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
摘要:基于核心素養下的新時期小學教育教學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路徑,基于核心素養視域不斷創新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策略是新課改熱點。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契合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根據教材設計的內容建構合理的教學情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情境創設;策略
學生學習數學可以科學激發出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出數學學習熱情,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升自身綜合數學能力。造成缺乏趣味性的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適應性不準確及小學數學教師缺乏專業能力,想要促使小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及運算方式,必須依賴情境教學模式的創設提出核心素養框架解決這些問題。
一、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現狀
(一)教學形式單一固化
小學數學情境教學主要根據不同的數學知識點和運算方式變化情境內容,屬于一項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和精力的細化工作,所以,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開展情境教學的熱情不高。小學數學教師在“公開課”中往往使用較多的教學形式是生活類情境,教學形式單一固化,其他形式的情境使用頻率不高。例如,在分數的初步認知的公開課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采取PPT和實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求知欲,反觀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不同之處在于,在情境教學模式中,學生能夠直觀感受生活中常見的實物,學習熱情熱烈。
(二)教學手段缺乏趣味性
有趣的情境教學能夠促使枯燥的數學概念和運算方法賦有趣味性,課堂更加生動活力,很多學生十分青睞小學數學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模式,更加喜歡趣味性強、氛圍輕松的數學課堂,但是,因為應試教育帶來的壓力,部分小學的數學課缺乏趣味性,教學流程死板,比較忽略師生的課堂互動,缺乏游戲、故事,教學脫離實際社會生活經驗,探索知識點規律的教學嚴重偏離學生的階段性認知水平,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因為業務能力和其他原因,在創設趣味性數學教學情境上缺乏積極性,問題參差不齊,個別教師不經認真篩選就使用雷同的教學素材,喪失自主創新動能。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策略研究
(一)根據革新的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是高度契合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教學手段,創造適合課堂教學的情境,教師需要科學地選擇貼近生活實際創設關鍵情境環節。另外,小學數學教師創設數學情境還要緊密圍繞小學數學課標進行,首先,小學數學教師要對數學教學情境教學形成全局認知,根據教學確定多維教學目標,將教材作為學生高效學習的載體,科學利用,真正將情境教學作為一種科學手段應用課堂教學中。其次,小學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教學能力,反復斟酌自身的認知層次,與時俱進地順應小學教育發展趨勢,用于擔當,奮勇創新。
(二)兼顧數學秉性和趣味性創設教學情境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小學數學課堂的實際需要,教師要積極營造學生樂于感知的故事情境,例如,在講解數學加減法的過程中,利用講故事的帶入形式,排列出動物園禮物排行榜,通過多媒體信息化手段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積極性,利用形象生動的動物運算,學生更加樂于沉浸在故事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點和運算方法;教師也可以創設游戲類型氣氛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意義和概念,例如,在學習分數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折紙游戲,利用PPT指導學生利用不同方法折紙,比比看一共有多少種折紙方法?通過分組游戲,學生可以清晰理解1/2/、1/4等分數意義。
(三)注重逐步滲透數學知識點和運算方式
小學數學知識是小學階段最難掌握的學習內容,一些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記憶混淆等問題,在運算的過程中頻繁出錯,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情境創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知識點為學生設計出適合的教學內容。例如,“認識時間”對學生來說,稍有學習難度,大部分學生因為時針、分針、秒針難以區分造成認知錯誤,針對此類典型問題,小學數學教學是要設計出生動的多媒體PPT,利用動畫形式動態鐘表界面,幫助學生仔細觀察鐘面包含的具體格數,一共有多少個大格?一共有多少個小格?秒針轉一圈之后,分針一共移動了多少格?分針轉一圈之后,時針一共移動了多少格?通過學生細致入微的觀察,逐漸發現鐘表時針、分針和秒針之間的聯系。
三、結語
核心素養歷經審議最終劃定出六大內容,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可以通過恰當地運用核心素養內容輔助課堂教學,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屬于一項系統性工程,主要目的在于為學生建構一個科學學習、通過實踐理解數學知識點和運算方式的學習氛圍,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持續地深入研究情境教學策略,保證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
參考文獻:
[1]王華峰.巧設數學情境,培養小學生數學探索精神[J].小學教學研究,2021(2):79-80.
[2]林奶勤.創設小學數學情境串提升學生學習力[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6):103-104.
[3]黃云壯,田夏彪.小學數學情境教學實踐的問題、成因及策略探析[J].教育觀察,2021(03):13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