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彬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其中對于學生的道德教育則成了當之無愧的焦點。初中是我國系統教育的關鍵環節,學生在這一時期開始完成思維模式和道德理念的確立和成熟,對其日后的學習和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基于這種認識,跨學科的德育教學逐漸成為初中德育工作的主流觀念,體育作為一門富有魅力和感召力的學科自然也就成為了其中的一塊重要陣地。筆者將結合當前我國道德教育的基本發展狀況,就“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體育課堂德育促進策略研究”提出幾點看法。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德育
所謂“德育”,即指針對學生價值取向、思想覺悟、行為道德及生活習慣而開展的正向引導教育。德育教育的核心和基礎,在根本層面上決定著其他教學板塊的發展方向和空間。現代社會正值科技文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多種思想憑借網絡通信迅速傳播,深深影響著大眾——尤其是心智仍處于發育時期的初中生的精神世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初中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的理解有些狹隘,覺得體育只是教給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沒有對課程中的德育資源開發投以足夠的重視。由此可見,矯正教學理念,采取恰當措施完善課堂教學中的德育作用,已成為亟待廣大初中體育教師解決的一項重要問題。
一、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情懷
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思想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它是對個體力量的一種整合與升華,也是對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最為科學的協調思維。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大多存在著追求自我、張揚個性的思想和行為特點,沒有形成正確的“集體主義”概念,同時還極容易對來自父母或教師的行為管束產生抵觸情緒。為扭轉這一不良狀況,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強調團隊協作的對抗性運動,讓學生在調整自我狀態、發現自身價值的同時,更好地體會到團隊配合和集體團結所能煥發出的無窮力量,并在更高層面上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向心力。
例如,教師可以在完成對動作要領和規則的基本講解后,將全班學生分成兩支實力整體相當的隊伍,來一場籃球對抗賽。在比賽準備階段,教師首先要根據不同學生的體能等條件為其分配合適的比賽位置;而在比賽結束后,教師要對獲勝方予以表揚,同時也要充分肯定另一方的拼搏和付出,并對整體表現優異的同學做出單獨表彰。
二、培養學生的拼搏奮進精神
當今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很多初中生都是家長眼中的“明珠”,很少有機會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經受真正的鍛煉,普遍存在著缺乏精神韌性和頑強意志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初中體育教師要積極發揮出體育運動磨煉人的意志、強化人的耐力之獨到作用,在課堂教學和日常訓練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入一些主要以耐力強化為訓練效果的體育運動項目,在強健學生體魄的同時也對學生的意志來一次汗水洗禮,有效引導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形成“不甘落后、勇爭第一”的進取精神和昂揚斗志,徹底激發出初中生內心中所蘊藏的青春活力和不服輸的勁頭兒。
比如,教師可以在結合階段教學內容并做好有關安全準備的前提下,組織學生練習中長跑項目,訓練的強度要適當高于學生的常規耐受水平。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為學生加油打氣,并發動其他同學給予其精神上的支持,不斷要求學生以“趕超前一名”為目標;如果學生在沒有出現意外狀況而表現出放棄的念頭,教師不要一味喝止,而是要引導他們將眼前的長路化為一段一段的小路,學會將困難“分而化之”,最終堅持跑到終點。
三、培養學生的榜樣學習意識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榜樣的力量永遠是無窮的,青少年最需要的就是優秀的榜樣。很多初中生都很喜歡收看一些體育節目,對不少體育明星的個人信息也如數家珍。初中體育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一事實,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一些體壇巨星艱辛的發家史和成名歷程,讓學生真切認識到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可貴品質,從而將對學生道德層面的要求內化為學生自身“向榜樣看齊”的主觀訴求。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等設備組織學生觀看一些以NBA籃球巨星艱辛成長歷程為主要內容的紀錄影片,或為學生播放諸如《奪冠》《完美比賽》等弘揚體育精神的正能量電影,還可以介紹諸如金晶、桑蘭等殘疾運動員身殘志堅的感人事跡,帶領學生感悟這些明星們所具有的不畏困難、勇攀高峰的可歌情懷。
結束語
初中體育是真正意義上的體育事業建設起點,這門課程的質量直接決定著我國體育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務必要端正自身的職業認知,將德育理念有機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用富有體育特色的活動和方法引導學生樹立團結協作、頑強進取、崇尚競技的體育精神,引導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和高尚的道德,真正為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做出應有的貢獻,也為社會良好道德風尚的建設不斷注入鮮活的血液。
參考文獻:
[1]董佳儀.淺談初中體育教育中的德育工作[J].內蒙古教育,2008,03:96
[2]盧昭林.淺析農村地區初中體育教育活動中的德育元素[J].中小學教育,2019,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