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美高校慕課比較研究

2021-10-15 02:45:17劉安然
高教探索 2021年9期
關鍵詞:比較

摘 要:選擇中美高校慕課平臺的代表“中國大學MOOC”和Coursera為例,從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課程運行與管理三個角度進行對比,發現我國慕課建設在課程規模、教學設計、平臺功能方面具有優勢,在課程體系縱深發展、運營模式、成果認證、國際化程度方面存在不足,從Coursera的經驗中得到中國慕課建設發展的啟示。

關鍵詞:MOOC;中國大學MOOC;Coursera;比較

隨著“開放共享”“終身學習”等概念逐漸深入人心,2012年,MOOC在美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迅速席卷全球,斯坦福大學、MIT等名校牽頭成立了Coursera、Udacity、edX等平臺,我國也先后建立了“學堂在線”“愛課程”“好大學在線”等平臺。2020年在疫情背景下,在線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也遇到難得的發展契機。我們選擇中美高校最具規模的慕課平臺“中國大學MOOC”與Coursera,綜合美國QM質量標準[1]、我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評價指標和學生學習過程影響因素[2],從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和課程運行管理三個方面進行比較,探尋中國慕課建設的優勢與不足,以謀求國內慕課的進一步發展。

一、中美高校慕課概況

美國慕課發源于開放教育理念,20世紀就有大學開始嘗試在線課程和學位計劃。2001年,MIT啟動開放課件項目(OCW),200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開放教育資源(OER)”。斯坦福大學2008年啟動Stanford Engineering Everywhere項目,在網站上提供完整的在線課程,得到許多大學的效仿,2011年又公開發布《人工智能導論》課程,學習者來自190多個國家。2011年底,MIT啟動開源在線學習項目MITx,2012年秋在此基礎上聯手哈佛大學建立edX平臺。2012年4月斯坦福大學吳恩達、達芙妮·科勒聯合建立了Coursera平臺。此后,大量慕課課程和平臺紛紛涌現,2012年也被稱為“慕課元年”,慕課開始成為世界性的高等教育改革的熱潮和趨勢。目前,美國最大的慕課平臺Coursera已經擁有7700萬學習者,約41.1%來自美洲,30%來自亞太地區,其中有350萬來自中國,其余來自歐洲、中東、非洲等地,全球化程度很高。

我國2003年開始建設國家精品課程,2011年開始建設國家精品開放課程,2013年啟動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項目,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慕課是從受到國外影響、加入國外平臺開始發展的。2013年開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先后加入edX、Coursera,同年10月,清華大學推出我國第一個自主開發的慕課平臺“學堂在線”。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承擔教育部的“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工程,負責具體開發、應用和管理,“愛課程”網由此誕生。2014年,“愛課程”網聯手網易推出“中國大學MOOC”,供全國高校開發應用慕課,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參與高校最多、提供課程最多、總選課人數最多的慕課平臺。2015年4月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支持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和在線開放課程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同年啟動國家級在線開放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其后《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等文件都進一步推動了慕課的發展。我國目前慕課總數量已達3.2萬門,瀏覽量突破100億人次。[3]

比較教育·中美高校慕課比較研究

二、中美高校慕課比較

1.課程體系的比較

慕課的受眾廣泛,具有各種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此平臺的知識內容越全面,就越可能吸引到更多的用戶。建設包含不同層次的課程體系是必要的。

(1)課程體系的橫向分類

Coursera課程超過3800門,含385種專項(specialization)課程、17種碩士專業(master track)課程和20種學位(degree)課程,其中藝術與人文(338門)、商務(1095門)、計算機科學(668門)、數據科學(425門)、信息技術(145門)、健康(471門)、數學和邏輯(70門)、個人發展(137門)、物理科學與工程(413門)、社會科學(401門)、語言學習(150門)[4],許多課程具有學科交叉性,歸類時有重疊,尤其是個人發展,大多分散于各個學科。可見,課程數量在各個學科的分布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商務和計算機類最多,語言和數學邏輯類最少,注冊學生人數也基本符合這個規律,反映出Coursera平臺建設的市場導向性。

中國大學MOOC課程超過6800門,有三大類:大學、升學/擇業、終身學習。“大學”類包括:國家精品(791門,與學科分類是交叉關系)、計算機(315門)、外語(377門)、理學(930門)、工學(1561門)、經濟管理(1024門)、心理學(84門)、文史哲(525門)、藝術設計(397門)、醫藥衛生(509門)、教育教學(314門)、法學(360門)、農林園藝(177門)、體育運動(162門)、音樂與舞蹈(135門)[5];“升學/擇業”“終身學習”中部分課程類型會跳轉“網易云課堂”,其余包含在學科中。在國內慕課平臺中,中國大學MOOC推出時間較晚,但參與高校和課程數量都優勢明顯,這與其母體高等教育出版社掌握的豐富課程資源有關,其課程基本覆蓋所有本科專業,相對完整,但不均衡性同樣明顯,工學、經濟管理類最多,其次是文史哲和醫藥衛生。同時由于與網易公司的合作關系,職業發展、興趣發展部分的慕課由“網易云課堂”負責開發

。“網易云課堂”的定位是“實用技能學習平臺”[6],課程數量超過10000門,內容涵蓋互聯網、外語、興趣愛好、生活家居、職場技能、電商運營、職業考試、設計創意等十多個門類,從用戶生活、職業、娛樂等多個維度,為用戶打造實用學習平臺。[7]合作雙方各自發揮優勢,共同建設。但是,跳轉其他網站的交互設計,使人感到明顯的被區別對待,要建立真正完善的終身學習課程體系,還需要雙方的有機融合,而非簡單拼接。

Coursera上面向職業發展的課程不在少數,課程簡介中有“學生職業成果”的反饋,公司參與課程開發,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出Coursera對職業發展的重視,job-relevant正是平臺的亮點之一。Coursera還從C端向B端拓展,擁有學校、企業等團體用戶,如疫情期間與政府機構合作,為失業人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中國大學MOOC面向公眾開放,不對學習者作任何方面的限制,除主要面向在校大學生的課程外,也提供面向B端的學校云服務,還提供“考研”“音樂學院”“考證就業”等特色課程類型[8],面向升學、興趣培訓、職業發展等學習需求。可以看出,中國大學發展MOOC的目標包括改革自身的人才培養方式和服務社會,二者分別服務于在校生和社會大眾,這也是大學的主要職責。

(2)課程發展的縱深體系

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知是持續性學習的動力之一,當學習者認為課程內容是能夠理解并掌握的,挑戰性的內容也是可以克服的,就能夠實現較好的自我效能感知。因此設計難度適宜、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和學習任務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目標。課程的縱深發展可以解決MOOC零散、不成體系的問題。

Coursera除普通課程外還設有:(1)專項課程(specialization),學生通過5-8門課程和最后的實踐項目來掌握一種特定的技能。(2)專業證書(professional certificate)課程由Google、IBM等企業提供,培訓職業技能。(3)碩士專業(mastertrack)課程一般包括3-5門課程,由大學開發,可以得到部分大學的學分認證。(4)26類學位課程,課程體系和在校學習完全一致,由美國、歐洲的大學開發,學習時間需要1-3年。(5)Coursera提供的短期指導項目,通過云桌面技術指導學習者快速掌握某個工具。

中國大學MOOC暫無這樣成體系的課程,有些課程會在詳情介紹中提示前序課程,但不提供鏈接,也不提示后序課程。“網易云課堂”構建“微專業”“系列課程”板塊,幫助學習者從零基礎開始,逐漸學習到有深度和難度的課程,快速、全面地掌握相關技能。“愛課程”網可以查看“中國大學MOOC系列課程”,如北京大學提供的“漢語言文學”系列,共計134個系列,但大部分系列課程只是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課程的簡單集合,不成體系,也沒有完成學科培養計劃。

Coursera的課程提示課程的難度水平和必需的知識儲備,方便具有一定知識基礎的學習者選擇。中國大學MOOC平臺上的課程,一般會在課程說明中提供“預備知識”信息,但不提示難度水平。

據堵雯昌對學習者經驗的調查,中國大學MOOC在課程內容合理性方面的用戶滿意度高于Coursera,大多數學生都認為課程分配的學習任務適合學習者水平。[9]但是我們考察網站和APP使用者的評論數據,發現“部分課程內容不佳”“課程內容不夠連貫”“講的內容有點太深奧,太先進了”等意見,說明這方面還是有改進的空間。

2.教學模式的比較

(1)授課語言

Coursera在線學習平臺支持的語言眾多,除英語之外,以俄語、西班牙語、越南語、葡萄牙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阿拉伯語、中文為最多,還支持荷蘭語、希臘語、波蘭語、波斯語、荷蘭語、泰語、泰米爾語、日語、希伯來語、韓語、泰盧固語等等。其中有些是課程開發者使用的語言,例如中國大陸高校開發的課程就以漢語為主;還有些是課程視頻翻譯的字幕語言,比如Coursera與網易公開課合作,后者提供托管和翻譯服務,“果殼網”“譯言網”等也先后加入其全球合作翻譯項目,Coursera還建設了GTC翻譯志愿者社區,學習者可以在業余時間參與翻譯課程字幕工作。中國大學MOOC以漢語為主,除語言類課程外,幾乎沒有外語授課,也不提供其他語言的字幕,這反映出課程開發者的目標用戶暫時限于國內。疫情期間,中國大學MOOC和學堂在線國際版免費向世界各國學習者提供英文課程資源[10],在人類危機面前表現出了大國責任感,也說明我們擁有爭奪國際市場的能力和野心。

(2)教學設計

Coursera和中國大學MOOC網的課程教學方式包括多個環節,一般都有明確的學習大綱,由教師錄制以知識點為單位的10分鐘左右的視頻,配合PPT展示,并提供閱讀材料,學生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后練習。總的來說,慕課在師生交流、個性化學習方面比較薄弱,長期以來為人詬病,因此,各平臺都在想方設法改進課堂教學。

Coursera的LTI協議允許第三方工具的結合,如Google公司開發的Using Python to Interact with the Operating System課程引入Qwiklabs幫助教學,要求學習者在其中完成諸如修復bug的實踐操作。此外,短期指導項目的云桌面和分屏視頻技術在活動性方面是一種有益的提升,但大多數學科都并不適用。國內平臺中,高教社開發的“實驗空間”,是一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課程共享平臺,接入國內各高校開發的線上虛擬實驗項目進行共享,可與MOOC教學結合使用。

Coursera的普通課程安排比較靈活,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調整學習進度,學位和學分課程則需要按照規定的時間申請和上課,所有要求與在校學習一致。中國大學MOOC的課程有三種組織模式:隨堂模式、自學模式和直播模式。隨堂模式有固定的時間安排,課程規律更新,學習者在時限內觀看視頻并完成作業和考試;學期結束后還可以自學模式觀看視頻、課程資料,也可以參加測驗,但是不能取得分數和課程證書。直播模式模擬課堂情境,有固定的上課時間,學習者可以實時在線互動,參與討論,有些直播課結束后可以回看。這種模式的課程多為一次性的,內容不成體系,以“速成”“秘籍”為吸睛點。國內其他平臺對課程組織方式還有豐富的探索,如“好大學在線”為學分課程設計的翻轉課堂,學生在完成在線學習后,需要在線下課堂與教師、同學進行現場溝通以取得最終成績。

(3)課程資源

Coursera的課程資源中,視頻、字幕和閱讀材料可以下載,不能直接分享。中國大學MOOC的課件可以分享到微信、微博等社區,包括視頻、討論題目和對應的討論區、ppt課件、講義文本、延伸閱讀文本、延伸視頻等極為豐富的內容,其中文本可以下載,視頻只能在移動端下載。

國內外平臺的視頻播放都可以隨時調整清晰度、倍速和全屏觀看。Coursera的視頻播放過程中,可以隨時截屏并做注釋,記錄難點和學習中的思考,還可統一進行整理。中國大學MOOC有些課程視頻中還會嵌入形成性測試題,通過測試后才能繼續觀看。播放過程中可以通過“向老師提問”直接在討論區發布帖子。

Coursera提供的閱讀材料通常是視頻內容的提綱或簡單的操作說明,極少有額外的學習任務,課程資源也明顯更側重記憶、理解等靜態學習活動。中國大學MOOC的課程除課內資料之外,還提供豐富多樣的拓展資料,供學習者進一步學習和思考。課程詳情中有“參考資料”欄目,基本都提供了相當數量的參考文獻。

早期對國內慕課的研究常指出課程資源方面的不足,如課程視頻時間過長、資源提供不完善不充分等問題。但是從上面比較可以看出,中國大學MOOC在這些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與國外同類平臺相比甚至更具優勢。

(4)考核方式

Coursera需要完成所有計分作業或實踐項目來完成課程,客觀題練習和編程作業由系統自動評分,課后主觀題練習則采用同伴互評(peer assessments)進行評價,適合大規模在線學習的需求,反饋的速度更快,學習者在評閱同學作業的過程中也會得到新的啟發和激勵。研究者發現如果評價者在4個以上,他們給出的成績與教師評定的成績具有一致性。[11]作為補充,Coursera的教師也可以修改同伴互評的分數。堵雯昌的調查顯示,中國大學與MOOC的學習者對練習反饋模塊的評價高于Coursera。[12]中國大學MOOC的成績評定由測驗和作業、考試成績和課程討論三部分組成。測驗是客觀題,由系統自動評分;作業是主觀題,以同伴互評和老師評閱為主,同伴互評需要學生先根據評分標準完成互評訓練,之后才能評價同伴的作業,極少量課程由老師評閱給分。大部分課程都會隨堂給出討論題目,學習者可以在討論區自由討論,活躍程度作為成績評定的參考。但是已經發布的討論帖對所有選課同學可見,因此有時會見到討論內容雷同的情況,對此許多課程都已在證書要求中明確要求學生發表獨立見解,否則將以零分計。根據這些比較,我們發現目前MOOC的考核都以知識考查為主,而研究型大學的在校教學許多都會加入探究性、合作性任務,強調對學習者研究能力的培養,這樣兩種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力存在差別,也是在線課程學分難以得到大學認可的原因之一。

關于誠信問題,Coursera的學習者每次提交作業時需要簽署榮譽準則,保證提交自己的原始作業;不與他人分享答案;報告可疑的違規行為。中國大學MOOC需要在測試前勾選“依照學術誠信條款,我保證本測驗答案是我獨立完成的”選項才能進入答題,實際上與Coursera的榮譽準則一樣,都是建立在學習者的自我道德約束之上。由于在線學習者的整個學習過程處于無人監督的網絡環境中,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問題一直存在并困擾著慕課平臺的健康發展。國內有些平臺嘗試線上線下課堂混合,將最后的考核放在線下進行,以此保證成績的真實有效。

3.課程運行與管理的比較

(1)課程建設主體

Coursera的建設主體豐富,目前已經與30多個國家的200多所高校、公司、博物館、教育機構等建立合作。其中,美國本土的高校和公司開發的課程最多,中國尤其大陸地區高校較少。中國大學MOOC與766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平臺上還有17家企業或學會組織開發的154門課程,如網易有道和谷歌公司聯合開發的《ARCore開發入門課程》等,但占課程總量的比例還是很低。“網易云課堂”的課程全部由網易公司和教育機構負責開發,更鮮明地體現了參與主體的多樣性,其職業MOOC師資團隊更為多樣,包括企業高管、專職培訓師、藝術家、職業規劃師等各行各業的精英。社會人才授課使慕課更具實用性,能更全面地滿足學習者的需要。

從Coursera的起源可以看出,美國在線課程的建設有一部分是出于教師自身傳播知識的信念;美國在線教育最早出現于商學院,近年來只要學生有需要學校就會提供課程,專業越熱門,在線課程的數量越多,這反映出在線教育的市場驅動性;隨著在線教育蓬勃發展,許多院校將在線學習作為學校重大發展戰略,鼓勵老師開發慕課。這三點是美國慕課建設的最主要原因。對比美國,中國高校的在線課程建設在早期是自上而下的,教育部發起并推動了國家精品課程的建設及其轉型升級,參與者主要是“985”、“211”名校。各地、各校也逐漸在上級部門的引導下,建設了自己的精品課程和在線開放課程。2015年,教育部提出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新方針:高校為主、政府支持、社會參與。[13]當前大學的MOOC建設主要是以高校自主推進為主。隨著市場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更加積極地參與慕課建設和市場競爭,這要求課程質量保障體系的健全,避免營利追求導致課程質量降低,也能提高學習者選擇企業開發課程的意愿。

(2)運營模式

MOOC可分為兩類:非營利型與營利型。Coursera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營利性平臺之一,其資金來源為市場融資、收費課程證書和收費課程,已于2021年3月31日在紐約交易所上市。據申報文件顯示,Coursera在2020財年的收入達2.93億美元,凈虧損6680萬美元,估值超過40億美元。[14]目前Coursera課程不收取學習費用,但從2013年開始對課程證書收費,專項課程、學位課程和無限訪問的Courseraplus方案一般按月或年收費。此外,Coursera將大學提供的每門課程的總收入的6%-15%支付給大學。[15]

Bozkurt等人證明了MOOC發展已經度過過高期望的峰值和泡沫化的低谷,進入實質生產的高峰期,未來MOOC平臺服務的客戶將重點向付費用戶轉移,而不僅是擴大用戶規模。[16]在此背景下,如何促進商業模式的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擺脫對國家扶持的依賴性,是接下來慕課探索的方向之一。中國大學MOOC的顯性收入來源包括收費課程和課程認證證書。平臺上由高校開發的大部分課程,尤其是國家精品課程對學習者免費開放,申請紙質證書需要付費;“升學/擇業”“終身學習”中的課程和直播課程則多數由網易公司和教育機構開發,大多為收費,少量課程的免費具有宣傳推廣性質。總的來說,中國大學MOOC的運營模式是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和網易云課堂的加合,兼具公益性和盈利性,充分滿足用戶的各種學習需要,是一種可行的探索,只是跳轉其他網站的交互設計在風格上有違和感,也容易使學習者對網站安全性產生質疑。

(3)學習成果認證

MOOC最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極低的學習者留存率[17],Alraimi等對國外三大平臺使用者的統計算出學習者留存率低于10%[18],多項統計都證實了這個比例。劉博楠的研究顯示,學習者的績效期望是影響學習者持續適用意愿的最重要因素。[19]當學習者認為MOOC使他們在學習、生活、職業中有更好的表現,就會更愿意繼續使用MOOC,而成果認證正是提升績效期望的有效措施。

目前MOOC學習成果認證形式主要有兩種:非學分認證和學分認證。國內外平臺基本都實現了非學分認證。Coursera所有達到要求的課程都可以在付費后獲得課程證書或職業證書;中國大學MOOC也可以獲得認證證書,根據成績分為合格和優秀兩類,同時提供付費的紙質證書。這也是目前國內慕課平臺學習成果認證的主要模式。

第二類是學分認證,Coursera提供的2類學士和24類碩士學位課程,入學要求、課程體系和畢業要求與在校學習完全一致,費用低于在校學習,完成所有課程后就能獲得高校頒發的學位,還可參加畢業典禮。作為在線教育的領跑者,全美大學里有超過60%的大學提供純線上學位[20],在線和在校教育的學位證書完全一致。美國開展在線教育較早,體系基本完善,因而對MOOC學分的接受度更高。[21]Coursera也一直在努力完善運作模式,促使慕課融入大學教育系統,2013年初與美國教育委員會達成合作,為5門在線課程取得官方認證,使它們具有轉換成大學學分的可能性。在線學位課程對在線學習者的各方面要求都與在校學習完全一樣,這是Coursera和合作高校為了保證在線教育質量所做的努力,也是成果認證的基礎。不過,許多高校還是明確表示了對Coursera學分的拒絕,社會各界對在線課程的價值和學習效果仍未充分認同。

與美國相比,我國的在線學歷教育顯然更受冷遇。1999年教育部啟動以在職人員的繼續教育為主的高校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面向社會招生,2019年才首次提出遠程教育的畢業生要達到本校全日制同類專業水平的要求。[22]由于這種網絡教育的招生、教學、畢業要求都長期低于在校生,即使這種學歷得到國家承認,但卻一直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同。新興的MOOC雖然不同于這種遠程教育,也不在成人教育學院開設,但是由于長期的社會觀點,其學習成果得到學分、學歷的認可還任重而道遠。國內的慕課平臺也在探索提供學歷和學分認證的路徑,如“好大學在線”聯盟高校互相認可翻轉課堂的學分;清華大學本校學生學習“學堂在線”中的部分課程也可認證學分,同時啟動了工程碩士項目,等等。

(4)學習支持服務

劉博楠的研究顯示,系統質量是影響學習者選擇在線課程平臺的重要因素之一。[23]網站使用是否方便、視頻播放是否流暢、系統是否安全而個性化都會影響到學習者的體驗感受。Coursera的視頻和音頻播放受到限制,國內學生需要修改hosts文件才能正常瀏覽,即使修改過的IP地址過一段時間還會失效,需要重新解析。目前安卓和itunes中國區都下架了Coursera的移動應用,這些教育外因素的干擾對在線課程的超時空性優勢是極大的削弱,都是重要的不利因素。國內學生使用中國大學MOOC沒有這些不利因素的干擾,交互性體驗也優于Coursera,這是國內平臺的優勢所在。在移動應用的獲取、使用上也非常便利。

Coursera平臺還為經濟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助學金,這是基于邊際成本效應,用戶的增加不會增加課程開發和管理的成本,使得Coursera能夠支持這部分學生的學習。中國MOOC的收費課程多是出于商業目的開設,不提供類似支持項目。

(5)反饋和交流

課堂交流環節,由于MOOC使用的課程視頻和練習都是提前錄制好的,且在線教育具有大規模的特點,學生并非同時在場學習,無論國內外平臺都很難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實時交流,評價和反饋都具有滯后性。Coursera平臺幾乎不能實現課堂內的實時交流。中國大學MOOC中視頻“向老師提問”的功能,可實時將自己的疑惑發布在討論區。直播模式還開設了實時討論區,學習者可以在觀看的過程中隨時與師生交流。

課后交流環節,國內外平臺普遍設置課程討論區,Coursera為每門課建立論壇,按照教學周分區以供交流。每一個開課周期的討論區是共享的,可以實現知識的積累和分享。其中的發帖,大多數是反饋故障、咨詢使用方法、打招呼的帖子,此外還有極少量分享自己觀點、觀察的內容存在,總體而言帖子的價值不高。中國大學MOOC的討論區分為“綜合討論區”“老師答疑區”“課堂交流區”三個板塊,教師發布討論話題和學生的提問分別發布在“課堂交流區”和“老師答疑區”,教學團隊還可以根據需要自行增設板塊。討論區內容與課件對接,方便其他成員了解發帖背景、參與討論。討論區發帖還有投票、點贊、訂閱等功能,可以快速發現和跟蹤優質內容,能夠提高學習者對線上交互的關注度和積極性。不足在于每個開課周期的討論區是重新建立的,不利于知識積累。課程團隊還可以自行選擇建立QQ群或微博、微信公眾號,便于交流,屬于自發行為,平臺不作要求或限制。國內的討論區內容多數圍繞課程內容進行,熱門課程的討論相當激烈,質量比較高。

三、美國高校慕課建設的啟示

從對比情況來看,我國高校慕課建設已經步入世界前列,慕課課程數量飛速增多;課程體系日趨完善,兼顧高等教育和終身教育;教學設計不斷創新,努力克服在線教育的劣勢,課程資源的提供多樣而豐富;反饋交流、人機交互等功能設計人性化,系統流暢性和穩定性都令人滿意,但是在課程體系縱深發展、運營模式、學習成果認證、國際化程度方面還有進步空間。從Coursera的發展經驗中,我們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第一,優化課程內容,縱深發展課程體系。課程標明難度水平,建立深入學習通路,前后序課程互建鏈接。參考專業培養方案,搭建系列課程。鼓勵非教育機構的企業主體參與開發,增加應用導向課程。健全課程質量評價和保障體系。

第二,開拓商業模式。取得大學對MOOC學分的認可,進而發展學分和學歷課程的營利模式。優化用戶結構,轉向大學之外,與企業、政府等主體進行合作,拓展各類培訓、再教育的市場。

第三,推動學習成果認證和學歷認證。提高品牌聲譽,取得社會信任。提高學歷學分課程的準入準出要求,取得教育主管部門、大學的認可。

第四,提高國際影響力。慕課平臺沒有國外高校或企業參與建設,國外用戶也很少;國外MOOC研究涉及的中國慕課也為數甚少;Coursera等平臺上,中國名校的課程數量少,注冊人數少,內容也比較局限。凡此種種都說明我國自主研發的慕課平臺國際影響力不足。課程內容需要強化國際化視野,關注學科國際前沿熱點問題。拓展授課語言,開發英語等國際常用語言課程,為課程視頻配備不同語種的字幕。建立Twitter、FaceBook等在線交流渠道,滿足國際學習者互動和交流需求。

參考文獻:

[1]Course Design Rubric Standards[EB/OL].[2021-03-25].https://www.qualitymatters.org/qa-resources/rubric-standards/higher-ed-rubric.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EB/OL].(2018-07-25)[2021-04-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s7209/s6872/201807/t20180725_343.681.html.

[3][10]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公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答記者問[EB/OL].(2020-11-30)[2021-04-02].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2011/t20201130_502519.html.

[4]Coursera[EB/OL][2021-03-15].https://about.coursera.org.

[5][8]中國大學MOOC[EB/OL].[2021-03-20].https://www.icourse163.org.

[6][7]網易云課堂[EB/OL].[2021-03-28].https://study.163.com.

[9] [12]堵雯昌.Coursera與中國大學MOOC平臺學習經驗的對比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9.

[11]CHO K,SCHUNN C D,WILSON R W.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Scaffolded Peer Assessment of Writing From Instructor and Student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6,98(4):891-901.

[13]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EB/OL].(2015-04-16)[2021-04-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504/t20150416_189454.html.

[14]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成功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大漲36.36%!總用戶數近7700萬[EB/OL].(2021-04-01)[2021-04-04].http://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10401231412029390930.

[15]王啟浩.論我國MOOC平臺的未來發展:基于Coursera、edX和學堂在線的對比分析[J].科技與出版,2015(6):108-111.

[16]BOZKURT A, KESKIN N O,WAARD I D.Research Trends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Surfing the Tsunami Wave[J].Open Praxis,2016,8(3).

[17]羅竹梅,陳榕,張小輝.MOOC中國化熱潮下的冷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21(2).

[18]ALRAIMI K M,ZO H,CIGANEK A P.Understanding the MOOCs continuance: The role of openness and reputation[J].Computers & Education,2015,80(JAN.):28-38.

[19][23]劉博楠.關于國內外MOOC平臺持續使用意愿影響因素的比較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8.

[20]PETRAKOU A .Interacting through avatars: Virtual worlds as a context for online education[J].Computers & Education,2010,54(4):1020-1027.

[21]錢玲,徐輝富.美國在線教育發展動態與走向:CHLOE4的要點與反思[J].開放教育研究,2020,26(4).

[2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服務全民終身學習促進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網絡教育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EB/OL].(2019-12-16)[2021-04-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43/201912/t20191216_412262.html.

(責任編輯 劉第紅)

收稿日期:2021-04-21

作者簡介:劉安然,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南京/210023)

猜你喜歡
比較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與《源氏物語千年之謎》的比較
同曲異調共流芳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7:14
中日足球后備人才培養體系比較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7:19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托福聽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較”和“遞進”結構的講座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a天堂视频| 亚洲h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视频网|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广东一级毛片| 久久婷婷六月|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色综合天天综合|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国产97区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91毛片网|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超碰91免费人妻|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91|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色有码无码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 国产成人三级|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69免费在线视频|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一级福利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就去色综合| 午夜久久影院|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成人福利视频网|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亚洲视频影院|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