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霞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比較被學生容易接納的一項學習活動,針對小學生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學生的良好學習與發展,是實現優質化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必備措施,值得在教學中大力的推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小組合作
引言
小學階段是語文課堂學習的關鍵階段,針對學生開展良好的語文合作教學,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必要措施,在合作學習環節與教學模式下,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團隊精神與探索精神,增強學生的學習思維與學習興趣。
一、合作學習的優勢
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不難看出,大多數小學生都是喜歡扎堆,也就是結伴,在“合伙”眾人的力量下,大多數學生更樂意進行學習,因此,小組的組建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要在考慮到組員差異化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知識考查,從而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興趣可以在充分分工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合作與建設。可以在好的合作模式下,開展有效的知識學習。
二、發揮合作的優勢,找出合作學習的知識點
合作學習模式的建立,應當在有效的時間開展,結合恰當的知識內容。在教學的活動中,可以通過減輕課堂教學的負擔,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路,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通過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讓學生開展自主化的知識學習。
例如,在開展部編三年級《大青樹下的小學》教學時,面對知識點的學習,教師就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這章節的知識本來探究的就是小學生民族團結與合作話題,因此,關于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圍桌而坐,或者是以小組的形式開展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就會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度得到有效地提升,并且學生關于知識學習的興趣點會不斷的得到提升,尤其對于團結以及民族感的問題,會有更為深刻的體驗,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所服務,因此,在語文知識學習方面,需要教師對其加以重視,將學生合作學習的優勢充分的運用以及發揮出來。
三、共同打造深度學習模式
小學語文的學習維度是非常廣泛的,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不僅應當以教材知識為核心,還應當以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為關鍵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關注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水平,還會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吸納他人的的意見,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度得到提高與改善,從而使班級整體的學生學習得到良好的優化與改進,達到優質化的教學水準。
比如,以部編版三年級以《秋天的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讀全文,然后結合課文的內容與教學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活動,這樣,學生的學習水平就會不斷地改進,同時,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探索,進行秋天的雨知識交流,這樣就會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的開闊,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提升與優化。初步的語文教學,是讓學生圍繞課文知識以及教學點,對教學的信息以及課文知識進行探究,更為深層次的學習,則可以讓學生以秋天的雨為話題進行抒情,討論。當下正值秋天,以秋天的雨為話題進行合作探究,不僅不會讓學生的學習比較乏味,還會讓學生的知識學習得到擴充與促進,達到優質化的教學效果。
四、課外活動拓展
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已經增設了綜合實踐課,這便于學生在課外學習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可以向外延展與擴增。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布置與課文教學相關的題目,讓學生進行探索,從而增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同時,在語文課外綜合時間活動課程設計方面,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合作完成一個語文學習項目,比如一期板報,一項語文教學活動,一次愉快的語文學習體驗等,都可以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度得到提升,這樣不僅對學生的幫助比較大,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的語文知識獲取與學習變得更為主動,強化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
五、重視合作化評價機制
語文合作化的學習,在一定的程度上,為學生發揮自身的特長以及潛能,創造了良好的機會與條件,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合作能力,也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反饋,如果在教學中,缺少一定的評價機制,則會導致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大打折扣,學習目標難以落實,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朗誦,角色扮演等教學活動,這樣就促進了小學生之間的合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風氣,當然,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應當對學生的不同表現給予肯定與鼓勵,還應當讓學生嘗試到學習的樂趣與快樂,享受學習帶來的美好體驗。
總結:合作化的學習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發展,幫助非常大,不僅應當在語文教學中,引起重視,還應當以數字化的學習活動為載體與平臺,開展良好的語文教研工作,讓語文教學活動可以有效、高效。
參考文獻:
[1]高曉雷.小學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研究[J].人文之友,2019:251-252.
[2]劉麗娜.淺談農村小學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與研究[J].《讀與寫(教師)》,2018: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