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肖文
摘要:為了讓學生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在此次課標改革過程中,提出了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小學階段,不僅是學生綜合能力養成的重要階段,同樣也是核心素養培養的最佳階段,在小學時期由于學生的辨識能力和認識薄弱,加強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是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一項內容。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道德與法治;問題
如今教育領域不斷與時俱進,深化改革。在小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傳授學生專業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良好的道德與法治意識能夠讓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出發,探索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創設一個愉悅、歡快的活動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對于小學生的積極意義
如果我們從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的上來看,道德與法治已被納入塑造人們的思想觀念和道德修養的教學領域中;如果我們從小學生的角度來看,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教學能夠根據每一個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思想道德培養方向以及為人處世的規則方法,還能夠為他們將來的成長提供很好的保障以及培養他們形成一個正確的三觀。我們再從教育部門和教學老師來看,如果將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科學合理融入小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去,從而就能夠很好地發揮出教育部門的教學職責,還能夠很好地為國家培養出綜合型的人才。所以教育部門以及教學老師必須要把全方面塑造人才的教學思想體系貫徹實施到底。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策略
(1)堅持從實際生活出發來創設活動情境
道德與法治學科較其他學科而言,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實踐性,加上小學生的年齡與生活所限,教師需要在日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以具體的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開展教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能夠具體、生動、形象地理解知識,并且教育小學生懂得運用書本上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提高學習質量。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要注意聯系實際,將實際生活與教學相結合來創設活動情境。例如,在設計小學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花兒草兒真美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開展戶外教學,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小學生實實在在地感知事物,領悟植物的生命也需要得到愛護。通過將現實生活與活動情境相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同時舉一反三,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動手能力。
(2)制作教學資源,緊密聯系課本教學內容,增強趣味性
在進行翻轉課堂的開展過程中,首先,教師在制作翻轉課堂教學資源時,應當要注重緊密聯系課本教學內容的原則[1]。
制作教學資源的流程,包括資料的收集、整理、分類、匯編,教授講述、制作視頻教學課件、制作教學案例,一般通過視頻為載體提供給學生。制作的視頻長度不宜過短,也不宜過長,要將課本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進行梳理。同時,制作資源的過程中要注意內容的豐富性,視頻內容的趣味性。要合理選擇素材,既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又在快樂的教學中學到知識,得到啟發。例如,在講學《安全記心上》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上查找的一些動畫視頻,如交警叔叔與學生在過馬路的情景,交警叔叔在履行自己的保護公民的職責,保護人民的安全,督促人們遵守交通規則,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學生注重自己的角色,養成一個良好的文明過馬路的習慣,遵守交通規則,為自己負責,也為他人負責,學生通過觀看這些小段動畫視頻,在趣味性的視頻中學習到了責任與角色的關系,以及其中的道德標準、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實踐活動
知識是人們對生活經驗、技能的總結和整理。對于學生而言,僅僅依靠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不能深入透徹理解到理論的具體內容,因此,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對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內容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參與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深入感受道德與法治的意義和作用。而道德教育的開展,相對較為簡單,比如教師在宣講“尊老愛幼”美德的時候,可以組織到敬老院或是幼兒園和老人或是幼兒進行溝通交流。另外,在尊老愛幼活動中,可以讓老人講講那個年代的故事,讓學生在故事中了解到我國的發展歷史,明白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學習的時間,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在尊老愛幼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對本次活動進行感悟總結,說說有哪些事情屬于傳統美德,哪些事屬于不文明的現象。
(4)加強小組合作,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進行翻轉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成立學習小組,一般的小組成員人數為五到八個,教師要合理分配小組成員,讓組內達到和諧統一,各個小組之間要均衡,讓小組內明確自己的職責。在課前,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小組合作的任務,讓學生加強小組合作,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做完小組任務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在課堂上進行成果展示。教師運用網絡平臺在課前進行在線的答疑以及指導工作,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推動學生自主探索的腳步和節奏,在課堂上對學生的成果及時進行評價,建立正確的獎懲制度,從成果展示中發現學生還存在的問題,并明確告知解決方案,最后教師再進行完整的總結和分析[2]。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課堂教學活動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門輔助教學學科,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極具價值性。因此,小學的教學老師必須要深刻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和意義,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制定有效的教學方式以及有效的教學環境,并且要充分地發揮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育人性,以此來幫助小學生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意識,也很好地提升自身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仕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情境體驗導學的實施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4):47-48.
[2]陳旭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環境教育的實施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4):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