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望
摘要:語言是人類社會溝通的橋梁,是人得以表達自我的工具。小學語文教學屬于一門語言類學科,要求將培養小學生語文能力和文化素養作為己任,承擔著將中文發揚光大的歷史使命。在大語文理念廣泛應用的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學成效并不出色,理論實踐的實效性較差,為了幫助學校和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此文將全面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嘗試制定科學的解決方法,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大語文理念,小學語文,教學探究
通過閱讀《“大語文教育”芻議》一文,大致可以將“大語文教育”概括為:聯系生活實踐,立足教育整體,持續優化結構,注重教學效率。大語文教學是一此次大膽的創新,該理念主張在著重語文課堂教學的同時向學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擴展和延伸,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將課堂與社會生活化的教育相結合。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全面化,結構的完整化和層次的多元化。“大語文”理念是對傳統小學語文教學觀念的突破,并已經為教育界所熟知并認可,但是如何進行有效的實踐將理論變為現實成果,如何讓“大語文”完美融合進小學語文課堂并發揮應有的作用,仍需要教育者們去嘗試和探索。
一、培養教師的大語文觀念
“師著,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是課堂發揮作用的核心,是課堂的設計者、推動者和經營者,決定了講授的過程和內容。在舊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死板的授課和布置大量課后習題,學生的學習非常被動,這種情況下,師生關系是不平等的有矛盾的,學生若有逆反心理或者對教師懷有恐懼,那么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
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擁有自己的生理和精神需要,大語文理念向教師提出了尊重學生,愛護學生的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引導學生認識自身的情感、愛好、興趣、情感、個性、需要和潛力,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具有大語文觀念的教師不再是“獨裁者”,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督促者與引導者。
社會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豐厚土壤,教師可以將社會時事帶入課堂,讓語文教學緊扣時代脈搏,充滿時代氣息,教導學生熱愛生活,廣泛汲取語文養料。為了避免課堂氛圍僵硬呆板,教師采用亞里士多德的助產術式授課法能活躍學生思維,讓思維碰撞出火花,潛移默化中用語文之美澆灌心田。師生在親切交流中慢慢拉近彼此距離,培養能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賴的融洽師生關系,達到“教學相長”的理想狀態。
二、培養學生的大語文觀念
大語文理念表明小學語文教學并不局限于課堂,還在于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成功的語文教學不在于教師交了多少知識,而在于能夠激勵學生在主動求知中獲得學習的快樂。
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認識語文,在認識了語文的基礎上理解語文,再到生活中感悟語文。當今許多學校忽視了這一客觀規律,盲目采用填鴨式語文教育,讓學生盡快地記住語文課文和詩詞,盡量刷多的題目,在應試教育中取得高的分數。空閑時間被大量壓縮,學生難以靜下心來去思索字里行間的韻味和魅力,也難以提升語文素養和道德情操。
教育意為教為人處世育道德人品,要成才,先成人。鑒于此,小學語文教育必須幫助學生有意識的體驗生活和感悟人生,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體悟智慧、啟迪心智和陶冶情操,提升學生的精神面貌,促進學生長遠發展。擁有大語文思想的學生能夠共情,屈原以死鑒清白之忠貞,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文天祥取丹心照汗青之傲骨。因為讀懂了、感悟了、理解了,學生才能擁有真誠善良的品格和美好的心靈,愿意肩負起責任和未來。
三、培養學科教育的大語文觀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和觀念難以適應當代社會,以課本、教師、課堂為中心的教學缺陷愈來愈明顯,教師然而學生對知識的體驗過程已經不可忽視,僅僅關注改進教學系統是遠遠不夠的。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結果成功與否,而是一路走來是否精彩且不留遺憾,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創造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和感悟。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和鼓勵創新的新世紀,大語文理念促使小學語文教學將視線轉向個性化和生活化的發展領域,用多元化、整合性的課程價值觀來多樣化、合理化的處理問題。教學設計要兼顧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制定科學的策略以貼合小學生樂于探索、活潑好動的天性,讓學生把過剩的精力發泄在教學課堂上,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提高教學實效性、針對性和互動性,取得雙贏。
從語文學習的立場出發,僅靠課本教材是難以滿足學生日益提高的閱讀要求和旺盛的求知欲,也難以實現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針對語文課堂知識的有限性,以及知識和能力訓練情境不足的缺陷,往往需要跳出課本,踏出教室,將語文課堂搬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在踏青時吟誦“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在遇到乞討者時心懷憐憫,在吃桃子時將它比喻成粉撲撲的臉頰,這都是語文的一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應當達成的成果。
四、結語
大語文理念傳遞了這樣一個觀念:社會不斷發展,時代不斷進取,傳統要繼承精華,糟粕要勇于打破。小學語文課堂講授的是中文的句式結構,傳承的是中華文明的薪火,教育的是稚嫩純粹的兒童,培養的是祖國光明的未來。不論是從教育的角度,還是從生活的角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都應當且需要“大語文”的教學理念,實踐這一真理。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全面提高語文教學的水平,讓語文課堂真正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職責,服務于教育,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生活。
參考文獻:
[1]李海霞.“大語文”教學觀下的實踐與思考[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07).
[2]朱素珍.大語文觀下的教師角色定位[J].職業,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