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英語課程改革由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轉變,UBD教學設計模式強調以終為始的逆向思考,關注預期結果,再從學習結果入手,明確評估證據,最后再根據目標和評價標準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和學習體驗。UBD逆向設計模式打破慣有的教學設計思維模式,旨在追求能夠實現理解的教學設計,推動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地。
【關鍵詞】UBD理論;小學英語;逆向教學設計;單元整體教學;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許露珍,廈門市集美區康城小學。
近年來,以教師為主導的“滿堂灌”傳統教學情況有了較大改善,教師能夠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符合學生年齡發展特點的趣味教學活動。然而這種以活動為導向的教學方式流于表面,學生的任務只是參與,只動手不動腦,沒有產生持久性學習,缺乏對活動意義的深刻思考,未能達到真正的學習深度。此外,教師習慣于把教材當成教學大綱,停留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階段,單元整合教材意識淡薄,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意識弱。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優化教學設計,更高效地開展英語教學呢?《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提出了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其強調了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觀,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這與UBD理論不謀而合,基于此,筆者引入UBD理論來有效地指導教師開展英語教學活動。
一、UBD模式的基本內涵
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教學模式是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中提出的逆向設計理念。UBD模式是一種旨在追求理解的逆向設計模式,“理解”和“逆向”是兩個關鍵詞。理解有別于知道,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能把所學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解決問題是衡量理解的基本指標。而“逆向”是指設計方法與常規教學設計的“逆”。UBD模式強調“以終為始”的逆向思考,倡導教師首先關注學生的預期學習結果,以目標為導向,明確學習證據,最后再進行教學設計。
二、UBD理論視域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模式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建立在對學科知識的深度理解上,而基于UBD模式下的小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在主題意義引領下,以大概念的真正理解和知識遷移為教學的最終目的,依據課標結合學生學習實際,以明確的目標為導向確定評估證據,將評價前置,讓教學成為發現證據的過程,將教學和評價有機結合,促進教、學、評一體化。
三、UBD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UBD 逆向教學單元整體設計的優勢在于凸顯了課程評價對教學活動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把知識和技能轉化為能力,再將所具備的能力轉化為素養。本文以人教版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為例,介紹在 UBD 教學設計框架下教師如何在整合單元整體教學基礎上確定預期學習目標、理清評價證據、設計課程與教學活動。
1.確定預期結果,明確單元目標。UBD理論的第一階段要求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置教學內容的優先次序。(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2017)教師要根據課標和學生實際制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基本問題,確定學生通過學習需要獲得哪些關鍵知識和技能,逐步將其轉化為能力和素養。具體內容如表1。
2.理清評估證據,檢驗理解程度。UBD教學模式的第二階段即明確評估證據,教師將理解六側面作為評估藍圖,當學生能解釋、闡明、應用、洞察、神入、自知時,表明其達到了真正地理解。一是設置真實的表現型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證明學生達到預期目標。二是使用常用的評價方式,如測試和作業等檢驗學生理解情況。三是收集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同學互評等評價反饋。在“My favourite season”這一單元設計中,教師將表現性任務確定為以小組為單位,組內同學相互合作,通過查閱收集資料,討論和繪制旅游指南,此過程學生需要正確使用核心句型描述旅游地的不同季節特點(包含天氣、食物、活動等),將所學知識遷移應用到新的問題情境中,檢測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此外,為檢測學生核心詞匯和句式的理解程度,教師通過口頭或寫作小測驗讓學生描述自己最喜愛的季節并闡明原因,逐步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最后,在展示和評選最佳旅游指南的任務中,提出your guidebook? 等開放式問題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此外,學生還要完成一份自評互評表,評價自己是否達成了以下目標:
自評表:
(1)能使用與季節有關的詞匯和句式描述不同的季節。
(2)能夠收集更多不同地方或國家的四季變化,并與同學分享。
(3)能夠在小組合作中,完成旅游指南的制作,并展示給同學。
(4)能夠感悟自然界四季變化之美,熱愛自然,愛護自然。
你已經完成了哪些教學目標,請在相應的序號下打“√”
1. 2. 3. 4.
在學習過程中,你還有哪些疑問?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教師設置明確的評估證據,通過真實的表現性任務使學生圍繞基本問題開展學習和探究活動,將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相結合,全面評價學生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持久理解。
3.設計教學活動,解決核心問題。UBD教學模式的第三階段即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教師要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活動解決核心問題。本單元,教師將大任務設置為“制作旅行指南”,在大任務層層展開的過程,學生逐層深入理解并逐步解決核心問題。課時內容劃分如下:
第一課時:The four seasons. 在學習理解層面,通過Mr. Jones的美術課學習四季的表達,利用核心詞匯和句型描述四季的天氣、顏色、食物等,感受四季之美。
第二課時:My favourite season. 通過Miss White的四季照片展,鞏固與四季有關的詞匯和句型結構,學會描述最喜歡的季節并闡述原因。
第三課時:Robin likes them all. 在應用實踐層面,通過閱讀語篇的示范作用,學生懂得從多方面描述喜歡的季節并闡述原因,鞏固語篇框架結構。
第四課時:Different seasons in different places. 在遷移創新層面,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制作、展示、評選旅游指南,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再局限于討論課本中展示的四季,而將范圍擴展到不同國家和區域的四季變化,延伸文本內容豐富主題內涵。
教師帶領學生深入理解學習內容并尋找到達目的地最佳路徑,由學生主動建構,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并將所學靈活運用于新的情境。這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就是深化理解的過程。
四、結語
基于UBD模式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為課程評價改革的深入提供了方法和途徑,幫助學生從單元大概念視角理解主題,根據預設的評估證據判斷學習效果,帶著方向和目標探究主題,運用主題內容進行實踐應用和創新遷移,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促進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閆寒冰,宋雪蓮,賴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3]宋明浩,韓一蘭.UBD教學設計框架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以Unit 4 Sharing為例[J].英語教師,2019(6):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