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佳
摘要:現代環境中,人們越來越多地討論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的新道德困境。為了解決這些困境,需要人們具備基本的道德水平,而這可以通過德育教育來培養。小學是人們初次接觸德育教育的階段,對于之后的人的發展十分重要。在此階段中,小學班主任所采取的教育策略,直接關系到最終的德育成果。受限于小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點,激勵策略被認為是最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之一。為了滿足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意愿,研究探究了激勵策略的實施原則和有效策略,以期為小學班主任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班主任;激勵;策略
在康德看來,教育對人的潛能的促進作用是越來越重要的。他認為,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成為人。他說:“教育者應該有一個人性化的理想,并且有義務按照這個理想來給孩子的成長指明方向。”在普遍道德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角色是培養孩子的道德操守。為了確保每一代人都對未來的世界做出貢獻,教育工作者必須在人生的一個接一個的階段中,始終保持向孩子灌輸德育教育。在這種背景下,班主任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遠高于其他階段,這是因為小學班主任除了傳授學生文化知識、照顧學生在校生活之外,更肩負著學生最初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策略的原則
首先,小學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策略需遵循自主原則。依據“自我決定理論”,每個人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成長意愿,這種成長發生在三種基本心理需求——能力、自治、相關性——得到滿足。根據基本心理需求的滿足程度,不同類型的動機構成了人類行為的基礎。這些類型的動機是基于動機連續體來描述的,一方面是自主動機,另一方面是內控動機。因此,增強自主動機和減少受控動機應該是小學德育教育的決定性目標。為此,小學班主任應該確定激勵增強的教育形式,并將其整合到小學德育教育中,這樣才能更成功地實現小學生德育教育的自我激勵。
其次,小學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策略需遵循及時原則。對于小學生而言,道德教育不是建立在道德準則之上,而是建立在其中一個壞習慣的基礎上,使另一個壞習慣得到減少和思考準備。所以,班主任需要了解的是孩子本身不斷變化的行為。因此,小學德育教育的所有領域都應該考慮激勵策略的動機維度。小學生的年齡段決定了他們很難理解一些艱澀的德育理論和知識,加之小學生貪玩的性格特點,決定了班主任在實施德育教育時,必須在小學生發生行為錯誤時,及時糾正,讓他們知道錯誤所在;在小學生表現出較高的道德水平時,及時給予表揚,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最后,小學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策略需遵循全面原則。在個人層面,能力建設與教育者的能力、資源和動機有關。盡管有時不為人知,但個人和團體具有很高的能力,通過參與知識和技能發展過程可以增強這種能力。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應盡量把是非對錯的考慮放在思想上,站在全體學生的角度,有機會以不同的方式實施激勵策略,豐富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手段。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策略的路徑
首先,遵循自主原則,小學班主任要在德育激勵策略中構建良好的德育氛圍。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激勵策略被確定為決定因素,其他因素包括豐富學生思維和決策的學習環境。產生人性惡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受過良好的德育教育,由于這個原因,不應該讓人的人性自然傾向,而是要依托德育教育,促進人的道德價值觀的正確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一個有紀律的狀態。這種有紀律的狀態,基于對人的道德理解,將有助于人性理想更接近一個積極的方向。例如學生有機會感知和體驗道德和行為之間的聯系。
其次,遵循及時原則,小學班主任要在德育激勵策略中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小學生德育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影響學生德育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這種關系通過平等對待學生并讓他們參與教育過程來加強,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學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涵蓋道德和價值概念時,這一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建構主義教學和激勵策略,對小學生的倫理道德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事實上,在案例討論之后,學生對德育教育的看法變得更加有效,而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教學,也對學生的道德培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最后,遵循全面原則,小學班主任要在德育激勵策略中注重聯系實際生活。教學方法的變化,引入促進道德論證的方法,以及促進學生參與和德育教育。從這個角度來看,每個學生都應該根據個人經歷,發展自己的道德體系;在組織層面,創造和維護必要的條件,考慮促進學生道德導向體驗的文化和結構,確保道德建設的相互關系和協同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實施激勵策略,必須保障激勵策略實施的實效性;必須建立一個高度值得信賴的環境和框架,讓學生有動力挑戰和交流他們的道德實踐;必須將學生的個人需求和整體需求聯系起來。多管齊下,豐富小學德育教育的實踐路徑。
參考文獻:
[1]宋科兵.巧用“班級優化大師”激勵策略提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J].讀寫算,202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