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翠瓊
摘要:隨著化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究性教學模式的優點逐漸凸顯。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化學科目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探究性教學模式逐漸成為初中化學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本文就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改革策略進行了探究,旨在通過構建探究性化學實驗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掌握探究方法,使學生在化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發展綜合能力。文章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第二部是核心部分,主要就創設實驗探究情境、引導進行自主探究、開展課外探究活動三個具體策略進行了探索;第三部分是總結部分。
關鍵詞: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
引言:初中化學概念較多,關系復雜,抽象的化學知識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運用,直觀的化學實驗能夠更好的讓學生觀察化學反應現象,了解化學反應原理,掌握化學知識,并能夠靈活應用。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引導學生將學習化學實驗變成探究化學實驗,能夠培養學生探究精神,提高化學學科素養,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化學的神奇,感受化學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一、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1、化學實驗缺乏重視
當前教育環境下,大多數初中化學教師重視化學基礎知識的講授,化學實驗一帶而過,教師重視的是讓學生牢記實驗操作題目的目的和實驗結果,忽視實驗過程和學生化學實驗的探索,導致學生對抽象枯燥的化學概念難以理解,只能死記硬背,實驗教學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2、化學實驗題目抽象
化學教材、化學實驗冊所涉及化學實驗的題目較多,但大多數是死答案,學生按照教材的標準答案在習題的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實驗結論等問題中進行填寫,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使學生學習失去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教學質量逐漸降低。
3、化學實驗過程不嚴謹
由于教學時間緊迫,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活動時,演示實驗較多,實驗過程不夠嚴謹,最終導致學生練習實驗的次數較少,實驗過程中狀況百出,無法達到實驗目的,使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實驗探究情境,激發學習動機
增強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是教師進行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有效手段。教師通過創設實驗情境,能夠提高化學實驗的趣味性。教師創設化學實驗探究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詩詞、故事、動畫視頻、生活情境等。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思考,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動機,促進化學實驗的順利進行。
例如,教師在初次授課時,學生第一次接觸化學知識,產生了疑惑,教師:“同學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科目——化學,大家可以先談一談對化學的認識,你們都知道哪兒些地方運用了化學?”學生1:“火箭的燃料。”學生2:“醫院為人們治病的醫療器械。”學生3:“化學肥料。”教師:“看來大家對化學都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化學不僅僅在這些大的方面得到應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例子,下面老師為大家演示幾個小實驗,大家要仔細觀看!”教師準備了一張CD,拿起一個打火機進行加熱,并在冷空氣下吹加熱后的CD,CD冒出又大又長的泡泡。學生看到這個現象,既驚喜又疑惑,這時,教師又進行了下一項實驗,教師將小蘇打倒進水中,充分混合,用棉棒蘸取混合液體,在白紙上寫字,等液體充分晾干后用打火機在紙背面燒,原本寫下的透明字跡變成了棕色。教師:“同學們,大家看到這兩個小實驗,有什么感想呢?”學生1:“老師,化學看起來很有趣。”學生2:“化學太神奇了,我要努力學習化學。”教師通過趣味化學實驗,幫助學生認識化學,了解到化學的重要性,利用科學探究實驗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探究欲望。
(二)引導進行自主探究,掌握探究方法
探究性教學模式就是由教師提出問題或學生提出疑問,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或小組探究。初中學生課上時間有限,而探究學習需要花費的時間較長,因此化學教師要為學生明確實驗探究任務,幫助學生有目的、有規劃的進行實驗探究學習,掌握實驗探究方法,協作交流,增強對化學實驗探究的理解和認知,從而提升學生探究能力和實驗探究效率。
例如,在進行“實驗活動: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時,教師首先講解了實驗原理和化學方程式:,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實驗探究,學習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思路和方法,在實驗的過程中,注意練習儀器裝配、檢查裝置氣密性、收集和檢驗氣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究:1、準備實驗用品:錐形瓶、雙孔塞和分液漏斗、膠皮管、玻璃導管、二氧化錳等;2、通過課本內容和小組討論,組裝氧氣發生裝置和氧氣收集裝置;3、小組成員分析氣密性的檢查方法后,檢查安裝好的化學裝置;4、通過實驗原理進行氧氣的制取和收集;5、集滿后用玻璃片在水下面蓋住瓶口,移出水面,實驗完成。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加深了對氧氣性質的認識,學會了邊實驗、邊分析、邊討論的探究方法,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態度,養成了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
(三)開展課外探究活動,培養創新精神
化學課外探究活動是化學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和補充。因此,初中化學教師需要組織課外實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將化學實驗練習到日常生活中,學會處理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已知的化學知識中探索未知的化學知識,勇于提出質疑,積極進行實驗探究,使學生養成探究未知、大膽質疑、敢于超越的創新精神。
例如,教師在“物質的溶解”章節教學結束后,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化學知識,開展“雙飽和溶液”課外實驗探究活動。根據教師給出的化學實驗題目,有的學生準備蔗糖和食鹽;有的學生準備了氯化銀和碘化鉀;有的學生準備了氯化鈉和硝酸鉀等。以氯化鈉和硝酸鉀為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由分組實驗,學生首先按照之前課本中飽和溶液實驗探究方法和步驟,準備實驗材料:燒杯、量筒、托盤天平、酒精燈、氯化鈉、硝酸鉀等;分別將兩個燒杯中加入等量的水和等量的氯化鈉和硝酸鉀,攪拌至完全溶解;在稱取等量的氯化鈉和硝酸鉀分別放入氯化鈉和硝酸鉀溶液中,攪拌均勻;最后得出現象:兩個燒杯杯底都有固體物質。結論:可溶物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無限量溶解。有學生提出問題:“如果在這個實驗中增加水或者進行加熱,會不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呢?”教師:“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非常好,大家可以對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分別進行實驗,我們一起用實驗來探究一下!”有的小組選擇將盛有氯化鈉溶液的燒杯中加入適量清水,現象:燒杯底部的未溶固體溶解。結論:當溶劑增加時,溶解固體物質的質量會增加。有的小組選擇給盛有硝酸鉀溶液的燒杯加熱,現象:燒杯底部未溶固體溶解。結論:當溫度增加時,溶解固體物質的質量也會發生變化。教師通過開展課外實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并勇于創新,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高效完成探究性實驗教學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化學實驗是化學理論的基礎,化學實驗對化學教學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學教師要重視化學實驗教學,規范實驗操作,科學合理的運用探究性教學模式,開展化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探究方法,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使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蔣詩春.論新課標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策略[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04):61.
[2]郭興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及創新策略分析[J].學周刊.2020(09):27-28.
[3]王磊.淺析新課改背景下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新課程(中).2019(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