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寫作既是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途徑,也是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方法。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發現小學高段學生普遍對寫作缺乏興趣,作文質量也不高。教師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常常束手無策。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設計DICC教學法,即示范(Demonstrate)、模仿(Imitate)、撰文(Compose)、創新(Create)。通過DICC教學法,幫助學生合理謀篇布局、有效地搭建文章架構、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實現學生寫作興趣和能力的雙重提升。
【關鍵詞】DICC教學法;寫作;優化教學
【作者簡介】楊媛,杭州市余杭區黃湖鎮中心小學。
一、DICC教學法的必要性探討
寫作是語言輸出的一種手段,也是考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項重要途徑。寫作需要學生有觀察能力、拓展延伸能力和創造能力。它能體現學生構思內容、謀篇布局、文本輸出的過程,這些都需要學生積極地調動思維,能充分體現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當前小學高段學生的寫作能力普遍較弱。
據筆者的觀察和思考,小學段學生寫作能力較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掌握的詞匯、句型和語法知識有限,在寫作時即使有話可說,也難以表達。
2.缺乏系統的寫作技能指導。在實際教學中,寫作通常是作為考試時的一個題型,進行應試性的訓練。考試中的題型通常以簡單的詞句模仿為主,學生的真實的寫作水平難以提升。
3.大部分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覺得寫作枯燥無味。很多學生受能力的限制,對寫作產生畏難情緒,逐漸對寫作失去興趣,陷入一種“不喜歡-不會寫-不喜歡”的惡性循環中。
綜合現狀,必須要對現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探討,找到新的教學方法。DICC教學法應運而生,這種將寫作“由難到易”的分解性教學法,會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大助力,下文筆者將具體展開對DICC教學法的認知和策略探討。
二、DICC教學法的概念界定
D代表Demonstrate,I代表Imitate,C代表Compose,C代表Create。學生在拿到寫作任務時,經常會出現無從下筆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思維不夠發散,已有的知識儲備不能被激活。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教師結合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逐步拓展思維,將已學的單詞、句型、語法知識等進行激活。筆者聯系實際發現可從以下四點入手:
1.Demonstrate:示范。教師選用教材中的文本做示范,在分析語篇時,逐漸豐富思維導圖,使學生清楚了解思維導圖的構建過程。同時,學生對語篇的脈絡有了較好的把握,樹立學生“整體構思”的意識,為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打好基礎。
2.Imitate:仿制。經過第一階段的教師示范后,學生就可以根據示范得到的啟發去發揮才能繪制思維導圖。這個仿制的過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同時還能集思廣益,知識共享。
3.Compose:撰文。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從寫作話題直接到繪制思維導圖這一步驟,有點操之過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合理應用看圖作文,讓學生進行過渡。
4.Create:創新。引入思維導圖的寫作訓練法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每個學生都可以結合自身生活和學習的技能進行創作,將帶有個人色彩的因素融入其中,更有利于培養其興趣點,增強創新能力。
三、DICC教學法的教學原則
1.以生為本,注意興趣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寫作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作文的選題不能太難。特別要注意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做到由扶到放,讓學生自由發揮,展現個性。
2.示范引領,樹立學生自信。一開始,大部分學生都會感覺無從下手。此時教師應放慢教學腳步,發揮好示范引領的作用,對學生取得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在教學中,為學生逐漸留白,最后使學生能自由發揮,獨立繪制思維導圖。根據思維導圖,完成習作。
3.關注細節,促進思維發散。思維導圖能使學生發散思維,要使文章內容更豐富,那就需要我們更關注文章的細節。如,在繪制關于Easter的思維導圖時,引導學生使用不同的形容詞yummy、interesting、cute來描述食物、活動、動物。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單詞來替換,例如funny——interesting、yummy——delicious,既可以避免重復,也可以使用詞更豐富。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先應進行示范,使學生感受思維導圖的內涵,再進行小學合作討論繪制導圖,最后布置習作任務,由學生單獨繪制導圖,完成作文。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加強了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學生的參與度也有所提高,學生的寫作視野也更加開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教師在此過程中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管理者、咨詢者等角色。
四、DICC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DICC教學法旨在通過教師利用語篇分析,示范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學生通過教師示范引領,模仿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再通過看圖寫話這個過渡過程,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完成撰文,如圖1所示。下文針對DICC教學法的每個步驟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探討:
1.示范引領,依文制圖。很多學生對思維導圖的理解都停留在一個比較抽象的層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其對其概念進行學術界定,反而不如讓學生根據已學的課文繪制出思維導圖,使他們了解其他作者寫作時的行文思路,對比自己個人想法,堅持“拿來主義”。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What does he do?”Read and write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的閱讀分為幾個層次。首先讓學生進行快速閱讀,為文本選擇一個標題,目的是讓學生感知文本,提煉出文本的主題。再讓學生精讀課文,細讀文中主人公的段落,回答問題:1.What does he / like? 2.What does he want to be? 3.Where is he going to work?學生通過細讀文章,獲取關鍵信息,解決相關問題。在解答問題的同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繪制出該段落的思維導圖,如圖2所示。教師邊說邊在圖中添上主人公在運動會上獲得的足球、乒乓球和籃球的獎狀利用情景補充,幫助學生理解、體會“He is good at football,ping-pong and basketball.”的句意。作者給出的Tips:If you like sports,you can be a/an? ? ? .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學生的回答可能不僅限于coach,也可能是PE teacher、athlete等。這樣學生就可以利用板書的思維導圖對主人公的信息進行復述,培養學生提煉關鍵詞及用英語進行表達的能力。圖2的中心話題是主人公這個任務,通過四個問題,他喜歡什么,他能做什么,他想成為什么,他打算去哪里工作,展開話題。在復述時教師可以用這四個問題提示學生,從而形成了思維導圖的二級分支,sports、football、ping-pong、basketball、coach、gym。其中football、ping-pong、basketball可以用圖片來代替,增加了思維導圖的趣味性。
從教師示范到放手讓學生依文制圖,通過思維導圖讓學生把握文本的整體結構和關鍵信息。在此過程中,教師仍需在線條與標注的運用、關鍵詞的提煉、圖文比例等方面進行指導。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入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了解思維導圖就是作者行文思路的過程,真正了解思維導圖的內涵。
2.精讀語篇,仿制思維導圖。古人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不光適用于我國古詩詞或者放眼到整個語文科目的學習中,英語學科作為一門語言類教學科目,閱讀也是其必不可少的學習環節。教師只有深入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實踐,才能使學生真正的沉浸其中,理解語義和語境,從而獲得更豐富的書本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素養。
閱讀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粗讀或者略讀,先從大體上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讓學生對整篇文章有個大致印象,明白這篇文章主要講述或者介紹了什么。這個階段可以為學生后期對整體文章中心思想深度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然后就是精讀,這是教師引導制作思維導圖的必要先決條件。精讀本身就是一種沉浸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對逐字逐句的嚴格推敲,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科知識,梳理文章脈絡,充分理解中心思想,實現思想升華。例如教師鍛煉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學習中秋節的文章時,可以先示范自己繪制的復活節思維導圖,然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要求學生對比模仿繪制中秋節的思維導圖。首先,教師展示中秋節圖片,然后具體分析介紹中秋節的文章關鍵點;然后教師可以將文章關鍵詞以形象生動的圖片表現出來,如圖3所示:讓學生充分接觸到新詞匯tell stories、watch the moon、have a big dinner等。其次是精讀語篇,找出文章中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型介紹中秋節,并進行一一羅列,讓學生意識到在寫作中運用不同的句式對文章的質量有提升作用。最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小組內繪制的思維導圖介紹中秋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提醒學生關注其他成員在表達中的亮點和不足。采用小組合作形式繪制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間取長補短,思維可以更開闊,內容可以更為豐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以適當的指導。
3.依圖撰文,降低寫作的難度。在了解了思維導圖的含義之后,學生如何將思維導圖變成一篇完整的作文?這是很多教師苦惱的事。筆者認為馬上讓學生根據寫作話題繪制思維導圖,根據導圖作文,有點操之過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合理應用看圖作文,讓學生進行過渡。例如學習完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Last weekend這一個單元,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看圖作文的任務。學生的作文大致可分為三類:(1)基礎型:學生基本能將思維導圖中提供的信息囊括進去,但行文中缺少連貫性,只是簡單地把信息串聯起來。On Saturday afternoon, I went to my Grandpa's home.I had dinner. (2)加工型:這類作文不僅能準確表達思維導圖提供的信息,而且句子之間也用到了一些連詞,但是文章只是停留在信息表達的表層。On Saturday afternoon, I went to my grandpa's home. And I ate delicious food here. (3)活用型:這類作文對所給信息進行了分析,并用所學語言進行了表達。On Saturday afternoon, I rode a bike to the park. At the park, I read a book. It was about the music. I enjoyed it very much.
4.自主創新,繪圖撰文。在進行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后,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制圖撰文的能力,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學生可以發散思維,大膽地進行自由創作。例如可以展示一些關于圣誕節習俗的圖片,請學生嘗試自己繪制簡單的思維導圖介紹圣誕節。
以下是一些學生的設計,如圖4。
展示設計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闡述下自己寫作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
S: Christmas is on December 25th.It is popular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like America, England, Australia.
S: Christmas is very important and it's also very funny.
S: On Christmas Day, we make Christmas cards to our friends and relatives. We can get many gifts from our parents.It's really exciting. We can see Christmas trees everywhere.
S: On Christmas Day, we have a big dinner. Turkey is my favourite.
最后,讓學生以“A happy festival”為題,將自己闡述的寫作思路連貫起來完成文章即可。
通過復活節和中秋節兩次語篇練習后,學生自主完成思維導圖繪制。在完成初步繪制后,要對思維導圖進行反思與完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維導圖的互評,整理完善思維導圖。學生根據完善后的思維導圖,進行寫作。作文要求緊扣主題、表達準確,關聯自然,語篇流暢。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學生激活舊知,對大腦中的記憶碎片進行整理和優化的過程。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初步建立文章的結構框架,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自己的個性。寫作思路也更順暢。通過這樣長期的訓練,學生能比較輕松地寫出作文,對寫作也就不那么抗拒了。
結語
在寫作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增強了學生寫作的邏輯性,對學生分析、歸納想象能力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先進行示范,使學生感受思維導圖的內涵,再進行小組合作討論繪制導圖,最后布置習作任務,由學生單獨繪制導圖,完成作文。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將著力于尋找如何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方法,以期DICC教學法更加有效地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5.
[2]吉桂鳳.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詞句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2(6):18-23.
[3]景嫣.以“圖”為媒:從模仿到創作——例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高年段寫作訓練中的應用[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6,32(2):42-46.
[4]陳星焱. 思維導圖運用于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教學的實證研究[D].蘇州大學,2017.
[5]朱明玥.借助思維導圖,指導學生英語寫作[J].江西教育,2017 (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