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已經在日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過去,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單一的方式進行教育,這樣不僅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就連其學習興趣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就能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關鍵詞:小組合作教學;道德與法治;具體應用
一、現階段小組合作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沒有合理的分組
要想順利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組才是關鍵。然而,很多教師在開展合作教學之前并沒有依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組,甚至僅僅是按照座位的順序讓學生自覺地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這種小組劃分的方式是非常不正確的,組里學生學習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習水平也不平衡,一旦到討論環節勢必會造成思想不統一的情況,這樣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
2小組成員分工不明確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成員分工不明確的現象。教師在下達學習任務之后,大多都是由組長獨自一人來完成,其他組員則是在一旁做著不想干的事。長期發展下去,小組合作學習就可能演變成了組長或者優等生的舞臺,而那些學習水平較為平庸的學生只會變得更加平庸,其學習積極性也會得到進一步的下降,這樣一來小組合作學習就徹底失去了意義。
3教師沒有發揮自身的作用
很多教師認為只要在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前布置好討論話題,并將這些話題交給學生就算是完成教學任務了,這樣的話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就會缺乏一定的指導以至于在后續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學習結果與教師理想中的效果有著巨大出入等情況。此外,也有不少的教師在課堂中不知道如何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甚至還會出現亂指導的情況,這樣一來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
二、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用小組合作教學
1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大多數的教師都會采用灌輸式教學對學生開展相關教育,通常來講這種教學方式的課堂主體是教師,教師在課堂上只會對書本中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至于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并沒有予以很高的重視,這也是我國為什么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應用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教學內容過分的單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感到十分的無聊,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會降低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不能實現高質量的課堂學習。為了有效解決以上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授課的過程中融入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在進行分組時一定要考慮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爭取每一個學習小組內都有一到兩個學習好的同學,這樣在后續的討論過程中就會營造出和諧的氛圍,而每一位學生也都能有表現的機會。
2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選取授課內容
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過程中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然而對于課堂教學的內容來說,就需要教師根據每一位學生所具備的綜合素質以及學習水平來進行內容的選取。眾所周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比較復雜,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時常出現對內容不理解等情況,在這個時候如果教師依舊執著合作教學只會加重這種現象。為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結合學生實際的需求以及所具備的水平對內容進行選取。如果想要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就一定要選取一些話題性較多的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就有充足的話題進行探討,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要做到取長補短從而實現高質量的合作學習。
舉個例子:教師在開展《守護生命》這一課時,就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開展相關學習。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提出幾個問題,例如“生命的意義是什么”等等。這種問題普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單憑學生一人是無法進行解答的,只有經過小組討論才能得出一個較為合理的答案。
3將小組合作學習應用到生活領域
自主學習在日常生活當中也體現在了各個方面。鑒于初中生心理、生理上的不成熟,使得他們對社會萬物還不能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在為人處事方面也容易和他人存在矛盾。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這一門學科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去了解這個社會,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舉個例子:教師在課堂上開展《讓家更美好》這一課的過程中可以先帶領著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據書本中的內容進行舉例,舉例的內容也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述就可以對家的概念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同時也會從心理上更加的珍惜自己的父母。在此之后,學生可以結合這些例子以及實際生活向組員以及教師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可以在學生講述完畢后對其見解進行評價。在這種教育方法的影響下,學生就會意識到守護家庭的重要性,進而能夠更好的和父母進行溝通。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為此廣大教師在授課之余要對現有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進行優化,以此來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除此以外教師也要發揮好引導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知識產生更好的理解,同時還能形成正確的三觀,進而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目的。
參考文獻:
[1]歐陽蕓,袁成,盧志.道德與法治學科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以A市調查為例[J].思想政治課教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8(96):90-9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定制.義務教育階段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6版)[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