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文霞
摘要: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主要途徑是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得教和學能達到最佳的結合,從而加強教學效果。本文立足于生活實際,從多角度分析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以試圖為中學地理教學效率的提高建言獻策,提供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參考。
關鍵詞: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教學對策
就我國很多中小城市的教育現狀而言,很大一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還停留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上,很多學生只能被迫地接受知識,得不到很好地汲取。若沒有很好的辦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那他們在課堂上臨時接受的知識很快就會遺忘,但是如果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全身心參與了知識的認知與探究過程,并且有自主能動的思考過程,如此一來新知識就會在學生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遺忘。
為了獲得高效的教學效果,教師作為課堂實施者和策劃者,應該精心策劃和設計和知識的結構和安排,有目的創設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的情境或案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探究欲,使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大幅度提高。
1.創設與知識相匹配的情境
教師的課堂行為,應該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為首要目標。創設情境或者引入案例的關鍵在于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多角度思考,讓學生比較容易地接受和融入新知識的海洋。
1.1將生活常識及案例引入教學
教師最好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或案例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地理與現實生活的關系,讓他們感受到地理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以此方式促使學生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比如,在學習大氣運動時,教師可以“風”的產生為切入點,讓學生討論為什么白天吹“海風”,而晚上吹“陸風”;為什么白天吹“谷風”,而晚上吹“山風”。用類似的生活現象向學生引入新知識,并解釋原因。再比如,在學習“天氣系統”的過程中,就“為何在不同季節和時節,下雨前和下雨后的天氣情況全然不同”這一現象,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探討自己認為的原因,然后教師引入“冷鋒、暖風、準靜止鋒”的概念,這樣一來,學生帶著問題和思考來學習這一課的新知識,他們就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再如,就“很多人選擇太陽沒出來前晨練”這一現象是否有益于身體健康,帶領學生展開思考和討論,從而引出“大氣逆溫”和“溫室效應”等相關知識,使新知識潤物細無聲般地被學生接受。
1.2在教學時引入實驗法
在教學過程中,一旦加入實驗,那就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動手動腦的積極性。通過做實驗,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他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實驗法引入教學的另一大好處是它能夠給學生提供探索知識奧妙的途徑,通過實驗明白一些自然現象發生的原理和原因,讓學生不但記憶深刻而且心領神會。例如,學習熱力環流時,可以通過觀察玻璃缸內煙霧飄動的方向,探究大氣環流的原因和規律。再如,學習地球運動這一塊知識時,可以利用手電筒和地球儀等器材演示模仿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可以清楚地讓學生看到晨昏線的變化和晝夜交替及四季更換的原理。如此一來,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弱的同學就可以更容易的接收這一塊知識。
2.利用各類方法法激發學生
2.1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學習地理
學地理最大的輔助工具就是地圖,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利用地圖傳授地理知識。通過教學生閱讀、使用、繪制地圖,教會學生掌握利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基本方法。圖片比文字更容易讓人記住,而地理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高度濃縮和直觀表達,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可以有效提高記憶效率,而且地圖形象直觀的呈現可以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是輔助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一種很好的輔助途徑。
圖文結合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獲取地理知識,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親自繪制地圖,因為在繪制各類地圖的過程中,可以更深入地領會與圖相對應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多看、多練,通過動手繪制地圖在大腦里建立地理空間模型,從而更好的理解。教師也可以用地理模型教具或者媒體動畫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學習水循環或鋒面運動等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進行展示,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當然,教師也可以親自板畫些簡單的示意圖,一邊畫一邊講解,讓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眼睛和大腦保持一致,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2引導學生使用跨學科思維方法學習地理
地理本身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從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涉及的知識面相當廣。涉及的學科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所以學習地理要有很強的綜合思維。比如,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可以巧妙地將數學思想方法中的分類討論法應用進來,遇到多種情況時,先分類,再逐類求解,最后綜合得解。如,探究某地區物種多樣性的影響因素時,可以進行多角度分類研究,對影響某地區物種多樣性的因素包括的各方面,如海陸位置因素、經緯度因素、海拔因素、人類活動因素等進行分類討論,逐個對不同影響因素進行歸納整理,最后將各個影響因素綜合起來,分析它們對該地區物種多樣性的影響。再如,學習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時,可對其單個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將地形、氣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還有市場、勞動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會經濟因素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逐個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最后綜合整理得出最全面的答案。再如,研究東北地區為何盛產甜菜時,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生物和化學等學科知識分析原因,這樣既易理解又便于記憶。
總之,地理與其他學科的知識交叉點比較多,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原理及思維方法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突破地理學習的局限性,發揮跨學科思維互融的優勢。
3.注重反饋并及時引導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注重行為反饋。教師應該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尊重每一位學生,對學生的課堂表達和行為反饋做出良好的及時回應,并適時調整自己的言行,積極引導良好的課堂氛圍,盡量照顧到每一位同學,根據大部分學生的反映適當調整課堂安排。
4.結語
總而言之,提高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最根本出發點,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通過創設合適情境和引入合適的生活化案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反饋和改進,從多個角度進行強化,以此來使得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