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鵬飛
摘要:伴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如何轉變師生關系,讓學生主動學數學也成為小學數學教學所面對的一個新任務,目的是要逐步優化學生的學習狀態,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行為。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學,全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此本文主要探討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主動學習;指導策略
1 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內涵與意義
所謂的自主學習其實就是一種學習主體主動性的、建構性的學習行為,對于小學生來說,應該能夠由其自身進行學習目標的制定,并由自己掌握學習進度以及目標的調控,讓學生行為能夠更加符合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自己不斷約束自己的學習行為與認知。通常情況下,自主學習的動機都是由學習主體自我驅動的,其學習的內容也是由學習主體進行自主選擇的,其中運用到的學習策略也是學習主體進行自主調節,最后的學習時間也應該實現自我管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能夠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認知與評判。自主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與習慣,它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只有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促進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措施
2.1 引入生活化的教學資源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課堂趣味性比較低,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課堂的參與度不高,影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自然無法發揮自己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學資源,設置一些問答環節,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與時間,從而保證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課堂參與度.比如,教師在對簡單的加減法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與生活中學生自己買東西的經歷結合起來.教師在引入生活化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問題的設置需要貼合學生的生活,避免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
2.2 創設探究情境,喚起探究欲望
建構主義理論將情境看成是實施探究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因為只有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才能有效喚起學生的認知記憶,從而有效激發出學生的探究欲望,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從而直接解放學生,讓學生自主參與探究活動。為此,小學數學教師便要圍繞教學內容創設探究情境,及時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 如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順利展現自身的探究能力,筆者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 小明的家在學校的東面,距離學校為 12.8 千米,小蘭的家在學校的西面,距離學校為 5 千米,請問小蘭與小明的家相距多遠?
距離問題是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面對的一類難題,而且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需要求解兩地之間的距離,所以利用這一生活化問題導入數學知識,則可直接讓學生自主進入新知探究狀態,思考距離問題。
2.3 利用信息技術,明確學習目標
教師要注意的是,所謂的自主學習并不是自由學習,尤其是對于小學生的數學教學來說,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并按照合理的模式開展自主學習。如果學生在課堂中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就會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降低,因此,教師的作用就是為其明確目標與規范,提高課堂的規范性。一般來說,自主學習的主體就是學生本身,他們應該通過自己的方式獲取知識,在這個階段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比如,教師在進行加減法應用題的教學時,教師應該利用計算機技術為學生創建一個生活化的情境,深化學生對于應用題內容的理解。進而引導學生準確提取題目中能夠應用于解題的主干信息,將其他的信息進行弱化處理,通過相互交流與合作,學生就能夠學會加減法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的運用技巧與方法。只有帶著明確的目的開展自主學習,才能夠明確學習的方向,提高學習的效率。
2.4 組織小組合作,實現合作交流
雖然小學生必須要在數學探究活動中保持獨立思考的狀態,但是他們同樣也需積極參與同伴交流活動,否則便有可能因為個人認知能力不足陷入認知盲區,無法有效優化學生的學習效能。因此,在組織數學探究活動時,小學數學教師要嘗試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豐富生生交流機會,以便逐步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在上述《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教學中,本班學生在解決相距問題時,因為審題能力限制,并不能自主解決數學問題,所以筆者就直接組織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鼓勵小組以線段圖的方式列出小明的家、學校、小蘭的家三個地區的位置關系,在線段圖上標注數字,最終確定為“12.5+5”這個算式。接著,小組便要探究本課新知,即小數加法計算方法。不少學生都提出要按照豎式計算的方式列出算式,而筆者也鼓勵學生閱讀數學教材,使其積極猜想小數加法算法,希望學生可以順利實現有效學習。如此,小組則可自主推測小數加法的計算程序,順利建構數學新知。
2.5 鼓勵思維創新,培養探索精神
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對課堂上師生地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學生應該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以引導者的身份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加以點撥和幫助,實現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小學數學教師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式應當被摒棄,而是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探索學習的空間,讓學生以主體者的身份對數學知識進行主動汲取和促進數學學習技能的提升,讓小學生深刻感悟到自主探索新知的愉悅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采取創新性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產生創造熱情,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新知的學習,學會合理分工和任務精準分配,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實現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的小學數學課堂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果.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應該樹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意識,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優化課堂設計,增加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環節,多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各種數學思維,從而幫助學生養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曉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J].讀寫算,2019(09):61.
[2]平麗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