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司錄
摘 要:作為初中階段重要的學習內容,初中數學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具有較強的作用。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一些主客觀原因的影響,部分教師的教學目標難以達成。為此,廣大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進而達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目的。本文就“導學互動”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借鑒和幫助,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主體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1-011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55
所說的“導學互動”指的是一種將教學引導和互動學習進行結合的模式。引導指的是教師的引導力,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共同學習,而所說的互動學習則是指學生之間應進行互助式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環節,運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使學生高效率地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
一、設定導綱,提高主體意識
導學互動的教學開展應遵循“四個環節”的模式,即自學導綱、合作交流、導學歸納、反饋訓練。這四個環節是一個有機整體,并對完整的教學體系進行了構建。而且,四個環節中每個環節均由三個步驟組成,且每個步驟都存在一定的規律。其中的第一個環節,自學導綱設置指的是教師應在教學準備階段設置自學導綱,并以此為依據對學生進行課程導入。而且,教師也應將自學導綱對學生進行出示,使學生可以根據導綱的指導,對學習內容進行學習。同時,在進行第一個環節自學導綱的過程中,有一部分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將自學導綱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忽略,雖然制定了自學導綱,但卻仍舊以題海戰術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單純地讓學生進行習題訓練。在這種授課模式下,通常都是教師占據課堂主導地位,而學生只是作為從屬地位,在課堂被動地聽課。為突破這一教育弊端,教師應將導學互動的教育原則進行運用,尤其應注意要發揮自學導綱的教學優勢,并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個性特點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加精準地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掌握,也使學生的學習更具個性化和目的化。同時,在授課內容方面,教師可以與教材內容進行結合,使用一些畫面清晰精致的圖片或者使用豐富的語言,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同時,教師也應在課前環節設定并逐步修訂完善教學導綱,包括修訂與學生學習進程相關的文案,以此確保教學內容可以與學生的學習需求形成強烈的匹配性,也可以確保學生能夠正確地對所學的知識形成理解。
二、課前導入,確定學習目標
導學互動是指以互動探究和導學結合的模式對學生開展數學教學的一種手段。其教學原則是將傳統的教學變為引導,以引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學會自主思索,并利用導學模式進行互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導學互動的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旨在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對數學知識開展探究[1]。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并沒有為學生確定學習目標,而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理論教學引導,這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形成了一定制約。在導學互動模式下,學生對學習目標進行定位,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更具目的性,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了調動。導學互動模式的運用,不僅使教師的教學更具針對性,也使學生的學習更具針對性。并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也進一步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優化,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打造。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環節,若想有效構建和應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教師要具有良好的教學設計能力,需要從整體層面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并正確對“教”與“學”的關系進行處理。所說的課前導入,指的是對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明確。作為導學互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包括設計導學項目和恰當的導入時間,從而使學生可以在明確學習目標的情況下,率先學習課堂教學內容,并可以對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及時發現,然后將不懂的地方做出標注并及時向教師請教,從而可以確保教學內容更加具體。教師可以根據初中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與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結合,為學生提供較為明確的導學教學內容。學生可以依據導學計劃,對學習內容進行預習,以此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結合課堂教學來說,導學計劃的設置其目的就在于將一些生動趣味的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這樣可以確保學生自發自覺地學習數學知識,同時也可以更加高效的理解數學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層面的教師主要進行教學知識的傳授,學生主要進行教學知識的學習的這種模式被打破,學生在轉變角色后,可以更加自主地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環節,以導學案的內容為依據,對學生進行提問。這種方式可以為學生確立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對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行樹立。而從教師角度來講,也可以了解到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了哪些知識,對哪方面的數學知識存在疑問,然后教師可以將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學生整體的認知盲區上,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互動合作,歸納導學內容
在初中階段,數學是一門重點學科,其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提起學習的興趣,逐漸產生畏難情緒,失去了構建數學理論體系的信念。而導學互動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入,為數學教學提供了新思路。這是一種動態化的教學過程,旨在對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進行提升,確保學生可以進行高效的互助交流,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2]。所說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它的優勢在于教師應以互動合作的方式,為學生創設一個互動交流的空間,通過組內學習交流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索,以此可以有效確保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這種交互式的小組合作教學,還可以增加學生與教師的親密程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消除與教師的距離感。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不抗拒。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在組內進行合作與分享,使學生共同發現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并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思考、探究,從而在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數學分析和思考能力。合作互動是導學教學模式下,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關鍵環節,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師生互動、師生精講三個層面進行開展。小組討論的導學互動指的是可以將同桌兩人或前后桌四人組成臨時學習小組,引導學生進行互動,教師進行巡回指導,并對學生在討論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導學互動中的師生互動指的是對于小組討論中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已經解決此問題的小組派出一名發言人做“小導師”面對學生整體對學習知識進行講解,教師進行適當提點。這種互動合作模式,可以提高“小導師”組別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也可以使其他組別的學生對其分享的內容進行學習,而教師的點撥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導學互動環節,教師精講互動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進行細化講解,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