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仿
摘 要:本文以高三生物試卷講評課為例,結合精準教學的理念、借助信息技術對數據的分析,精準確定教學目標、精準設計教學活動和精準落實課后任務,以提高講評課堂效率和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三生物 試卷講評 精準教學 教學效率
精準教學,就是追求教學行為的信度和效度;是為了精準達到教學目標,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的一系列精準教學的過程,比如精準設計教學目標、精準選擇教學內容、精準設計教學過程、精準課后落實等。
高三復習階段,尤其是第二學期,生物課的課堂教學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用來講評試卷的,試卷講評的效率高低,直接影響到高三教學的質量,甚至是學生的高考成績。當前,試卷講評通常存在以下問題:講評內容較多,無法在一節課內完成,已掌握的學生有較多內容不需要教師講解,未掌握的學生最需要聽講內容,卻往往聽不懂,效率較低,為使試卷講評更為精準,筆者以高三第二學期一次理綜試卷(生物部分)講評為例,嘗試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數據分析,對學生學、教師教的情況作精準診斷、定位,從而精準開展教學活動,提高試卷講評的有效性。
1 精準確定教學目標
1.1 提前認真做題
改卷之前,以學生的角色和心態認認真真的做一遍試題,了解題目的難易程度和解題的關鍵,研究試題的特點,理解命題者的命題意圖。只有把自己當作一名學生一樣認真做卷子,才知道學生哪里可能會出現錯誤,審題當中要抓住哪些關鍵詞,對試卷中同類題型或知識點進行對比、歸納。所以,每一次講評試卷前,都要做到對試卷內容胸有成竹,這樣試卷講評才能有的放矢。
1.2 抽取部分答題卡進行手改
我們學校試卷批閱絕大多數采用網上閱卷,一個老師一般只負責批閱其中的一兩個題,這就導致閱卷后對自己所教班級的具體答題情況并不清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每次閱卷之后,代表性地抽取一部分學生的答題卡進行手改,對典型錯誤類型分類總結。
1.3 閱卷系統提供的數據精準定位重難點
以“南昊網”系統為例,該系統在教師閱卷之后,自動生成年級和各班級試卷分析表,在分析表中,整個年級和各個班級的每個題目平均分、正確率、難度、標準差、區分度、優秀率和各小題答錯選項的答錯率等一目了然,這些數據需要教師在設計試卷講評方案前深度挖掘和分析。
此次理綜考試內容涉及必修3個模塊和選修(1、3)2個模塊的知識。借助閱卷系統分析的各類數據,根據試卷題目內容及整體得分率,梳理如(表1):
通過表1“總分值”欄的數據可以看出,考查內容聚焦大概念、凸顯主干知識,以教材中常見的重點知識為主。通過“正確率”欄的數據分析可知,考試的難點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過程”“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理”這兩節相應的內容。
1.4 做好課件,編好變式訓練題
根據“南昊網”提供的各個錯題錯誤選項的錯誤率,結合手改的答題卡和部分出錯學生的交流,確定了本次備課的目標是:①理解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和染色體組區別和聯系;②能夠理解辨析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的區別和聯系,根據圖像判斷具體屬于分裂哪一階段;③學會讀取題干,抽取信息,書寫實驗設計方案。
2 精準設計教學活動
2.1 試卷整體分析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本次考試得分情況的數據統計表,比如全班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各小題難度系數、本班成績在年級或統考的其他學校比較等等,對本次考試的整卷難度、知識結構、題型得分等做簡單概述,對答題中存在的問題、得分情況等做介紹,對試題稍做評價,使學生從宏觀上了解本次考試的概況。這次試卷整體分析之后,重點強調“基礎題”如第1、2、4、5等題得分不理想,說明基礎知識還不夠扎實、基本技能還不夠熟練,需要進一步加強訓練,狠抓落實,爭取在基礎題上一分不失。
2.2 小組組內、組間合作,解決部分個性問題
考試結束后,及時公布參考答案,學生先自己分析試卷,要求組內先自查自糾,討論各位組員的錯題,認真分析出錯原因。小組討論后仍有疑問的題目序號寫到黑板上,并做好為其他小組答疑的準備。一般正確率高于50%的題目在組內和組間討論解決。
2.3 解決課堂生產性問題
課堂生產性問題常常是教師不曾預設到的,是課堂偶然發生的。本節講評課中,小組通過組內、組間合作互助把正確率高于50%的題目大部分解決掉后,留下一個問題:為什么使用質量分數為2%的醋酸溶液配制而成的龍膽紫溶液叫堿性染料?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對染料進行解釋,強調酸性或堿性染料的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決定,而是由染料中的助色基團在水中電離后所帶的電荷決定的,即堿性染料的pH不一定大于7,一般來說,助色基團帶正電荷的染料為堿性染料。
2.4 精講重難點
根據閱卷系統提供的各個錯題錯誤選項的錯誤率,結合手改的答題卡和部分出錯學生的交流,精準定位學生在細胞分裂和遺傳定律這兩部分是薄弱點。本次講評課精講第3題和32題,以第3題為例,出錯原因主要是學生不能準確的區分有絲分裂中期、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不能區別有絲分裂后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和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沒有理解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和染色體組等核心概念。通過課前做好的課件結合圖形進行深度講解減數第一次分裂的本質是同源染色體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減數第二次分裂的本質是姐妹染色體分開移向細胞兩極,減數第二次分裂最重要特征是無同源染色體等。精講完錯題后,當場通過準備好的變式訓練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達到“糾錯一道題,會做一類題”的目標,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2.5 考試總結反思
教師針對本次講評課,歸納和強調相關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從知識、學科素養等方面做出具有畫龍點睛的總結,也可以總結考試技巧,比如仔細審題、規范答題、心態調整、時間分配等。也可由學生進行這樣的小結反思,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和體會等。
3 精準落實課后任務
高三復習階段的考試,不僅是考查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缺漏,反思自己的學習方式方法。有效的試卷講評應該是對所有的學生知識的鞏固和信息獲取能力的培養都有一定的提高,本次試卷講評課后,筆者根據試卷把易錯知識點和不同梯度的拓展訓練題通過班級群都展示出來,如針對第3題,發布了類似的10道選擇題,其中7道基礎題全班都做了,正確率90%。通過數據反饋,說明學生整體掌握該基礎知識的情況不錯,另3道選撥性的試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測試。對個別出錯的學生課后再進行有針對性地精準輔導。
總之,試卷講評課教學,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試卷講評課教學的激勵、診斷、強化功能。教學過程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全體學生的核心素養,凸顯生物學獨特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 梁美鳳.“精準教學”探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6):4-7.
[2] 劉遵閣.“精準教學”在初中生物學試卷講評課中的應用[J].生物學教學,2019(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