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珍苗
【摘要】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天性愛玩、好動、注意力很難集中且集中的時間不會太長,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從而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要考慮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同時結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發展的特點展開教學。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一是創設生活情境,將數學應用于實際生活;二是經歷實踐探究過程,引發學習興趣;;三是靈活運用多媒體,豐富學習形式;四是引入數學游戲,在玩中學;五是建立學習信心,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教師應該靈活選擇教學方式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對策
一、概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樣的,當學生對某一門學科感興趣時,他自然會喜歡上這個學科,并且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研究。如果能讓每個學生都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能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樂趣,那么他們自然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從而實現從被迫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因為數學學習過程中伴隨著大量的運算,并且數學知識既是具有嚴密的邏輯結構又有些抽象,而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喜歡新奇的事物,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就構成了矛盾,也給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缺失的原因
小學數學課堂應該是活潑的、充滿學習熱情的,但大多數情況下,數學課堂是有些枯燥、氣氛沉悶的,而學生是缺少學習熱情、情緒低落的。存在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教師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模式單一。很多教師還一直在沿用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教學設計,并且部分教師對多媒體不熟悉,還是單一地使用黑板進行教學,課堂上還是填鴨式教學為主,不斷給學生灌輸知識而忽略讓學生思考、探究、交流等的過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的教授方法和模式都要與時俱進。二是教學目標偏離。部分教師還是以成績的好壞作為衡量標準,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成績,而忽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綜合素質。
三、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將數學應用于實際生活
很多學生對數學存在偏見,認為學數學沒有用,沒有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那是因為學生不能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當中,從而缺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應用。
一方面,如果教師能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情境緊密聯系起來,創造更加貼合實際生活的數學情境,讓學生能學以致用,那么學生便不會覺得數學無用,而數學知識也不再是枯燥乏味,同時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加深對數學的理解與應用。比如學生在學習“時分秒”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情境,幫助他們更好理解“晚點”“提前”,如,學校規定中午2:15到校,XX同學(班里某個同學的名字)每天都提前5分鐘到,請問他是幾點到校的?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同時滲透不遲到的好習慣。又如,在學習“東南西北”的時候,布置給學生一道課后作業:請你觀察一下學校的南面有什么?再如,在學習“平移”時,教師可以說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如電梯的升降、抽屜的推拉等,讓學生能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學以致用,也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另一方面,教師也應當教會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取相關的數學信息,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這一部分就是教材中常見的“你還能提出怎樣的數學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能力的培養,這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學生只有親身經歷在實際生活中收集數學信息、提取數學信息、處理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才能產生認知沖突,從而誘發質疑和猜想,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在課堂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
(二)經歷實踐探究過程,引發學習興趣
學生是有獨立思想的人,任何被動接受的知識都不容易被記憶、理解、運用,因此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究、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一個在“做中學”的過程。教師應當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經歷質疑、觀察、猜測、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也就是給學生提出問題、提取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解答和驗證問題的過程。比如在推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這一課時,教師通過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教具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氛圍,讓學生親身經歷這個推導過程,這不僅能讓學生弄清楚來龍去脈,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增強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靈活運用多媒體,豐富學習形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一些新的多媒體技術,如PPT、幾何畫板、希沃等的運用。有趣的多媒體展示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讓原本枯燥的課堂變得更加活潑有趣。而精致的多媒體展示能讓原本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下轉第31版)(上接第26版)動直觀,幫助一些在想象上存在困難的學生,讓數學知識變得更加淺顯易懂。比如,教師在運用PPT來制作教學課件時,可以通過顏色、聲音或者平移、旋轉、強調等動畫效果,使學生在感官上得到一定的刺激,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當教師在講授空間和圖形等的知識時,可以利用幾何畫板,相對于傳統的教學,幾何畫板所呈現出來的圖形更加精準,更加方便,教師不僅可以隨意變換邊的長度,還能對圖形進行旋轉。比如在探究圓的面積公式時,學生動手將圓進行等分并剪開,之后再把它們拼起來這一過程,是不能充分說明當把圓平均分成無限多份時,拼成的圖形非常接近長方形的,因為學生無法將圓進行無限多地等分,加上這個過程裁剪出來的圖形是不夠準確的,因此給這部分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但通過多媒體課件,可以將圓平均分成64份、120份……再將它們拼起來,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出拼成的圖形接近長方形,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這樣一來,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同時讓學生經歷無限等分的過程。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線上教學,比如微課、教學視頻等,這些手段都能突破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幫助一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解決問題。
(四)引入數學游戲,在玩中學
游戲一直以來都深受各個年齡層的人的喜愛,尤其是兒童。而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整個教育階段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能把學生喜愛的游戲融入到數學課堂當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活躍枯燥的課堂,除此之外還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班級凝聚力。如果在游戲中融入生活元素,還能使數學聯系生活,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之美。比如在學習“噸的認識”這一課,教師除了可以用教材提供的大米、三年級學生體重等素材讓學生感受1噸的重量外,還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的資源,比如讓學生搬一搬凳子,感受凳子的重量,同時猜測多少張凳子的重量接近1噸,教師可以利用體重秤現場驗證。再如,學生在“面積的含義”這一課中,教師在講授選擇的面積單位要大小相同這一知識點時,可以這樣玩游戲:先請男生趴下,不許偷看,教師展示第一個圖形,女生回答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女生趴下,男生觀察教師展示的第二個圖形,回答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教師展示的兩個圖形都由數量相同的正方形組合的,如4個正方形,那么教師可以問學生,既然這兩個正方形的面積都是4個正方形,它們的面積會不會相同?部分學生會說“會”,這時候教師再展示出來,給學生視覺上的沖突,讓他們明白面積單位除了形狀要相同,大小也要相同。
(五)建立學習信心,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充分發揮自己的人格魅力,從而建立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很大程度上會決定這個學生對某個科目的興趣和喜好程度,學生很容易喜歡上一個關心自己、親近自己的老師,從而會喜歡上該教師的課堂,潛移默化中也會決定他對這個學科的態度和興趣。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聊天,了解學生最近發生了什么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發現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及時幫助他們解決。教師應該多留心觀察每一個學生,如果發現異常,應該及時與該生溝通交流。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多鼓勵學生,使學生建立起學習的信心,特別是要多鼓勵和幫助學困生。只有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他們才會對自己更有信心,才不會覺得數學很難。
四、小結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愛上數學的必要保證。教師應該根據數學學科特點、班級具體情況、學生心理發展特點,靈活運用各種對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了,那么他們會渴望得到知識,在課上能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敢于發現并提出問題,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仁科.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17(20):49+51.
[2]韓偉. 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實踐研究[D].魯東大學,2014.
[3]李艷瑩. 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