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化企業發展中人才是十分關鍵的競爭元素,擁有高素質能力的人才就可以擁有較為穩固的實力基礎,特別是近年來行業之間的競爭中人才比例越來越大,因而培養企業所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但從學校教育來看傳統思維注重專業教學,缺乏創新性與開拓性,與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還存在一定差異,基于此,本文從企業需求出發,探討學校人才的有效培養策略。
關鍵詞:企業需求;人才培養;策略
引言
傳統教學理念下多數學校都按照專業人才培養方式開展教學,側重在專業知識與理論教學上,忽視了學生的綜合性、多元化發展,導致所培養的學生能力較為單一,且總體實力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在現代化企業發展背景下,學校應積極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和改革,促使學生成長為知識與技能、素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以充分滿足企業人才需求,為企業高層次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一、企業人才需求分析
(一)具有良好的身體素養
從當前經濟市場的發展現狀來看,各行業企業的競爭態勢十分激烈,整體工作壓力也有所上升,這就要求企業員工在工作崗位上付出較多的精力和耐力,因而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非常關鍵的。同時,企業的運營發展不是一成不變、一帆風順的,在經營管理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而員工則應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以及不怕挑戰的拼搏品質,能夠以足夠的耐心應對工作中的困難,與企業實現共同進步與發展。對此,學校在教育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身體素養的強化,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滿足企業對人才的多元需求。
(二)具有較強的適應性
適應性是企業人才需求的一項重要標準,從學校步入職場,從課堂進入企業,從學生身份轉變為員工角色,如果學生依然按照教育階段的思維和想法去開展工作則會導致工作難以順利推進,甚至會產生阻礙。通常較多企業對于新進員工都會組織相關的崗前培訓工作,旨在讓學生盡快適應崗位工作,并發揮專業能力服務于企業,提高人才對崗位的適應性。而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擁有相應的適應力,對其職業發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影響,因此在學校教育中需采取創新教學方式來不斷提升學生的適應性能力,使其可以更快速的適應崗位工作,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
(三)具有綜合性的職業實力
現代化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再只集中于專業能力方面,而是強調人才的綜合性和多元性,要求員工要同時具備專業實力和非專業實力,從而更加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在專業方面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儲備,掌握相應的專業實踐能力,能夠充分發揮專業性為企業工作任務提供支撐,并利用創造、創新能力為企業開拓更好的發展機遇。而在非專業方面則要求員工具備良好的溝通交際能力,與同事、其他部門人員、客戶等能夠進行有效溝通,以及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能夠與同事集思廣益、靈活機智的處理各種工作問題,此外也要具備職業道德素養,可以切實做好本職工作,為企業經營管理助力。
二、基于企業需求的學校人才培養策略
(一)積極轉變人才教育培養理念
學校教育中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較重,并基于教師的專業教學目標引導而側重于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和對應的實踐技能,很少關注學生的職業素養、身體素質與創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培養,因而致使學校專業教育效果無法達到企業對專業人才所提出的多元需求,影響學生的職業發展。因此,專業教師需積極轉變人才教學培養理念,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專業能力教學指導,而且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深化對職業工作的認識,加強專業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同時,教師也要站在企業用人需求角度進行思考,明確專業教學與企業職業的契合點,以全面優化教學過程,促使學生獲得優質發展,更好的滿足企業對人才的提出多種標準要求。
(二)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學校若想培養出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則應對應企業保持積極溝通,從教師隊伍建設為切入點,積極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促使教師打造出更高質量的人才教育培養課堂,并且可以與企業的工作實踐需要相適應,為企業輸送出更多人才資源。組建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需面向教師開展培訓指導,增強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帶領教師去往企業進行實地觀察和工作嘗試,提升其專業實踐水平,促使其從更加真實的崗位認知角度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另外,學校可以直接從企業內聘請工作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輔助教學,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接觸真實的專業崗位,加深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認識。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引導下,學生對于企業崗位適應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符合企業的人才標準需求。
(三)重視人才教學課堂創新與改革
面對企業人才需求標準,學校在學生教育中應加強對教學課堂的創新和改革,使其貼合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多元需要。一方面,對于課程設置,學校要規劃好專業教學課程內容,積極聯系崗位工作實際,增加更多實踐技能教學以及職業模式訓練,豐富學生的職業認知。同時,學校要積極開設職業就業指導課程,為學生講解職業發展理論,促使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制定合理的職業發展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積極契合崗位發展需要。另一方面,學校要重視第二課堂的教學,在專業教育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能力,使其獲得全面性的能力提升,不斷啟發學生的思考,開拓其職業認知視野,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從而達到企業所設定的人才需求目標。
(四)優化學校人才教育培養方法
在人才教育培養中學校也應對所運用的培養方法進行優化,改變單一授課指導方式,在多元化教學方式下提升人才培養效果,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以適應企業崗位工作需求。如在專業教學中教師應主動對教學方法進行信息化的創新,將專業知識理論內容和實踐內容以生動形象的動態形式呈現,調動學生學習積極興趣,并通過信息化渠道搜集一些與崗位工作實際相關的教學資源,與課本教學內容相融合,豐富學生崗位認識進而增強其崗位適應力。另外,采用案例教學方式,引入崗位工作真實案例,讓學生結合專業知識思考并解決案例問題,達到實際訓練的效果,既能夠增進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提升其工作實踐能力,在未來崗位發展中更加適應企業對人才提出的要求。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才是現代化企業競爭的要素之一,為促使企業獲得更加穩定且長效的發展則需從學校人才培養層面入手,培育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力量,支撐企業的高效發展。目前企業的人才標準主要包括良好身體素質、精神品質、強適應力以及綜合職業能力,對此,學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則需積極轉變人才教育培養理念、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改革教學課堂、優化人才教育培養方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使學生成長為企業所需人才。
參考文獻:
[1]游偉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1(02):77-79.
[2]張宗霞,陳玉忠.高校大數據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實證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05):90-95.
[3]施煜,樊曉盼,劉一鳴.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38):50-51.
2021年度安徽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質量工程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專項項目《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合肥天源迪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產教融合實訓基地》(2021xjtz013)。
作者簡介:梅婷婷,1990.07.16,女,漢,安徽巢湖,本科學士,助教,工商管理,安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