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潔
摘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全方位以學生作為教學工作的中心,實現對學生定向化地教學培養,例如結合小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自主地探討,而教師在該過程中則需要實現對學生有效地教學引導,促進學生全方位地成長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以學為中心”
引言:
在當前“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整合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來實現對學生有效地教學引導。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由于學生缺乏自主表現的機會,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具備自主性和主動性,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來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
一、傳統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自主表現的機會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仍然演用以教師作為課堂主體的管理模式,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只局限于對問題的提出和回答。此外,在當今應試教育的發展態勢下,數學教師為了加快數學課堂的教學進度,通常實施對學生填鴨式教學管理,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狀態。學生很難將自身對于知識問題的認知和看法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均被教師用以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而很少給予學生自主交流的機會[1]。
(二)注重考試成績
在當今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教師為了使得學生能夠考取良好的成績,往往對學生進行應試化的教學指導,使得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天賦得不到發揮。此外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很難以將知識理論與實際的生活、學習相結合,從而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
(三)缺乏教學拓展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需要實現對其背后所存在的知識原理進行有效地結合使用。由于在當前的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實施對學生“一刀切”的教學管理策略,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學習需求。在對應的課堂上展現出教師教授了多少,而學生也只能夠學到相應數量的知識的現象,在該過程中,學生缺乏對相關知識理論的探知學習的過程。
二、以學為中心的創新型課堂教學
(一)將學生當作課堂的核心
在傳統小學課堂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掌握著課堂教學的主要話語權,學生在對應的課堂學習環節往往是聽從老師的教學指示來進行定向化地學習,學生在相應的學習過程中,不具備主動性和自主性。而在當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管理模式中,教師應當將課堂的話語權交接給學生,充分地以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作為相關教學工作開展的主要目標。對課本上的知識內容進行相應地教學拓展。例如,當學生完成對相關知識、課程的預習之后,可以對其中不懂的部分提出相應疑問,并且向其他同學與教師共同探討相關問題。學生通過交流、合作,表達出自身對于相關知識點的認知和看法。當學生完成對相關知識點地探知學習之后,結合對應的練習題目來加深對于相關知識理論的學習。在此期間,學生可以相互出題,共同對相關題目進行解答,最后再由教師對相關題目解答的狀況進行考量和分析,來采取針對性地知識講解策略,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課程教學所講解的知識內容[2]。
例如在六年級上冊《分數的除法》教學章節中,在課堂教學前,教師應當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從導數的認知到分數乘除法計算進行體系化地了解,對于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定向化地學習和掌握。并且讓學生將自主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一一羅列,教師再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自主地討論學習,結合書本后所提出的練習題目,對于相關知識點進行學習驗證。在該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實現對分數乘除法題目進行簡便運算,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
(二)轉變教學方式
在當前以學生作為教學中心的管理模式中,學生要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進程中。而教師應當在該過程中扮演著教學引導者的形象,根據當前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期間所具備的思想特征,對現有的教學管理方法進行轉變。具體來說,教師應當結合當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疑問,來對現有的課堂教學工作進行定向化地設計和打造,教師通過學生提出的疑問來實施對學生的教學管理工作,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也能夠確保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學習重點和方向。
此外,教師還應當激勵學生實現團隊之間地交流學習。而要達到這一教學管控目的,在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學時,要確保在每一個小組內都具備實力相等的學習成員,使得每一個學習小組內部的成員都能夠實現彼此之間的成長和發展。此類教學管理方式能夠進一步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實現學生之間團結協作,同時還能夠進一步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地學習交流。并且在小組探討式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還能夠實現相互之間的思想碰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當前小學六年級《圖形與幾何》的教學章節中,其中所涉及到的圖形類型相對較多。例如在三角形中分為鈍角、直角、銳角。同時在空間層面,圖形也分為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在立體圖形部分,每個面的展示情況和組合方式都存在相應的差異。因此在相關課程教學中需要學生集思廣益來探討出每一個圖形所具備的內外在特征。其次相關章節中也包含圖形運動方面的知識內容,學生只有在確切地掌握圖形的構造規律之后,才能夠實現對其靈活地應用和轉換。而教師在相關教學工作中,需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對每個學習小組下發對應的探討題目,例如A組探討正方體在分解之后所具備的平面特征;B組探討不同類三角形之間的內角存在的變量關系。結合不同的探究題目,教師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能夠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學生在該過程中可以積極地學習其他同學的解題思路和解題策略,最終完善自身的學習思維。
三、結束語
總體來說,在當前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當將更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高效率地學習。結合翻轉式課堂的教學策略,增強學生小組探討學習的質量和效率。而在這一系列的教學進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地扮演好教學引導者的形象,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定向化地解決。
參考文獻:
[1]殷世榮. "以學為中心"小學數學教學的新樣態[C]// 2019.
[2]殷旎. 在小學數學課堂架構以數據為中心的智慧教育新樣態——PAD進課堂的實踐研究[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 2019(06):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