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莉


【摘要】目的:探究在焦慮癥患者的護理中給予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的影響效果。方法:78例研究對象均選取到我院接受治療的焦慮癥患者,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時間介于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之間,使用奇偶數字編號的方式對其進行分組,就對照組(39例,常規護理)和觀察組(39例,語言溝通和心理護理)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和用藥依從性展開比較。結果:經組間區別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狀況相較于對照組更好,且觀察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較對照組更高,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焦慮癥患者實施語言溝通和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康復,具臨床廣泛推薦之價值。
【關鍵詞】焦慮癥;語言溝通;心理護理;影響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095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以及工作壓力與日俱增,人們會因此患上焦慮癥。焦慮癥患者在發病時會有突發性心慌、多汗、頭暈等不良癥狀,影響正常生活。對此,臨床研究發現,除了對焦慮癥患者實施有效的治療外,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癥狀,緩解不良情緒[1-2]。因此我院選取了78例焦慮癥患者進行試驗,進一步探究語言溝通和心理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應用效果,現將試驗數據匯總并以示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8例研究對象均選取到我院接受治療的焦慮癥患者,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時間介于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之間,使用奇偶數字編號的方式對其進行分組。3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1例和18例,年齡分布于23~65歲之間,測平均值為(43.23±1.02)歲;3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2例和17例,年齡分布于24~65歲之間,測平均值為(43.65±1.09)歲。兩組患者的其他身體指標差異均不對此次試驗結果造成影響,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施以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則進行語言溝通和心理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健康宣教。在對患者實施治療之前,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情緒狀態。向患者介紹焦慮癥的發病誘因,后期治療方案和注意事項,加強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以更好地配合醫生的治療,同時也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預防意識和自我護理技能。(2)心理護理。心理護理采用“一對一”的護理模式,通過與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焦慮情緒的來源,有針對性地對其開展心理開導工作,以達到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和內心壓力的目的,使其保持積極心態接受治療,提高治療成功率。(3)語言溝通護理。護理人員應該以親切的語氣與患者進行交流,注意用語的規范性和專業性,文明用語,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獲得患者的信任和對治療工作的配合。良好的語言溝通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
(1)經由焦慮(SAS)自評量表和抑郁(SDS)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比較;(2)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進行比較,分為完全依從、依從和不依從。
1.4 統計分析
此次研究所有數據均用SPSS22. 0軟件實施計算,計數資料使用卡方“x2”檢驗,百分數(%) 表示,兩組研究對象產生的數據資料,以P值在0.05區間(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比較
從實驗數據來看,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較對照組更輕微,差異呈顯著性,(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
從表2統計數據可知,觀察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相較于對照組更高,差異呈顯著性,(P<0.05)。
3 討論
近年來,焦慮癥的臨床發病率逐年上升,這對患者的生活、學習、工作都產生了不良影響,病情嚴重時,患者可能還會出現自殺的行為,因此要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目前還未明確焦慮癥的具體發病因素,除了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藥物治療外,還應對其實施護理干預以減輕患者的焦慮癥狀[3]。對于焦慮癥患者的護理,首先要了解其焦慮情緒的來源,所以應該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況和情緒狀態,在交流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規范性和專業性,避免引起患者的不適感,針對其內心的焦慮進行有效的開導,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同時應對患者進行疾病健康知識教育,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使其可以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疾病,積極接受治療,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從上文中可以看到,觀察組患者在接受了語言溝通和心理護理干預后,其焦慮抑郁情緒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較對照組更好,(P<0.05),與文獻資料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對焦慮癥患者實施語言溝通和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積極接受治療,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吳靜,王錦渝.心理護理對更年期焦慮癥患者各項評分及生活質量的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014):2134-2136.
[2]李超,叢麗麗,崔婷婷.心理護理聯合特殊護理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醫學,2019,314(08):152-155.
[3]江燦,劉蕾.心理護理干預創傷后應激障礙焦慮癥與護理學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S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