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校日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知識欠缺,為了日語專業學生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需要合理調整培養方案和課程大綱,提高自身認識,樹立文化自信,由權威性機構和學者編寫富含中國文化的日語教材和文化讀本,通過網絡課程平臺或聯合課堂等方式,多渠道加強日語專業學生的課程思政。
關鍵詞:日語專業?基礎課程?課程思政
一、課程思政的研究現狀
“課程思政”研究近期出現井噴,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探究“課程思政”理論和實踐及其結合路徑。其中,外語學者的研究大致分為理論與策略研究和課程與實踐研究。
1.理論與策略研究
理論與策略研究上,有學者設計了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的課程思政理論框架;有學者探討了課程思政的目標、本質和尺度;有學者從教育政策、課程學理、外語學科理論探討了課程思政的內涵,提出了教學設計四原則;還有的學者提出協同合作策略,通過建設語言、文學、文化三維一體課程群落實課程思政。
2. 課程與實踐研究
課程與實踐研究上,有以美國文學課程為例,探討外語專業課程建設的思政元素;有學者以大學生“外語講述中國”為例,提出課程思政實踐框架;也有以教材為例,探討基于價值塑造的外語課程思政教學任務設計;還有以“全人教育”理念為基礎,探討 “交際英語”的課程思政。
綜上,外語學者對課程思政理論和實踐研究較為廣泛,但日語專業相關研究,尤其是專業基礎系列課程的相關研究尚未展開。
二、關于日語專業基礎課程
日語專業基礎系列課程包括“基礎日語”“日語視聽說”“日語會話”“日語閱讀”“日語基礎寫作”。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南》,這些課程貫穿整個一、二年級,建議修讀學時共960學時,48學分,占專業課總學時學分的近40%。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運用日語語言知識和技能進行語言交際的能力。教學涉及聽、說、讀、寫、譯技能的綜合運用和全面發展,同時覆蓋語言知識教學、社會與文化知識教學和語言技能訓練。由此可見,日語專業基礎系列課程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日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成效。聚焦日語專業基礎系列課程的課程育人和課程思政,探討各課程在不同階段的育人和思政功能,能夠有效推進日語專業課程育人,是對日語專業教育理念的創新性實踐,能夠促進日語專業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對深化日語本科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三、日語專業基礎系列課程的課程思政
1. 思政框架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必須結合學科特點,“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把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但是,“在邏輯體系上,實施課程思政的課程在結構和體系上應該充分尊重學科的規律性和課程知識的體系性、獨立性,思政邏輯必須服務于專業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大體系”。也就是說,一門課程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思政目標,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建立該課程的思政教育框架,遵循課程目標與思政目標一致的原則進行課程設計,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思政元素盡可能地貫穿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推進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統一。
日語專業主要招收零基礎的學生,教學從語音、語調和文字、符號開始,逐步延伸至詞法、句法,再到語法、語篇。每個階段的學習側重不同,其思政功能也不盡相同。經調查研究,擬定的課程思政大致框架圖示如下。
2.實施策略
日語專業基礎系列課程既有聽說讀寫的單項訓練課程,也有像“基礎日語”這樣的綜合性課程。由于缺少體系一致,內容呼應的教材,再加上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相對分散,課程與課程的呼應和互動不甚理想。因此,構建并實踐以“基礎日語”為中心的專業基礎課程群,加強各課程之間的銜接,在各課程之間設計出聯動的課程思政內容,形成互動的教學格局,刻不容緩。課程互動的大致構想如下圖所示。
3. 實現路徑
據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統計,全國近半數高校開設有日語專業,辦學規模、師資力量均取得長足發展,但作為小語種專業,除外語類高校外,日語專業的教師人數有限,教師的研究方向和教學特長仍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僅憑某一所高校的師資力量難以完成全課程的思政建設。要合理借助全國和地區教育協會的力量,加強教師間的聯系和合作,通過多種渠道打破學科、學校壁壘,發揮個體專長,通過互訪、共享、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方式,才有利于日語專業思政建設。
在課程、課堂建設中,首先,由全國或地區學會牽頭,統計各會員校教師科學研究和教學特長,根據其特長,形成各課程或課程章節的思政研究團隊。然后,由各團隊合力確立相關課程的思政框架,制作相應的課程材料,利用網絡課程平臺、官方網站或微信公眾號進行發布和推廣,打開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跨學科合作的新局面。
四、結語
課程思政要求結合各課程知識點,全方位凝練語言知識、社會與文化知識和語言技能訓練的思政元素,完成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兼顧的課程設計。通過跨學科聯動、跨校聯動,實現時效性強、符合學生日語水平的閱讀材料、視聽材料等課程資源共享的有效路徑和方法。做好日語專業系列基礎課程思政研究將為日語專業課程育人提供依據,同時,對同樣為零起點或起點較低的大學外語(如大學日語、大學法語、大學德語等)課程育人和課程思政提供有益啟示。
[參考文獻]
[1]文秋芳. 大學外語課程思政的內涵和實施框架[J].中國外語. 2021.3
[2]羅良功. 外語專業課程思政的本、質、量[J].中國外語.2021.3
[3]胡杰輝. 外語課程思政視角下的教學設計研究[J]. 中國外語.2021.3
[4]王欣等.價值引領下的英語專業課程群思政建設[J]. 中國外語.2021.3
[5]楊金才. 新時代外語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2020.11
[6]楊華. 我國高校外語課程思政實踐的探索研究[J].外語界.2021(2)
[7]張敬源、王娜.外語“課程思政”建設[J]. 中國外語.2020.9
[8]丁鳳等.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課程思政[J].中國外語.2021.3
[9]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日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 普通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南[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4
江漢大學外國語學院?周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