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楊娥
摘 ?要: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才能使他們具有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日趨“內卷”的今天,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高中的主題班會課顯得尤為重要。而其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幫助學生逐步建立生涯規劃意識,擴寬自主發展的核心素養視野,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生涯規劃;主題班會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高中階段由于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不少學校的教學存在著嚴重的功利主義傾向。過于追求分數而忽略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在日趨“內卷”的今天,高中的主題班會課顯得尤為重要。而其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幫助學生逐步建立生涯規劃意識,擴寬自主發展的核心素養視野,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在探索高中生生涯規劃主題班會的實施與構建時,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自主性意識。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此外,要讓學生意識到個人的生涯規劃還不能脫離社會性而存在。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
另外,在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也很重要。使學生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
基于以上幾點,生涯規劃系列主題班會課的構建主要由自我認知教育,學業規劃教育,職業探索教育,生涯管理教育四個方面構成。在高一,學校要針對新高考六選三的課程做生涯方案總體設計,把學生的差異體現出來,讓學生自主地選擇;在高二,要幫助學生了解今天的世界和未來發展方向,建立相對清晰的職業夢想;在高三,要引導學生了解認識大學與不同專業,并自主作出科學決策。
一、自我認知教育
班會課從引導學生發現自己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優點,缺點入手,旨在通過情景劇、互動游戲、講故事等生動活潑的形式使學生重新了解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自信,使學生明白真實的自我有優點和不足兩個方面,我們要正視它,從而克服自傲、自負、自卑等心理,學會自我接納和自我欣賞的重要性,根據自身潛能合理規劃高中階段的生活,學習,并對未來進行科學,長遠的規劃。
二、學業規劃教育
學業規劃教育是基于學生的自我認知教育,引導學生根據實際,制定適合自己實際學業發展的目標和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學習計劃要體現出可行性和階段性。圍繞學業規劃教育主題。注重引導學生參透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并基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指導學生及時調整學業發展中面臨的壓力,學會正確面對挫折,幫助學生及時排解學習焦慮情緒。做學生學習方面的引路人。
三、職業探索教育主題班會
通過職業教育主題班會,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采訪,社會實踐,親自體驗,網絡查詢等了解到社會各種各樣的職業以及其特點,社會對不同職業的需求情況,需求動態,各種職業的收入,工作狀況。豐富學生的職業生涯知識,擴展學生的職業生涯視野。此外,還可以擴展主題班會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體驗不同的職業情感,喚起他們的職業價值觀。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結合社會需求,樹立起正確的職業觀念和價值觀,糾正他們的職業偏見,初步幫助他們樹立職業理想。
四、實施生涯管理教育主題班會
生涯管理目標旨在輔導學生學會管理當下的學習,并結合自身興趣愛好,長處和社會需求確定正確的人生方向,將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發展,時代的需要以及國際背景的大方向高度結合起來,使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在具體實施時,還應引導學生圍繞目標,充分分析各種目標達成的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并針對各種因素做好積極應對的策略。實施生涯管理教育主題班會時,還應將情緒管理作為一個重點,引導學生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積極面對高中生涯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生涯教育課程,不僅要幫助學生增強認識和規劃未來的能力,更要關注培養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能力,彌補目前高中其他課程比較重視學科知識、學科技能與學科方法的局限,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學校要將當代職業生涯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的培養滲透到課程的教學實踐之中,通過學生的參與、體驗和實踐,促進學生各項能力和技能的提高。比如:加強學生的合作活動,鍛煉每個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注重分享交流與展示活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質疑精神等。總之,生涯教育的課程及其教學,不能只是書本知識的簡單傳遞,應該成為學生發展的途徑和方式之一。
除了開展生涯規劃系列班會課,還要讓全體教師通過學科教學參與到生涯教育中,營造全員以培養學生選擇能力為核心的生涯教育氛圍,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完善與提升生涯適應的元勝任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相應學科的特點,隨著知識內容學習的深入,挖掘適合開展生涯教育的素材,加大生涯教育融合的力度,在創新教學方式的引領下,較系統地呈現相關職業面貌,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價值的同時,喚醒生涯意識,開闊職業視野,為選擇專業、職業做好鋪墊,進而全面落實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
生涯教育是新生事物,還處于探索階段。除了學校層面的主題班會和實踐活動,還需要家校社聯合起來,構建多方聯動機制,發揮教育合力作用。在社會層面上,要加大生涯教育的宣傳力度,達成共識;在企業層面上,要加強校企合作,共同推進。尤其在家庭層面上,要密切家校溝通,促進家庭參與。學校可定期舉辦家長培訓班,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積極參與生涯教育,與學校配合,合理指導子女進行升學和就業選擇,實現孩子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艷.學生生涯規劃主題班會的構建與實施 [J] 陜西教育:教學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