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秋菊
摘要:在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下,促進了教學方式的更新,旨在為學生創建一個更好的教學環境。英語在初中作為一個重要的語言學科。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趨勢,英語的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新課改提出,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學重點,將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通過用合適的教學模式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幫助和引導,從而提升初中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挖掘初中生的學習潛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以便于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教師往往將單詞、句子和語法作為教學內容的重點進行課堂教學,教學的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會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初中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進行教學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大腦,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思維,培養出具有個性化的創新型人才。
一、創建情境化教學,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傳統的英語教學多是教師在課堂講,學生在下邊聽。一般以教師的思路為主線,學生在課堂中缺乏參與度。在這種環境中學習的學生,往往依賴于教師的思考路線,導致學生很少進行主動的思考,導致不能在課堂中進行良好的自我表達。這就說明教師要擯棄傳統教學中的弊端,積極的學習新的情境化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中進行充分的自我表達,通過對自己思維的整理表達,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英語應用實踐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創新教育的基礎。比如:在學習“Dont eat in class”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創建的一個真實的情境進行實際教學。以班會的形式來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為本班制定教室制度。教師設立班會的主題為:If you can eat in the class?讓學生在課堂表達自己的想法,還可以進行細化延伸,學生在班級中上課和下課應該遵守哪些課堂紀律,學生們的行為會有什么樣的區別?然后引導學生利用課文中的單詞來進行簡單的英語表達,對于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學生可以請教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等途徑來進行自我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利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重視合作式的探究學習,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思維有了惰性,短時間內很難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但是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就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主動性。在小組合作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互助精神,還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小組的交流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學生還未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時,利用小組合作的模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不僅提升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積極性,還能在這個過程中激發學生進行不斷的思考。在學生進行思考交流中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還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比如:在學習“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文章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學習,讓每個學生談談自己的學校旅行經歷。通過學生對學校旅行中所見所聞的描述,表達自己的感想,引導他們去思考旅行中的意義是什么。然后結合課文,讓每個小組出一個代表用英語進行總結。在每個小組總結之后,教師讓小組之間進行評價。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學習,可以讓學生開發思維,從而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得以提升。
三、通過實踐,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面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因為他們在思維方面發育的并不完善,很多學生對世界依然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于課堂學習不感興趣,在學習中過于貪玩,但是他們喜歡參加實踐活動。這個時候教師就要依據學生的這個特點來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初中的英語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打開自己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走向社會,通過參加各種各樣的實踐性活動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知識的聯想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思維模式。比如:初中的英語教師可以舉辦內容豐富的英語口語比賽,還可以是英語小組角色扮演,或者是進行主題式的英語辯論賽等。讓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語應用水平,增加自己的見識和思維活躍度。像角色扮演這種活動,就可以利用英語教材中的對話來進行話劇等的改編。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學生在進行表演的時候,教師要給與正確的引導和幫助,通過開展多樣化的英語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和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在日常的教學和實踐活動中循序漸進的實現的。這就需要初中的英語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適合的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從而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教師要從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拓展各個角度進行培養,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