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陽
摘要:隨著教學工作的逐漸發展,各種不一樣的教學方式被應用于教學活動中,任務驅動法就是這其中的一種,任務驅動法更改了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傾聽者”角色,它不但落實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并且其整個過程皆圍繞“任務”進行,提倡學生善于參加、積極研究。文中將結合任務驅動法及其往日教學中得到的教學經驗剖析任務驅動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任務驅動;任務設計
任務教學簡單地講即目地教學,它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完成一定的教學總體目標為目地,在課堂教學這一個平臺上,與學生在課堂教學教學活動中進行溝通與互動,并以教學內容的真實行為基本的一種有效果的任務設計教學方式。現階段,任務教學已在各學科獲得普遍的運用,研究表明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開展任務教學也能夠得到較好的課堂教學實際效果,那么在任務驅動法下進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任務設計又該怎樣開展是下面將重點討論的關鍵點。
1.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學科層面上的可信性分析。“任務驅動”作為學生積極認識、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徑,不但減輕了學生與信息環境的阻隔情況,更主要的是可以協助學生在充分發揮自覺性的環節中培養優良的科學素養。
第二,教學對象層面上的可行性分析。“任務驅動”致力于將學生本身的學習優點轉化為教育的優勢資源,教師必須以正確看待學生為基礎,發掘豐富的學習資源,“推動”學生本質的學習驅動力。這樣,既達到了學生個性化的充分發揮,又靈活運用了學生自我教育的優點,學習實際效果顯而易見。
第三,作用層面上的可行性分析。“任務驅動”不但考慮到學生的特性,并且關心學生探索、提問、答疑等各領域的能力,為信息技術功效的激發創造了機會。
2.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任務設計
2.1任務設計要緊密結合教材
教材內容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設立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不同,依據年級來設計“任務”,這對提高學習效果有事半功倍的功效。比如讓學生了解主鍵區每個按鍵的部位時,教師雙眼向前平視,由學生講出不同的英文字母,隨后由教師打出去,讓學生嫻熟電腦鍵盤,提升輸入速度。又比如在進行word課程的教授時,可以通過制作代表性較強的生日卡在課堂前放給學生看,隨著一陣陣熟悉的聲音從音響中傳入學生們的耳中,學生們會開始跟唱生日歌,逐漸的教室內的氣氛仿佛變成了一場生日派對,令人感到溫暖,令學生的想象力得以激發,仿佛真的置身其中。這時,可以詢問班級內有沒有學生或者父母的生日即將到來?有沒有制作一張生日賀卡送給自己的同學或者父母的愿望?進而在課堂中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極大興趣,在接下來正式進入教學環節時便會更加積極的跟隨教師進入學習情境,自己動手制作生日賀卡。學生在掌握的同時并展示自己創作的作品,教師給予點評,學生認為很有成就感,很自然地知道這節課的效果。
2.2教學過程應做到充分有趣
把趣味性融進信息技術教學中,能夠讓抽象性過強和理論性程度較高的教學內容變為淺顯易懂、更直接的文本,那樣學生才更容易養成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更優異地結束學習任務。如果選定的目標不能夠使學生感興趣,那么就表明任務對學生來說是無吸引力、無創新力的,也就沒有了任何創新空間,那么進行任務設計的實際意義也就喪失了。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體,而學生則被動的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對知識的掌握十分有限。在任務驅動教學情況下,教師在明確教學任務之后,就可以設置與學習相關的情景資料,可以通過視頻、文字、圖片、音頻、游戲等方式表達重點知識,引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好奇心和興趣,使學生能夠對知識有一種真實的觸摸與體驗。
在所有活動中,趣味性最高的無疑是游戲了,當學生聽見玩游戲,立刻精神振奮,顯露出來孩子的本性,變得急不可耐。如檢測學生控制電腦鼠標是否靈活和準確時,可以讓學生嘗試鼠標點擊敲地鼠的游戲。通常在測試的初級階段,學生是無法跟上地鼠出現和躲避的速度的,但這個時候面對困難比較有突破精神的學生通常會通過聯系漸漸地把握電腦鼠標的使用要點,最后準確地打到每一個地鼠。學生在把握方式后,擁有一定的發揮空間,會積極的完成其他實際操作,教學效果也會進一步提高。
2.3任務難易度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特點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因材施教也十分關鍵,說白了,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師依據每個學生的特性、知識掌握情況、理解能力及其接納能力的差異設計不一樣的教學任務,比如針對理解能力及接納能力都不錯的學生能夠依據教學任務把操作流程簡易的轉述,隨后讓這部分學生通過自學來進行教學任務,這樣做的意義在于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并建立自身思維結構。而對于學習能力和接納能力不太強,甚至是學習基礎差或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可以吧時間操作的過程和步驟由教師詳細的進行演示和操作,甚至由教師手把手地進行教授,并且把教學小任務設計的比較簡單易懂好學,這樣可以增強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又如在講授制作ppt幻燈片,請問學生你們家鄉美不美?很多學生馬上會說我的家鄉就那樣,并不像旅游區那樣山也美、水也美。在學生的一片噓聲中教師開始時播放事先制作好的ppt來對自己的家鄉進行介紹,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們會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家鄉原來有這么多的美景、這么多的特色,頓時茅塞頓開,紛紛詢問老師ppt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也要為宣傳自己的家鄉盡一份力,將自己家鄉的美傳達給更多的人,這樣,學生對ppt的學習興趣就被激發了出來,而老師在教授過程中也能夠達到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的。
3.結論
總之,教師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主要是“任務”設計,一切從實際出發,合理設計符合學生的“任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在“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使教師在明確教學任務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自己動手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海兄.例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任務的有效設計[J].中小學電教,2017(06):55-56.
[2]張雷濤.“任務驅動”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的運用探索[J].新課程學習(中),2015(04):57.
[3]劉剛.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任務驅動”的有效設計[J].考試周刊,2014(7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