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運
摘要:預習是指學生在正式學習知識之前所進行的自主學習環節,通過預習,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并有意識地將自己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在正式聽課時做到有所側重,解答疑難。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既希望學生能夠從閱讀課堂中收獲新的理解與感悟,又希望學生自己享受自主閱讀過程,保持獨立思考,預習就成為閱讀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指導;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1-155
引言
課前預習教學活動的組織設置,是決定語文科目課程教育成果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正如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所言:“語文課程教學成功與否,其根本在于學生能否離開教師,自己主動參與到語文閱讀、作文寫作之中。”從這一語文課人才培養角度出發,展開小學語文課前預習內容、預習指導流程、反饋學習等環節的設置,加強學生語文理論知識學習、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培養,注重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指導理念、指導方法的合理實施,才能夠獲得更加良好的課前預習指導教學效果,以及為后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后總結與反思等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持。
一、盤活學習資源,豐富課前預習材料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預習新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課前收集相關學習資料,通過盤活學習資料,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加深理解,積累更豐富的知識,使其預習效率得到不斷提升,由此能夠全方位地實現對語文課程的學習和認知。如在小學六年級《魯濱遜漂流記(節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前收集該文作者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個人資料,若有充足的預習時間,還可鼓勵學生閱讀《魯濱遜漂流記》原著,對于閱讀中的思考與收獲,鼓勵學生以讀書筆記、讀書卡等形式記載下來,這樣在該課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就有求知的欲望、探究的熱情、表達的激情,所以很容易活躍起來,從而保證在輕松的環境下展開課程教學。
二、融入思考元素,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
課前預習則為學生提供了較長時間的思考與消化閱讀內容的機會,而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所產生的感想則體現了其獨立思考的成果。例如,在《灰雀》一文的課前預習中,學生通過閱讀發現本文中存在許多隱藏的信息與線索,而這些線索就隱藏在主人公的言行與舉止中。學生在閱讀中不由自主地思考“灰雀到底去哪了?”,經過對文章的分析與自主思考、推理,學生推測“灰雀應該是被小男孩抓走了”,同時,學生在課文中標注出自己這樣推論的依據。而在接下來的課堂閱讀過程中,教師也向學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并詢問學生為何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帶領全體學生再次分析之后,教師與學生共同得出了答案“灰雀被小男孩捉走了”。學生通過對比自己的預習成果與教師帶領自己探究出的答案肯定了自己的獨立思考成果,感受到自我效能感,增強了獨立思考與自主預習的信心。此外,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閱讀情節的吸引而進行獨立思考,其思考方向與成果完全脫離教師的引導,顯示了學生較強的閱讀理解與獨立思考能力。
三、創設學習情境,教給課前預習方法
小學生可塑性強,但是必須得有教師到位的引導,方法指導要簡潔明確,并讓孩子們實踐練習慢慢形成一種習慣,把預習做的全面扎實,為課堂活動做好準備。例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時,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預習過程中,教師采用以劃分小組的形式呈現,每組成員設定為4~6人,在正式閱讀課文之前,教師可以課前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去搜集、查閱關于周總理個人生平的資料,書籍、圖片、視頻等多方面了解周總理,引導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讓學生聯系自己以“家國情懷”為主線進行表達。在正式進入課堂講授時,學生有更深刻的體會,與教師、作者的情感表達產生高度的共鳴,從而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課前預習的最佳效果。
四、加強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有效指導評價
由于不同學生存在多樣化的語文課前預習需求,所以老師在為學生提供預習指導的情況下,除需要不斷加強預習理論知識、課外預習資源材料的整合外,還要展開全方位的課前預習指導評價。如針對以上預習規劃指導、預習內容指導、預習氛圍指導等的實際需求,進行預習提綱羅列、生字詞標注、借助工具書、學生討論交流的執行環節設計,由老師參與和督促整個課前預習時間、預習方式的順利開展,注重學生課前預習自主性、自律性的調動,以及帶領學生深入文本思考,培養其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最后根據教師預習規劃、預習內容、預習氛圍指導的參與度,做出全面客觀的語文課前預習評價,以此幫助學生完成語文課文生詞、句子、語法和思想主旨的課前預習。
結束語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一種重要的教學定論:以學定教。強調了學生的學在先,教師的教隨后,以孩子們學的狀態來進行教師教的內容和方法,由此可見,語文課前的預習是多么重要。遵循教學規律,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引領思想也必須有所改變,課前預習尤為重要,要依據學生自學情況,再進行課堂教學活動。而隨著年級升高,孩子們的預習能力越來越強,對教師課堂把控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沒有長流水,怎么能給孩子們一碗水呢?何況在這個信息通達,學生接觸面甚廣的時代,教師必須經常學習進步、經常探討總結、不斷創新研究,才能勝任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李梧.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指導的研究[J].學周刊,2021(06):21-22.
[2]陳成章.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指導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01):46-47.
[3]郭歲俊.淺議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有效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6):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