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心
摘要:在我國學校教育中,英語作為重要構成要素,其地位不言而喻。選擇了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作為研究對象,在研究中,主要采用觀察法和文獻研究法對相關內容的研究。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內容雖然版本不新,雖仍適應小學生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教授和學生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英語;小學英語教材;核心素養;語言能力
從近年來相關的課程內容和課時變化來看,英語在小學教育的地位與日俱增。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一個依靠;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工具;是在課堂教學的載體;是教師確切明確課堂教學目標的一個體現;是依靠課程標準的實體化、現代化。本文主要探討了語言能力在小學英語教材的建議和不足。希望二者能夠在新版教材中相互融合,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興趣。
一、小學英語教材簡介
舊版教材是2001年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PEP)》,新版教材是2012年教育部審定的英語義務教育教科書,在原先基礎上修訂的,本論文主要研究是的前兩冊,小學三年級的英語教材。教材是以國家課程標準來制定的,在編寫上都達到了課程標準的要求,新教材豐富了新的學習內容。
二、小學英語的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顧名思義就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我們自上而下地看,學科思維層為學生帶來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最為本質,是終身發展的基礎,也最恒久最難忘,會伴隨終身。
(二)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出現在小學課程里,說明了它的必要性、國際性和通用性,本篇主要以語言能力為主進行分析。
三、語言能力在小學英語教材中的體現
語言能力是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即是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通過小學英語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發展語言意識和英語語感;同時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并能夠在語境中結合運用;理解口語、書面語所傳遞的意義,識別并恰當的理解對方的表達意義;并能有效使用口、筆的方式回應對方,即進行語言交流。
(一)“聽”和“說”
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從頭貫徹到尾,每冊每單元都會出現語言對話,除此外,還體現在一些聽力板塊里,如:listen,repeat and chant \ listen an circle \ write and say。同時也對聽力訓練設置了明確的要求,如:listen and color;listen and number;listen,repeat and chat。日常對話情景感知體現在A部分前面的導入插圖和一些特定的Let's talk,Let's play等,與其他模式相輔相成。
“聽”“說”一直是連在一起的,有一個發出者,就會一個接受者,兩者相輔相成,都很重要,避免啞巴英語和口音問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最重要的就是交流,聽說是基礎,解決的主要辦法就是在音標的處理上,要培養學生認、讀和使用音標。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語言的拓展訓練。
聽說合二為一,就是對話。教師應該結合對話串聯現實,單元有單元的零散,一冊也有一冊的聯系。例如,在三年級英語上冊(pep)中,unit1是hello;unit2 colours;unit3 look at me! Unit4 we love animals;unit5是let's eat! Unit6是happy birthday! 可以聯系相同的地方串聯起來,演繹成一個小故事,讓學生自己編導出來,即具有趣味性,又回顧知識點,加深印象。
教師在培養學生對話,聽說能力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認清教材、文本、巧設對話。第二,處處設語境,引導學生對話。第三,注意分層,因材施教。第四,制造信息差,落實真對話。
(二)讀
新教材在四年級開設了讀寫課,教材每單元的最后課時。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開設英語,有了一定基礎,但學生的基礎仍很薄弱,需要教師指導。在六年級時,學生已經基本能借助圖片理解簡單故事,填寫簡單句子。
教師在教授時要注意一下幾點,第一、設置導入環節,幫助學生鞏固重難點,如插圖、游戲、ppt。第二、組織多樣解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設計逐層提問,挖掘文本深度內涵,調動多種感官,理解文本內容。第三、扎實跟讀訓練,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模仿地道語言,高效操練語音語調,促進小組合作,提高學生朗讀效率。第四、開展擴展活動,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突破教材,舉一反三,關注生活,表達感悟。
插圖,作為課本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卻常常被忽略,沒有起到該有的作用。插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開展情景教學。小學生往往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他們喜歡形象更為直觀的東西,插圖就是這么一個東西。
以圖促用,升華語用。復述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觀察課文,鼓勵學生嘗試對插圖內容進行概述。即鍛煉了學生的“說”,又提高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借圖延伸,讓學生嘗試說一說自己是什么情況。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效利用課本插圖,引導學生觀察,理解內容。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引起學生探索興趣,繼而進入新內容的教學。同時還可以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照葫蘆畫瓢,請同學實際對話和引導學生起立表演,溝通對話。補充對話,想象語境等。英語作為一門外語,需要不斷的應用實踐,扎實起來。因此教師在教學前一定要通讀教材,深度研究,善于開發利用,發揮教材該有的作用。
(三)寫
隨著學生年級增長,學習的程度,除去對話和語篇外,教材中還出現了新的文體,書信、邀請函等,尤其體現在小學英語教材(PEP)中的read and write板塊。日記的風格,基于學生的語言基礎,引導學生確定日記基本格式,知曉日記的基本要素,并熟悉本單元內容。提供情景,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創作。
關于寫,有很多活動內容可以參考,比如課本劇、繪本、故事、人物傳記、書信、邀請函等形式,進行改變重組創作。這里要注意以下幾點:模塊的整體性、文本的真實性、文本的特殊性、文本的生活化、文本的科學性、語言復現性、情景的真實性、文本的交際性、文本的趣味性、語料的豐富性、結尾的開放性和文本的育人價值。
(四)看
閱讀文章,能夠理解文章意思,略讀一些小故事,如:龜兔賽跑。有意識的加強預習效果,提前看,提前品,提前思考,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強,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汪旭.小學三年級新舊人教版英語教材的比較分析[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2]李藝,鐘柏昌.談“核心素養”[J].教育研究,2015,36(09):17-23+63.
[3]萬碧云.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策略淺探[J].課程教育研究,2020,(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