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 楊穎明 劉峰藝

摘要: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現需要依賴于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水環資源的破壞也日益嚴重。因此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現階段需要研究的關鍵任務。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并且提出通過改善氣候變來有效提升水資源保護相關措施,以期為研究自然環境與水資源開發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氣候變化;水資源;改善策略
引言
在自然環境的變化中,氣候因素是整個系統中最活躍的?,也是山水草木生存變化的重要紐帶,對調節水資源分布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溫室效應帶來的炎熱干旱、冰純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等現象。氣候變化除了會改變水資源的分布、徑流,還會使海洋、河流以及城市洪水的激勵增加,對人類社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與此同時,水質的影響與變化也不容小覷。氣候變化導致的水質改變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也造成的很大威脅。只有不斷研究氣候與水文水資源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減緩自然環境的惡化。
1、氣候變化給水文水資源帶來的改變
1.1氣候變化導致的冰川融化
氣候變化帶來的降水變化和冰雪融化正在影響水資源和水質。由于冰川持續退縮,影響徑流和下游的水資源,全世界200條大河中近1/3的河流徑流量減少。高緯度地區和高海拔山區的多年凍土層正在變暖和融化。氣候變化已經對冰川、積雪、凍土、河流和湖泊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城市面臨的關鍵風險主要體現洪水增加對城市的基礎設施、生計和居住區造成大范圍破壞。
1.2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分布產生的影響
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雙重因素的影響,我國北方水資源量明顯減少,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松花江、遼河、海河、黃河實測徑流量均呈下降趨勢,尤其海河和黃河下降明顯,減少近一半,海河流域氣候要素對河川徑流量減少的貢獻將近三成,黃河中游貢獻近四成;遼河、松花江減少幅度次之,其中遼河流域氣候要素對河川徑流量減少的貢獻占近兩成。而我國西部的塔里木河源地區、雅魯藏布江徑流表現出增加的趨勢,這主要是由于氣候變暖,冰川消融,導致近期徑流量增加。從趨勢上看,短期內冰川退縮會使河流水量增加,但亦會加大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或河段徑流量變化的不穩定性;隨著冰川持續退縮,冰川融水銳減,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特別是中小支流,其徑流的年內分配更不均勻,甚至面臨逐漸干涸的威脅。
1.3氣候變化導致水質惡化
在氣候變暖背景下,水資源量在時空分布上的變化會改變地表水環境,進而改變河流湖泊的水質。水體溫度升高引起湖泊水中含氧量減少,致使湖泊或水庫底部沉積物發生微生物厭氧反應,產生有毒氣體和鹽類,促使營養元素溶出,引起湖泊色、味上的污染,甚至增加水體表層營養鹽濃度,加上適宜的溫度,導致湖泊富營養化。
1.4對水循環的影響
水系統是地球整個生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關系到自然氣候的變化,而且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因為水循環系統聯系的是地下水、大氣水以及生態水系統,所以與水循環相關的全球氣候一旦發生改變,就會極大地影響全球生態系統,導致各種災害天氣頻發,水質惡化,最終反作用于人類。
1.5氣候變化給水資源利用帶來一定風險
在未來氣候持續變暖背景下,水資源系統結構將會繼續發生改變。水資源數量可能進一步減少,水質進一步降低,旱澇災害更加頻繁,尤其是時空分配上會更加不均勻,進一步加重我國水資源的脆弱性,水資源供給、水資源利用等與淡水資源相關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2、改善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有效策略
2.1強化水資源的供需和管理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我國相關管理部門應當要加強對水資源的供需管理,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水資源供需管理系統,并定期對水資源的使用情況及其承載力進行全面評估,確保我國不同地區的水資源供給和需求處在更加穩定的狀態。比如:針對我國北方、西北方降水量較少、容易干旱的地區,可以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來進行水資源供給,以緩解干旱的情況發生。此外,為了加強水文與水資源的管理,需要對天氣情況進行全方面了解,不斷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程度,以便做好預防措施和水資源管理應對措施,避免氣象災害導致降雨量突增而影響了水文水資源的整體管理。
2.2水文模型技術
在大數據之上建設水文模擬技術的,然而中國的氣候與地域相對多,這樣研究人員就非常難提供充分的數據。水文數據不但牽涉到水勢、水位、落差等,還牽涉到氣象、地質等方面。這些年來,因為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也漸漸的提高了中國水文模擬技術,水文學家依據不一樣的分類規范建設很多的水文模型,如經驗統計模型,這種模型是依據徑流、氣溫、降水3個方面的資料實施綜合分析的,建設起三者之間的關系,然后把氣候變化導致的水文變化分析出來。還有一種就是概念水文模型,這種模型關鍵是運用水文情況的物理階段為基礎模型。
2.3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全球氣候變化很可能會導致極端干旱、頻繁降水等情況發生。因此,相關管理部門應當要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確保人們所從事的各種活動都能夠尊重自然,尊重與水資源之間的協調發展,比如:強化沙漠地帶的儲水工程建設,有效緩解沙漠化加劇的情況發生;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避免降雨量突增而影響了水資源的總量,造成洪澇災害。此外,應當要充分調節人類與水資源之間的關系,提高人們抗旱、防洪、減災的理念,做到未雨綢。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干旱、洪澇的情況發生,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建立預警急救系統,對水資源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全面監控,保證水資源的調度能夠滿足人類發展與自然的正常發展。
總結
氣候變化對水資源有著多方面的影響,同樣水資源的額循環也是氣候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因此科學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水資源,改善自然環境,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寶輝.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的研究進展[J].民營科技,2018(7):89.
[2]張驁.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分析[J].能源與節能,2018(04):94~95
[3]陳雄,李寧,賈劍波,等.適應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領域與技術需求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0,(8).13-20.
[4]何理,王喻宣,尹方平,等.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中亞水土資源與農業發展多元匹配特征研究[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