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教學發展的需要,素質教育的理念受到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重要課題。在高考物理的考試題型中,計算題占據著至關重要的比例,高中物理教師要認真研究考試大綱中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備考策略,培養學生的物理計算能力,使學生在高考的過程中順利完成計算題目,取得良好的成績。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考物理;計算題;備考
引言
在《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高中物理教學的課程目標及教學性質,高中物理教師要以此來開展相應的日常教學規劃,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物理知識。在《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問價中詳細介紹了我國高考的形式及備考要求。高中物理教師要認真研究這兩個文件,以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角度開展備考工作。
一、閱題抓關鍵點
當學生們面對一道陌生的題目時,第一步就是要閱讀題干。高中物理計算題中通常有大段的文字描述,將所要解決的問題設定在某一情境之下,而所給出的物理模型也不一定學生們常規做題時見過的。很多學生對題目沒有進行深入分析就開始作答,很可能對題目的理解有誤,與正確的答案相距甚遠。因此,在高中物理的計算題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引導學生正確讀題。教師要培養學生們掌握正確的閱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掌握正確的答題思路。在閱題過程中,通常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用眼看”,在學生們閱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怕自己答不完試卷就對題目匆匆略過。其實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抓住題目中的正確信息,就能在短時間內抓住本道題的考察內容。其次,“用手畫”,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閱題時用筆畫出題干中的關鍵詞,更好地確定這道題的解決策略。最后,“用腦思”,在確定了問題的解決方向之后,學生就們可以根據題目中所給的信息采取恰當的方法作答了。閱題的目的在于了解本道題目所要考察的內容。以下面這道題目為例:對物理運動研究時,經常會經過頻閃相機進行,例如:在物體沿著斜面下滑這種我們常見的現象,使用這種相機能對不同時間的位置進行記錄,并且影像間距離有也一定關系,其次距是×1、×2、×3.....并且相機頻率是10Hz,若是斜面長度是s,其高度是h,則斜面傾斜角是?本道題目中的關鍵詞就是變速運動、鞋面下滑及相應的數據,這三者都是正確解開這道題目的關鍵,如果學生在閱題時缺少了對這三者任何之一的關注,那么都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物理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題方法。
二、審題明確題型
就現階段我國高考的考察體系來說,計算題的種類通常分為直線運動、物體動態平衡、拋體運動、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圓周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運用、機車啟動、能量問題、力學實驗、電容器、電阻測量、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帶電粒子在復合場中的運動、電路的綜合運用、電磁感應及電學實驗共16個題型,而不同的題型考察的是學生們對不同模塊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要確切根據某一類題型掌握相應的審題和解答模式,讓學生們掌握這一類型題的解答技巧,從而在短時間內完成題目。在日常的復習過程中,物理教師要改變過去以教材順序為主導的復習模式,將不同學期學生所學習的同一模塊的知識整合起來,完善學生們的物理知識體系。只有學生們更好地理解了不同題型之間的區別,才能在審題過程中第一時間確定本道題的題型,并根據所學知識采取相應的解題策略。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種題型之下,還會有不同的變式訓練,在高考的物理計算題中,所給出的題目并不一定是是某種類型的經典題型,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這類題目變式訓練中的基本規律,從而正確解答題目。
三、解題規范進行
在高考物理計算題的解答過程中,如果學生只得出了正確的結果卻沒用詳細的解題步驟也是無法全部得分的。因此,在學生作答的過程中,也要采取規范的解答步驟。在高中物理復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規范的解題步驟,包括但不限于其中的文字說明、研究對象、字母設定、以及不同的物理設定等,要進行詳細且準確的描述。在文字敘述的過程中,要簡潔明要,闡述清楚其中的關鍵點,做到既不遺漏,也不繁瑣。除此之外,在引用物理公式時,要清晰標注原公式、推導公式、應用公式之間的聯系,更好地表述敘述的解題思路。在落筆之前,學生也要根據答題卡上對本道題目所留出的空間進行排版,不能將題目的答案答錯位置或是超出預留空間,為判卷造成障礙。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考物理復習的過程中,計算題的復習可以說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高中物理教師要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恰當的的方法讓學生們掌握正確的答題方法,提升學生們的復習效率,從閱題、審題、解題三個步驟循序漸進,逐步完善學生們的答題過程,提升學生的解題準確率,使學生們在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陳美君.歸納法在高中物理規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楞次定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22):332-333.
[2]朱春曉.信息技術環境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改革與創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10):55-56.
[3]姚麗鵬,胡揚洋.2010-2015年北京市物理新課標高考計算題與課程標準的匹配性[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0(03):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