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艷
摘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于進一步培養學生們的化學思維核心知識素養,培養合作探索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經研究發現,在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仍舊存在著許多不足,為了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形勢,需要針對初中化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形式和內容進行全面的改革。
關鍵詞:初中化學;小組合作;策略
引言
相較于傳統的面授講課,灌輸式的知識輸出模式,小組合作學習豐富了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既能夠增加學生們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也能增加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初中教學現狀下,很多初中化學課堂上都會進行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但是卻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必要對當前現狀提出解決改善的措施。
一、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
(一)對小組合作學習認知不足,造成形式化教學
一方面,部分初中學校,尤其是在基礎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由于客觀原因,會因為缺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條件而產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不重視的現象。另一方面,部分初中在化學教學中,把小組合作學習當作應付學校層面的教學工作安排的工具,特別是在課程考核和課堂展示的時候,會提前與學生商定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與答案,以達到課程考核的要求,而在平常的教學環節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內容嚴重缺失。
(二)小組合作內容、課題把握不當
初中是學生們初步系統的學習化學學科的階段,而化學概念和化學現象又比較抽象,即使是小組合作學習,也無法全面自主的掌握新的課程內容。一個單元、一本教材的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有別,有些內容較為容易被學生掌握,而有些內容則晦澀難懂。教師們在布置小組合作內容和研究課題時,會容易出現忽略課程難度和學生掌握情況,而將不同班級或者是不同年份的小組合作內容照搬照抄的現象,缺少對本班級學生學習情況特點的針對性。
(三)缺少完善的小組合作學習體系
系統完善的小組合作體系是保障小組合作內容長期開展的重要條件。在初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習時間較為緊張,往往只是偶爾進行小組合作的學習,沒有將小組合作的意識貫穿到日常的化學學歷生活之中去。如果沒有建立長期完善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一般情況下,會出現小組合作學習時間不足,討論不夠充分和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解決策略
(一)給予有效指導,加強師生互動
由于初中生對于化學知識的不完全認知,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的有效引領能夠直接關系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實際成效。對于進展緩慢的小組,要及時地指點迷津,講出不足,或者是進行化學知識的普及和提示,對于進展較快的小組,要引導學生們更深度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提高深度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化學的小組合作探究少不了實驗操作的環節,教師們要重視這一環節的正確規范演示,通過有效的正確引導和示范,既能保障過程中的安全,也能夠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率。
(二)合理明確安排小組合作內容,具備針對性
小組合作的內容應該和課程內容相結合,和教學班的學習基礎相適應。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難度要適中,達到既能檢驗學習效果的目的,也能鍛煉小組成員的合作探究能力的目的。比如碳元素的學習比鈉元素的學習難度要低,就要多增加碳元素的課外拓展內容合作。另一方面,教學班內部也應該做到具備針對性,不同的小組可能會而進度不一,教師們應該在布置和檢驗小組合作內容時充分考慮到每個小組的特性,針對性的設計內容課題和進行成效檢驗。
(三)增強問答和成效檢驗環節
如果不對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進行檢驗,就會造成小組合作的松懈,降低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參與的熱情。在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增強問答環節和小組展示環節,將每個小組的成效進行具體化考評,亦可以與獎勵機制融為一體,提高學生們積極參與動手研究合作的過程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體會到合作研究學習的樂趣。
(四)建立長期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在實際的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無法做到每節課每節內容都完整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就需要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把小組合作探究的意識貫穿到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去。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在一個學期的開始,就規劃好開展小組合作的課程,將小組合作預習,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合作實驗分類規劃,讓學生們逐漸意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常規化的重要性,在培養其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鍛煉化學思維能力。
結束語
開展長期高效的初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通過針對性的內容和有效的引導,能夠對初中化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完善,從而培養具備化學學科相關素養和具備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魏家曙.淺議初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與策略認領[J].新天地:開拓教育新天地, 2011,(6): 53-54.
[2]石金秋.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認領[J].中學生作文指導, 2019,(40): 0225-0226
[3]沈紅英.初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認領[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21,(0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