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華
摘要:在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在教學中就證明了語文誦讀這一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誦讀法這種方式已經被人們使用了上千年,能夠流傳至今,自然有其能夠廣為流傳的優勢。誦讀教學法不僅符合我國漢語言學習的基本規律,也符合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基本要求以及符合學生對審美的要求,具備一定的合理性及科學性。
關鍵詞:中職語文;誦讀法;滲透;應用;
引言
經典文學作品用最凝練的語言表達了最豐富的情感,傳遞著語言美、文字美、人情美。語文教學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就是對經典文學作品的誦讀。基于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經典誦讀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的多元學習需求。
一、經典誦讀概述
經典誦讀指的是對我國的文學經典作品進行朗讀。我國的文化典籍極其豐富,經典傳世文學之作數不勝數,包括《論語》《道德經》《詩經》《孟子》中的名篇等,還有多種風格類型的古詩詞,如唐詩、宋詞等,還有四大名著、元曲等都是文學經典。通過經典誦讀,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我國優秀文學作品的了解,使得經典永流傳。
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采用誦讀法的必要性
中職語文教學和其他階段的語文教學相比具備一定的特殊性。中職學校學生本身基礎比較薄弱,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對語文學習沒有濃厚的興趣,教學活動較難開展。部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配合老師講課,但未能從內心渴求知識,沒有真正開動腦筋,調動思維,跟上課堂節奏。甚至有的學生課后也不能按照老師要求完成作業,這無疑影響了教學效果。這種背景下,中職學生素養很難得到有效提升,長此以往,學生的身心發展都將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根據中職語文的特殊性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是學校和教師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反思的問題。誦讀法這一教學方式既傳統又實用,可操作性強,非常適合基礎比較薄弱且自律性較差的學生,讓其在教師引導下感受語文知識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語文經典誦讀教學困境分析
(一)經典誦讀興趣不足
青少年學生年齡小,心智不成熟,對于經典誦讀對其語文素養的形成、成長的積極影響等重要性認識不足,只是感覺文字晦澀難懂,因此興趣不足。當然,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不足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定關系。部分教師不注重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優化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氛圍,而是以灌輸為主,這就扼殺了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積極性。
(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足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會給學生布置一些古今中外經典文學作品搜集的任務,但對學生的實際完成情況卻不重視、不關心,這就導致經典誦讀教學流于形式。教師的這種態度也會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另外,教師不注重向學生傳授經典誦讀的技巧,甚至認為經典誦讀就是朗讀,讀出聲來即可。很顯然,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經典誦讀要讀出節奏,誦讀成韻,形成情感體驗,實現語言積累,而這都離不開教師的技巧指導。
四、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對誦讀法的滲透與應用
(一)教師應擴大誦讀外延,加強課程考核
學生在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都需要重視學生考核工作,讓學生能夠感知到教師對自身學習的重要性,根據新課標要求,對學生進行分類考核,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考核當中了解自身學習存在的問題,便于改善。中職學生應該在以往的學習經驗上,對語調及語速進行調整,還需要在誦讀的過程中投入學生自身感情,將文中需要的情感及意思進行表達,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誦讀基礎上不斷提升,并且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及訓練。除此之外,誦讀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還需要走出課本,對誦讀材料進行合理選擇,教師在選擇過程中,應該注意精,注意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契合度。在進行教材之外的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弟子規》《三字經》等這類比較簡單的內容引入課堂中去,這類教材內容讀起來朗朗上口,且可以對其中的意思進行講解,和學生一起討論,利用故事進行教學,加強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滲透傳統文化
教材中的經典誦讀資源有限,因此,教師可在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豐富經典誦讀教學內容。例如,可以通過網絡搜集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并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學校也可以創建專門的電子教學資源庫,將教師搜集的經典誦讀資源分類存儲,便于教師選擇、使用。另外,還可充分利用班級圖書角,讓學生將自己收藏的適宜進行誦讀的經典文學作品捐出來或暫時寄存到圖書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交換誦讀這些經典作品,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經典中汲取有利于成長的“營養”。
(三)進行語文考試制度的改善,對考核方式進行優化
從目前中職學校整體語文教學形式出發,發現中職語文教學體系仍然在使用傳統的教學體系開展教學活動,中職語文教學考評體系改革是目前仍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例如:可以進行演講比賽、求職比賽模擬、詩歌演講、應聘技巧比賽等活動,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普通話測試,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讓學生更加自信。現代教學不提倡將成績作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判斷標準,可以進行考試,但不能從考試成績中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判斷,教師需要從成績中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改變錯誤的學習觀念,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學習。考核是學生能力高低判斷的重要因素,教師可以從成績考核上對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了解自身的薄弱點,并將其作為重點改善對象,加強此部分內容的改善,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問題進行教學方式的指導,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自身的薄弱點。語文知識的學習,需要教師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切不可盲目著急,對于學生未能掌握的基礎知識,教師可以采用指導性誦讀方式讓學生多讀,從“讀”中感悟學習方式,掌握知識,提升成績及語文素養。
結束語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融入經典誦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經典誦讀能夠讓學生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得到熏陶,有利于學生養成熱愛文學的習慣。通過對經典的誦讀,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我國文學經典作品的深入了解,從而對學生進行文學素養培養,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參考文獻
[1]林寶如.淺談中職語文誦讀教學的重要性及策略[J].現代職業教育,2021(05):74-75.
[2]彭瓊瑤,陳長君.關于誦讀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華少年,2019(06):253.
[3]吳桂玲.誦讀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