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梅 楊寧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中,閱讀和作文是基礎性的教學內容,也是關鍵性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小學教育階段中的閱讀基礎和寫作基礎有沒有打好,將直接影響未來語文學科的學習。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并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成為當下重點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思維;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9-0114-02
A Probe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s
(No. 22 Primary School, Shizuish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China)SUN Xuemei
(The Second Primary School of Shizuish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China)YANG Ning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are the basic teaching content and also the key teaching content. Whether students have a good foundation for 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primary education stag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future study of Chinese.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s and cultivate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s become a key research topic at the moment.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Reading teaching;Innovative thinking;Training strategy
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小學教育階段中的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成為當下小學語文教師重點關注的對象,其中,對小學生閱讀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尤為注重。在展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僅能夠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將對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基于此,在展開課堂閱讀教學活動時,我們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上,以便引導學生在與教師互動交流的過程中適應新課程改革后的教學模式。
一、培養小學生閱讀創新思維的重要意義
(一)順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
隨著時代的更替,社會在飛速地進步和發展,我國的教育機制也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作出改革,尤其是近幾年來,網絡信息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應用,使得當下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我們要從改變教學理念開始,逐漸改變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
(二)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的社會發展
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的社會發展。從利于今后的學習生活角度來說,新課程改革明確指出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要在保證小學生掌握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圍繞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展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既有利于完成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任務,又有利于在保證基礎教學工作的前提下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從小學生未來的社會發展角度來說,由于處于小學教育階段中的學生受到年齡的限制,學生身心和智力仍處在高速成長的階段,所以,在該階段著手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還將使他們今后的社會生活受益。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時候,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這對于小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將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能夠促使他們習慣性地用創新和發展的眼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最終取得成功。
二、培養小學生閱讀創新思維的教學策略
(一)通過情景教學的營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性的思維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尤其是處于小學教育階段中的學生,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不容小覷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趣味性教學情景的創設來調動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深入探究教材中的閱讀文章,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營造一種情景氛圍,使他們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時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在展開文章內容分析的時候,能夠憑借情景氛圍帶來的感官體驗來理解文章。更重要的一點是,當學生處于一定的教學情景中時,因感官體驗受到刺激,學生的思維也會積極主動地融入對文章本質含義的思索中。
(二)通過教學氛圍的改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環境決定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因此,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主動、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展現自我。而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在不同教學環節中,要基于學生之間成績和能力的差異性,給予不同的學生表現自我、提出問題的機會,從而確保每位同學都能真正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通過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來建立與學生之間良好的溝通關系,進而便于教師在今后的校園生活中通過對學生一舉一動的觀察,了解學生真正的需求和困惑,從而給予他們適當的幫助。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推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主動性,當學生發自內心地主動去參與一項活動的時候,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最大限度地實現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挖掘、運用和開發。
(三)通過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意識
在任何一門教學活動中,教師都要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提出問題,因為提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動腦思考的過程。語文教學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說,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更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因為文學相比于數學這一類學科更需要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高度的創新思維能力。具體到課堂教學環節來說,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跟教師一起展開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會在教師對文章的引導分析講解下一一得到解決,但隨著對文章內容理解的加深,新的問題也會浮出水面。這就需要教師鼓勵學生按照教師的示例,自主展開對文章本質含義的剖析,進而獨立解決新的問題。正所謂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在閱讀訓練過程中開發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通過開拓學生學習思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要想通過對小學生學習思路的開拓來實現對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就要從兩個方面分別入手,一方面,要鍛煉小學生的求異性思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仍存在求同思想,對某一事件、某一觀點習慣性地朝著同一方向思考,而教師要鍛煉學生敢于提出質疑的勇氣,讓學生能培養求異思維,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另一方面,我們還要鍛煉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指當目的地確定時,朝著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探索不同的答案和結局,也就是我們平時所主張的要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發散性思維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所在,其實在當下的語文基礎教學環節中,我們已經引入了這種培養小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教學理念,例如,同字多詞、同詞多句等,這都是鍛煉發散性思維的方式,鍛煉發散性思維既有利于鍛煉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又有利于他們在今后的閱讀學習中能夠習慣性地帶著發散性思維去展開閱讀訓練。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就要在創新閱讀教學方法、改變閱讀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展開有明確目的性和計劃性的閱讀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培養小學生的閱讀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施東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求知導刊,2020(49).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