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琳琳
【摘要】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所學到的內容也是有限的。如果學生學到的知識都是零散的,那么時間久了,必然會逐漸淡忘,缺乏生長力。而“大概念”具有吸附性,基于大概念開展的“語文主題學習”,讓知識在附著點上萌發,把知識吸附連貫起來,形成一個豐厚的整體,增加教學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習成為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大概念為依托,讓學生在“精讀博覽”的同時,促進其遷移運用能力,以“語文主題學習”推動學生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關鍵詞】大概念;主題學習;核心素養;能力訓練;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8-080-03
【本文著錄格式】霍琳琳.基于單元要素的語文主題學習探究——立足大概念教學,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J].課外語文,2021,20(28):80-82.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堅持課改方向,體現國家意志,將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貫穿始終,它以核心素養為指引和依據來選擇學習內容,設計單元編排等,促進學生由知識到能力的提升,較好地呈現了語文學科螺旋式上升的知識體系,將能力點有機地分布在各冊教材中,巧妙科學地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且每一單元都是一個主題,要特別關注語文要素以及能力點在每一單元、每篇課文中的訓練和梯度呈現。這樣的教材編排和意圖,為更好地落實學生核心素養提供了保障。
一、以課標為背景,立足單元要素,為“語文主題學習”抓好主題
近幾年,我國主題教學研究成果較多,涉及主題教學內涵、基本特征等多個方面,并且將主題學習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為研究主題學習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支撐。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學生若想真正落實單元要素,促進核心素養達成,那么閱讀是他們的必由之路。豐富多樣的文本材料,可以更好地進行主題能力訓練,促進學生遷移運用,落實核心素養。主題學習的范圍不能只局限于課內,圍著教材中的幾篇文章打轉。教師應該根據主題內容和教學目標,將合適的課外文本插入課堂。本文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指南,以單元主題為依托,抓住小學語文教材螺旋上升語文要素的特點,將每單元的語文要素進行細化,精確到了語文要素在每一課的落實點上。針對這些落實點,設立既契合學生認知特點又符合教學目標的學習主題,即“課標、大概念為依托,單元要素為主題,能力訓練為重點”。比如,統編教材第六單元,我們在找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同時,找出語文要素在每課的不同落實點,確立相應主題以及拓展出來的主題:
找出單元的主題后,在精讀課文的同時,加入相關能力訓練點的課外閱讀文章,有效地做到了學生閱讀的課內外整合學習,真正讓學生做到“精讀博覽”。同時,主題學習給了學生一個學習的生長點,讓學生以這些主題為根,不斷去主動建構知識,讓知識成為一個系統連接的整體,既拉大教學的廣度和深度,落實了能力訓練點以及課標中對學生閱讀量的要求,又促進了學生的遷移運用能力,更好地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
二、探究“語文主題學習”模式,讓課外文本擠進課堂——單元預讀,主題研讀,續學延讀
(一)初感知:做好單元預讀設計,掃清障礙,讓學生預讀先行
聚焦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缺乏大概念的引領,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核心素養教育下的教學應該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而充分的學習過程。我們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在形成自己的認知過程的基礎上,進行點撥,激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能力的發展。
語文主題學習,首先要讓學生對整個單元的文章、字詞、字音、課文講的主要內容等,有一個大體的把握,對單元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知,了解單元的閱讀訓練點和習作訓練點,讓學生有預讀文章的能力。然后再去展開每個主題的研讀。比如,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我們可以設計相關的“單元導學案”去組織單元導讀課,讓學生依據單元導學案去自學:
單元導學案
單元說明:本單元以“思維的火花”為主題,展現了思辨與智慧。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要梳理結合實際思考問題的意識,知道遇到問題時,要先分析具體情況,再選擇適合的辦法解決問題。讓我們一起踏上學習之旅,去收獲知識和方法!
閱讀訓練點:
了解人物的(? ? ? ? ),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習作訓練點:
根據情境編故事,把事情(? ? ? ? ?)過程寫具體
走進單元
一、通讀本單元的內容,解決字詞
讀準字音:
鬻(? )孫臏(? ?) 引薦(? ) 放肆(? ?)計策(? )
齜(? )牙咧(? ?) 嚇唬(? ) 桅桿(? ?)瞄準(? )
多音字,讀準字音并組詞:
夫:? ? ? 扎:? ? ? 鉆:? ? ? ? 劃:
3.難寫的字:
4.難理解的詞語有:
二、品讀精讀內容
1.《自相矛盾》講的是一個賣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牌(? ? ? ? ),又夸他的長矛(? ? ? ? )。有人說:(? ? ? ? ? ? ? ? ? ),會怎樣?結果,那人答不上來。
2.《田忌賽馬》中,田忌經常同齊威王及貴族們賽馬,孫臏看了幾場比賽發現(? ? ? ? ? ? ? ? ? ? ),于是,比賽時,孫臏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 ? ?);以上等馬對齊威王的(? ? ? ? ?);又以中等馬對齊威王的(? ? ? ? ?),最后取得了勝利。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跳水》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什么?
三、略讀其他內容
1.讀交流平臺,畫出你認為關鍵的內容。
讀詞句段運用,了解文言文中一些單音節詞與現代漢語中一些雙音節詞相對應的現象;
仿照例句寫出自己關于時間很快或很慢的內心體驗。能說出葉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讀單元習作,明確單元習作主題和要求。
四、單元收獲
系統了解本單元的大體,你都知道了什么?例如,本單元寫的都是人物的思維過程,通過體會人物的思維過程,我們知道了遇到問題時要根據(? ? ? ?),選擇合適的方法。
(二)漸入境:推進主題研讀,加入相關主題的課外文本,做到“以主題帶文,精讀博覽”
單元導讀課結束后,在學生形成認知過程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展開主題研讀的學習。主題研讀是在立足單元語文要素的基礎上,對單元語文要素進行細化,抓出單元要素在每一課的落實點進行主題訓練,在精讀品析的基礎上,加入相關主題的課外閱讀文章,可以加一篇文章,也可以加入多篇文章,或者多篇文章的相關片段,進一步對主題進行訓練,促進學生本主題相關能力的提升,并且讓學生做到遷移運用,在新的情境中運用能力去解決問題。
比如,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抓出的主題一是:根據人物語言把握人物思維過程。我們在研讀《自相矛盾》這一課后,就加入了課外文章《兩小兒辯日》的閱讀,做到“以主題帶文”。《兩小兒辯日》就通過語言展現了兩個孩子不同的思維過程。通過讀《兩小兒辯日》讓學生進一步去落實“抓人物語言,體會人物思維過程”的能力訓練點,促進學生遷移運用。比如: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節選自《列子·湯問》第七章
抓住人物語言,完成下列題目:
1.兩個小孩的觀點分別是什么?
2.他們怎樣證明自己的觀點?
語文主題學習,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有效地做到了課內課外閱讀的整合,打破了傳統教單一課文、單一知識的教學弊端。以“主題”為生長點,讓學生的學習生長出去,吸附更多的相關知識,促進能力的提升,真正落實基于“大概念”的語文學科教學,促進核心素養的達成。
(三)復前行:開展續學延讀,鞏固語文主題學習能力訓練點,打造深度學習的平臺
學生學會遷移運用,是教育的最終目的。為了鞏固小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續學,我們在主題學習中,要圍繞主題學習開展一系列的語文學習活動,去鞏固我們的主題能力訓練點,讓學習向縱向加深,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比如,我們在學習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主題一“抓人物語言,體會人物思維過程”時,在研讀學習完成后,可以以“故事會”的形式繼續推進對“主題一”的續學,讓學生加入語言、表情、動作等去講《自相矛盾》這個故事。通過這一活動,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對人物思維過程的把握。
續學延讀,依舊立足主題展開,它的形式可以是在研讀的基礎上繼續加入相關主題的課外組文,可以是圍繞主題的實踐活動等。續學延讀為教師創新教學和學生拓展學習提供了舞臺,使我們的主題教學在基于主題的同時,形式更多樣,學習更深入,讓學生經歷一個更加完整而充分的學習過程,為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提供了保障。
綜上所述,語文主題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研究、應用和實踐價值,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在增加廣度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給學生一個學習的支點,讓學生去主動建構知識體系,讓知識成為一個系統連貫的整體,真正立足大概念展開教學,培養學生遷移運用能力,讓學生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聶建梅.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環境下的單元整合[J].語文課內外,2018(21).
[2]王加忠,王靜.語文主題學習背景下的單元整合探討[J].吉林教育,2016(34).
作者簡介:霍琳琳,女,1988年生,山東禹城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