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運金
摘 ?要:近些年來,關于教育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傳統教學的弊端越來越為人們所詬病。真正培養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成為我國教育的宗旨之所在,也成為了廣大高校或中小學勢在必行的改革目標。體驗式三維教學便是緊扣當前新課改的標準與目標,探索出來的一種體驗式、多層次、立體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和自我創造力的提升。本文以“體驗式教學”這一教學方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為主題進行相應地探析。
關鍵詞:體驗式三維教學;體驗式教學;道德與法治;道德與法治教學
近些年來,關于教育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傳統教學的弊端越來越為人們所詬病。打破傳統教學以課堂為主、以知識灌輸的單一教學思維,改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真正培養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成為我國教育的宗旨之所在,也成為了廣大高校或中小學勢在必行的改革目標。在持續改革與不斷探索過程中,衍生出了“體驗式”的概念,什么是“體驗式教學”呢?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科學有意義地創設教學情景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達到促進其主體充分、自由發展的目的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而體驗式三維教學便是緊扣當前新課改的標準與目標,探索一種體驗式、多層次、立體化的教學方式,“提倡閱讀自學、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讓學生不只是模仿、接受與記憶,而是發揮他們的創造性與主動性,體驗知識的發現與創造歷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便對“體驗式三維教學”這一教學方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為主題進行相應地探析。
一、“教”與“學”相結合,增強自主性學習
教學,顧名思義,是由“教”與“學”相結合,然而,在傳統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們卻只注重“教”,卻忽視了“學”,也就是將教材的知識理論、內容都單向的灌輸給學生,使得廣大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為了提高學科成績,教師們便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地記住課文的知識,使學生們的自我思考能力以及對知識理論的理解停留在學習的表層,這樣的教學違背了教學的宗旨,虐殺了學生的天性。隨著記憶的減退,這些知識也自然而然地消亡了,在實際生活中卻并沒有發揮出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
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既要“教”,又要“學”,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以相應的方式引導學生的學習、激發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比如,在學習五年級下冊《公共生活靠大家》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任務讓同學們去社區了解公共設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娛樂,讓學生思考“如何愛護這些公共設施”,課堂上分小組進行研究。教師以傾聽者的身份,聆聽學生提出的方案和建議。在課后,帶領學生開展相應的活動,如:對公共設施場地的打掃,維修,制定標語,不僅培養了學生自主動手能力還激發了學生對社會公益活動的意識。總之,理論知識的學習應該與具體的生活相結合,真正融入到教學中去。
二、集思廣益,促進學生的互動與交流
在提升個體學習自主性與學習能力的同時,也不應當忽視集體學習的方式與效果。只有通過集體化的學習,方能使局限于個體思維的學生,看到自我學習的缺點,以此提升學習的效果。也就是說,學習是離不開互動與交流的。對于體驗式教學而言,這同樣十分重要。為此,課堂上分小組式學習,是非常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這不僅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主性與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照他人優秀的看法,審視自身,開闊思維,以此使廣大學生獲得相應的成長。
在講解《網絡生活新空間》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建相應的學習興趣小組,分不同的小組與板塊,對“網絡的積極作用與消極作用”進行相應的思考。教師還可以根據這“二元對立”式的主題。以分組的方式,開展辯論賽的方式,進行探討。在這種狀況下,越激烈,越體現了雙方對這些議題的思考。最終教師將會根據辯論賽給出相應合理的評價。在全程中,個體將在集體式的學習中,快速融入到學習的情境中,以此提升學習的效果。
三、多種方式助推體驗式教學
當今世界發展日新月異,技術手段不斷得到革新。教學工作的開展同樣要與時俱進,運用各種先進技術,引進新的教學方法與理念,增強教學工作方法的的多元化,以多種先進的教學方式助推體驗式教學,提升學生對于課程的學校效益。例如像抖音、微博、微信等日臻成熟的網絡媒體,在此需要重點談論下近幾年里比較火的抖音短視頻。我們完全可以可以將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加入視頻、圖片等多媒體方式,使教學工作變得更加地豐富,加深學生的印象,提升教學的效果。同時,通過網絡的學習,使更多優質的教學資源、時政信息與先進的研究成果,通過網絡這一窗口與平臺,源源不斷地被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來。此外,在課堂學習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qq和微信群,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等等。例如在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時,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收集最新的相關案例進行分析,并播放《今日說法》等普法節目給大家觀看。增強大家對法律學習的重視程度,樹立起基本的法律認知。
總之,利用好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多種教學方式,可以極大地增強教學的“體驗式情境”的塑造,增強學生在教學中主體身份的體現,加強彼此之間的紐帶關系。
結語
道德與法治課在中小學教學體系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學習好這一門課程,“可以更好地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操守,不斷提升學生的法治知識和法治思維,進而增強學生們的道德意識和法治意識。”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與教育觀念的不斷變化,旨在提升教學成果、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的教學方法被廣泛運用到教學工作中來。其中,體驗式三維教學的運用,有利于培養更具自主學習意識、更具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實踐能力、完善自我人格的綜合性人才,從而實現學科教學效果提升同時,契合當今教育的主旨,為我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加班人,有利于促進我國現代化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葉巧.體驗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實踐探索[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3.
[2]李浩.體驗式教學的三個要點[J].新課程(綜合版),2013(12):107.
[3]羅珉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途徑探索教育天地,2019(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