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照霞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素質教育與學生道德品質培養的關鍵環節,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滲透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方面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尤其在立德樹人理念下德育教育逐漸在小學教學體系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基于生活情境分析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意義,研究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旨在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從傳統被動學習狀態轉化為主動學習狀態。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引言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作為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的培養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開發學生辯證性思維的同時還能提升小學生的道德素養。實際上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不可分,教師在構建高校化課堂時不應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而是有意識地融合生活中常見的育人元素,以知識生活化的方式拉近小學生與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之間的距離,真正意義上落實素質教育工作要求的人才培養目標。
1 基于生活情境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其對未知事物的興趣大多出于感性認知,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性的生活化情境,從情感角度出發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將枯燥乏味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形象化情境,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情境,還有助于實現這門課程與生活實際的有機結合,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激發學生深入探究所學知識的意愿。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愈發注重三維目標的實現,旨在依托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有效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治意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生活化體驗教學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融合小組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凝聚成一個共同體,鼓勵學生在團隊合作過程中互相幫助、分享自身經驗,營造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
2 基于生活情境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策略
2.1 在課堂導入環節引入生活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構建高效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時,靈活運用生活化情境教學法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尤其是引入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元素還能豐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形式,拉近這門課程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距離,有效消除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抵觸情緒,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投入課堂互動的主觀能動性。這就需要相關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選擇充滿趣味性的生活化素材,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要目標,將課堂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機結合,在課堂導入環節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在講解《讓生活多一點綠色》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為學生播放環境污染相關的生活化素材視頻,通過對比污染環境和優美環境之間的差異,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在日常生活中發自內心地維護周邊生態環境。
2.2 創設內容豐富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模式下,普遍存在教師占據課堂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性接受所學知識的現象,不但無法充分解放學生的天性和道德思維意識,從此以往還可能導致學生喪失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但實際上學生只有通過高效的自主學習,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吸收內化,因此相關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時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在尊重學生個人意愿的前提下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基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點,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法、獨立探究法等主流教學方式,真正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時間和空間。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信息萬花筒》這一章節內容時,應及時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引入現代社會生活中各種新穎的生活化素材,促使學生直觀了解時代發展進程和歷史背景,掌握現代社會發展方式及未來發展趨勢,同時利用課堂所學知識鼓勵學生積極為社會未來發展建設貢獻自身力量,督促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看待社會熱點問題,培養學生提取社會輿論信息的能力,在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素養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展。
2.3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直觀立體的生活化情境
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與進步,信息技術逐漸在社會各行業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尤其對于教育行業而言,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正確感知社會發展變化,以此有針對性地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創設信息化情境,不僅有助于拉近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距離,還能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刻體會時代進步帶來的積極影響,并且將時事熱點與信息化情境相結合,還可以更深層次地強化學生對社會發展的認知,在學生原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充分開發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圍繞著《為父母分擔》這一部分內容開展教學時,可以基于《這些事我來做》這一小節內容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創設角色扮演情境,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還原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引導小組成員分配家庭人物角色,要求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認真履行自身作為家庭成員的職責與使命,督促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為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小事,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轉化為家庭上的內在動力,通過積極幫助父母分擔家務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結語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積極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有助于在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初期階段就引導其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情境教學法,還能為小學生帶來良好的情感學習體驗,激發小學生自覺投入課堂互動的興趣,在構建高效化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同時幫助小學生積累生活經驗,為小學生日后個人發展和社會規則的適應創造良好的先決條件。
參考文獻:
[1]程明君.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讀與寫,2019,16(36):12.
[2]王其友.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課堂的構建[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20,(3):47-48.
[3]杜秋雯.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2020,(19):199.
[4]楊海燕.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讀與寫,2020,17(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