教育、思政教育作為教育內容的首要內容,這樣才能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3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切入點,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一是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本身,引入思政元素。比如每次課以一則名言警句或者歷史典故引入課堂,讓同學們一節課認識一個文化知識點,從而在認知——升華——執行的過程中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二是積極利用社會思政資源,激發學生學習國學文化的意識。引入優秀企業家、國學大師和勞動模范進課堂、進校園,開展講座與學生互動,分享勵志故事;組織學生參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公益活動,比如成立國學禮儀志愿服務隊,身體力行宣傳國學文化,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傳承國學文化,做文化實踐者。三是從學生需求出發,利用好新媒體平臺,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是大學生最喜聞樂見的,尤其是抖快熱點、當紅游戲更是學生的追捧。牢牢抓住大學生的喜好,設計參與式的抖音挑戰內容,引導學生參與并傳播;或者設計對詩交友、成語接龍、典故解答等比拼游戲,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實現病毒式傳播,實現學生在做中學思政,思政入腦入心。
綜上所述,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重要的思政資源,構建合理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實現知識傳授;打造一支具備中華優秀文化修養的課程思政專業教師隊伍,實現文化的傳承;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切入點,不斷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不斷帶領學生在實踐中總結,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程思政中“知識傳授——文化傳承——價值引領”三位一體的應用模式,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基金項目:包頭市科技局基金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課程思政中的應用研究》(2019C3003-2-3-4)。
參考文獻:
[1] 賈書明.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路徑探析[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0.8.
[2] 左勇超.課程思政:新時代全新的教育理念[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3):15-16.
[3] 徐初東,熊萬杰.“大學物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開展課程思政的探索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0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