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耀東
【摘要】學生進入中小學階段之后,正式步入了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學生身心各個方面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所以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是想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所以教師除了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之外,還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向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再能在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同時,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德育教育;滲透策略
引言
中小學階段是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可以將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德育教育進行有機結合,促使學生能夠強化自身的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才能為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學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參考意見。
一、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現狀及分析
1.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
學生進入中小學階段之后,培養學生法律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學內容已經全部孤島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中,所有與之相關的教學內容,學生只能從這門學科的教材中獲取。但是隨著中考的臨近,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考試成績對學生的中考成績并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忽略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大部分的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活動時,都會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進行,同時也沒有將德育教育的內容有效的滲透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這對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樣不僅影響了學生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的塑造,還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既不能體現出這門學科的教育意義,還會影響到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除此之外,還要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并沒有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進行創新,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未能給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學生認識不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法律意識相對也比較淡薄,從而限制了德育教育的順利進行。[1]
2.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德育教育的已經成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就要不斷在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師要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并且還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向學生講述如果沒有按照道德規范或法律法規行事會引發什么樣的嚴重后果,強化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重視,這樣才能為德育教育的滲透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然而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將所有的重點都放在考試成績上,并且還將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作為唯一的學習目標,雖然這對學生而言并沒有任何不妥,但是這種教學方法過于片面,不僅不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
1.將《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德育內容進行深入挖掘
現如今國家對傳統文化非常重視,并且也在不斷提倡對青少年兒童進行傳統教育,希望他們能夠將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并發揚光大。傳統文化中包含了很多德育教育的內容,這對德育教育的滲透提供了相應的參考依據,所以教師要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并且還要將德育教育的內容進行整合,才能為德育教育的滲透提供保障。另外,教師在挖掘的過程中還要確保德育教育的內容要全面,這樣才能通過德育教育規范學生的行為和道德品質。
例如:教師在開展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以禮待人》的教學活動時,這個章節的內容中就包含了很多與德育教育相關的資源,如:以禮待人中的“禮”在《弟子規》就體現的非常全面。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還能掌握更多的德育內容,并且還要將德育教育的內容當做自己的行為規范,從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2.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的德育意識得到強化,就可以根據教材中的知識點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體驗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2]
例如:教師在開展人教版初中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課程《解開情緒的面紗》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本節課程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一些與情緒相關的表情或者圖片,可以是影視作品中的表情包或者教師自己設計一些有代表性的表情等等,然后再多媒體設備上播放。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不同的表情進行仔細觀察,總結他們之間的異同點,然后再讓學生思考情緒的變化會讓我們的表情發生什么樣的改變。如:開心的時候人們嘴角會無意間上揚,心情也會特別舒暢,身體會處于一種健康的狀態,而不開心的時候眉頭緊鎖,情緒也會非常低落,同時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夠以更加直觀的方式理解教學內容,不僅能夠通過科學的方法調節自己的情緒,還能為德育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便利條件。
3.將德育教育與生活實例相結合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時,為了能夠讓德育教育的內容更加直觀,教師還可以將生活中的實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在討論和溝通的過程中強化他們對德育的感知能力。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時,由于他們之間的年齡相仿,所以在溝通過程中會更加順暢,也更加融入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才能讓學生共同得到提升。
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在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未來的成長非常重要,所以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將《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這樣才能讓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的同時,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潘弘.基于道德與法治中的小學德育問題的對策研究[J].新課程(上),2017(7):218-218.
李志云.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途徑[J].學周刊,2018,No.373(2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