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崢嶸
摘 要 從2016 年和2019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開展的兩輪國家義務教育語文學習質量監測數據來看,語文學習的自我效能感對語文素養的影響遠大于學習興趣、習慣和課外閱讀的影響,教師的教學理念對語文素養的影響也遠遠小于學習效能感的影響,多媒體使用對語文素養的影響很微小。語文學科學習效能感之所以影響如此巨大,其原因在于語文素養的核心在于閱讀和寫作,閱讀、寫作和音樂、美術一樣屬于技能,受反省認知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支配,而反省認知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的運用更受情境的制約。
關鍵詞 自我效能感;語文素養;學習質量
為科學評估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質量,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在2016年和2019年分別開展了兩輪國家義務教育語文學習質量監測工作(以下簡稱國測)。監測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為依據,重點測查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閱讀素養和寫作素養,并以閱讀素養為主(包括古詩文誦讀、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
從兩次數據呈現來看,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感因素對語文素養的影響甚為重要。這種數據呈現與當下學習科學研究所呈現的觀念,認為學生的動機信念與學生的認知和學習之間的聯系緊密一致。尤其是學習效能感對語文學科的影響巨大,其相關性超過了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與課外閱讀的影響,也超過了教師的教學行為的影響。
一、 語文學習自我效能感對語文素養的影響巨大
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Bandura)在其著作《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中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se 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認為當人確信自己有能力進行某一活動,他就會產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安德森在《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中提出“圍繞著動機的社會認知模型”“符合認知分類學”,“第一組信念由自我效能感構成,也就是說是由學生對自己完成某種任務的能力的判斷構成的”。郭元祥教授認為,學生學習投入的因素越多越深入,學習的效能感越高。本文中的自我效能感概念與班杜拉和安德森保持一致,以自信心為核心,還包括學生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的希望感、必勝心等。
2016年和2019年國測對語文學科的自我效能感的監測工作是從學生對解決語文問題的感受、完成語文任務的表現等方面開展的。2019年,八年級語文學習效能感低的學生的平均分數為382分,效能感高的學生平均分數為560 分,高出語文學習效能感低的學生178分,差距驚人。
2016年國測《廣東省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測報告》中,語文學科的學習效能感對語文素養的影響相關性更大,效能感高與效能感低的人之間差距更大。語文學習效能感高的八年級學生學業成績平均分為 557 分,語文學習效能感低的八年級學生學業成績平均分為 354 分,相差 203 分。
二、 其他語文學習關鍵因素與語文素養的影響小于學習效能感
1.語文學科學習興趣、習慣以及課外閱讀等個人關鍵因素對語文素養的影響小于學習效能感
(1)學習興趣的影響小于學習效能感的影響
我們通常說興趣是第一老師,但相對于學習效能感而言,學習興趣的影響因子小于學習效能感。
2019年國測主要從學生對語文課、語文教師、語文課相關活動、課外閱讀的喜愛程度來調查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劃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興趣高、興趣較高、興趣較低和興趣低。
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語文成績進行關聯分析,結果發現,語文學習興趣高的學生,語文成績相對較高。八年級語文學習興趣高的學生語文成績分別為515 分,高出語文學習興趣低的學生75 分。興趣高低之間的差距為75分,而學習效能感高低之間的差距為178分。
我們再看看2016年廣東省興趣對學習成績的影響。語文學習興趣高的八年級學生語文學業成績平均分為 497 分,語文學習興趣低的八年級學生語文學業成績平均分為 386 分,相差 111 分。
廣東省八年級學生興趣高低的之間的差距為111分,而學習效能感高低之間的差距為203分。
(2)語文學習習慣對語文素養的影響小于學習效能感的影響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科學習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但從國測情況來看,語文學科的學習習慣的影響依然小于學習效能感。
監測主要從學生課內外語文學習行為調查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如上課或讀書時做筆記、主動查閱資料、寫日記等方面的行為來進行。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將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劃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習慣好、習慣較好、習慣一般和習慣待改進。將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和語文成績進行關聯分析,結果發現:語文學習習慣好的學生學業成績相對較高。八年級語文學習習慣好的學生語文成績為526 分,學習習慣待改進的學生為379分,前者高出147 分。
(3)課外閱讀對語文素養的影響小于學習效能感
語文學科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已無需贅言。2019年監測調查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種類,包括童話、寓言故事、漫畫書、小人書、繪本、詩歌、散文、文學名著、科幻科普作品、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等。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累計學生課外閱讀量。將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和語文成績進行關聯分析,結果發現:課外閱讀 15分鐘以上的學生語文成績相對較高。八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時間在 15 分鐘以上的學生語文成績在 509 分及以上,高出從不閱讀的學生 95 分以上。
2016年廣東省監測數據呈現的相關性也是遠遠小于學習的自我效能感。監測結果顯示:八年級每月課外閱讀量為 7 本及以上和每月課外閱讀量為 4-6 本的學生,語文學業成績平均分均為 487 分,每月課外閱讀量為 1-3 本的學生,語文學業成績平均分為 481 分,每月課外閱讀量為 0 本的學生,語文學業成績平均分為 393 分。
2.學校語文教育教學狀況等外部關鍵因素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影響也遠遠小于學習效能感的影響
(1)語文教師教學理念的影響小于學習效能感
我們一直認為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就個別特殊學生而言,確實如此。但就總體情況而言,我們的常識夸大了這種影響,或者說我們的預估有誤。2019年監測主要從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差異,鼓勵學生表達,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開展合作,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審美情趣等方面調查教師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師的作答情況,將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以教師為中心、介于以教師與以學生為中心之間、以學生為中心。結果發現,具有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語文教師比例較高的縣,其學生語文成績相對較高。八年級具有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的語文教師比例較高的縣,其學生語文成績為 528 分,低的縣的成績為為452分,高出比例較低的區縣 76 分。
(2)使用多媒體對語文素養的影響很微小
毋庸置疑,多媒體使用能改變學習方式,試聽結合的方式也能讓知識留存率高于傳統的講授,但就語言文字學科而言,多媒體的使用對學生語文成績的影響并不如我們預測的大。我們看數據分析:將語文教師多媒體教學設備(計算機、投影儀、電子白板等)使用情況和學生語文成績進行關聯分析,八年級語文教師經常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比例較高的縣,其學生語文成績分別為504 分,高出比例較低的縣22 分。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影響也是如此,僅僅高出58分。
三、其他數據與實例支撐及原因推測
深圳大學李臣之、陳潔敏、阮沁汐等做了初中生語文學習獲得感實證研究,數據如下:
該數據充分顯示: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希望感、愉悅感對語文學習的成績發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不僅初中如此,高中也應如此。2020年下學期,筆者在從化五中執教高11班語文,該班是術科班,學生均總分在年級的第10名。對于術科班的學生,我知道激發自信心與鼓勵有多重要,所以筆者總是說11班的孩子很聰明,只是不夠勤奮(這是高中學生最喜歡聽的話)。期末參加廣東省八區聯考,該班的語文學科生均分為年級第1名。除此之外,一個并不突出的孩子黃飛健獲得了年級第一名。他在考前一次綜合測試中寫作離題了,筆者在該生的作文上批注寫作離題了,并且在他的試卷上寫了一句話:這次考試你的作文偏題了,這對你做了一個極好的提醒,一般來說,考前作文偏題的學生,期末考試就不會偏題了。然后在班上講評考試作文時,開玩笑的說,這次寫作偏題的學生是本次考試最受益的人。當然筆者是看著黃的眼睛笑著說的。第三個細節是第二天晚自習前碰到黃飛健告訴他。一個人只要認真執著的投入到某個一領域,就會在這個領域獲取成功,你一定會成功的。后來高考黃同學超常發揮。
這種情形當時就讓筆者覺得詫異,但事實就是事實。黃飛健尚可說是特例,但班級水平的整體提升是能說明學習效能感的影響的。
可見,技術不是最重要的。效能感是通過什么來影響人們的行為結果的呢?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1.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2.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態度;3.影響新行為的獲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4.影響活動時的情緒。自我效能感主要是通過情感來實施其影響。高的人期望值高、能理智處理事情、樂于迎接挑戰、不自暴自棄——需要時能發揮智慧和技能。可見自我效能感能影響毅力、樂觀、理性等,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則反之。
在語文學習領域,這種影響更顯巨大也是有原因的。杜威在《我們如何思維》中將學業可以分為三類:1.以掌握技能為重點的科目,如閱讀、寫作、圖畫、音樂;2.以掌握知識為重點的科目,如地理和歷史;3.以訓練抽象思維為主要特點的科目,如數學和規范語法。閱讀、寫作與圖畫、音樂一樣均屬于技能學科,技能的發揮會依賴于直覺思維,更強調人的反省認知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綜上所述,語文學習的自我效能感與語文素養密切相關,語文教學要培養和提升效能感,這是培養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技巧,也是語文教學的要義之一。可以說,這比我們費盡心思的去制作課件,強迫學生去擴充自己的閱讀面更為有效。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基于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及能力的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研究”(課題編號:1201525108)研究成果〕
[作者通聯:廣州市從化區教師發展中心]
深化藝體專業考試招生改革 著力選拔培養德藝雙馨人才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藝考招生意見》),對進一步深化高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改革作出部署;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高水平運動隊招生意見》),對深化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改革作出安排和部署。
——《中國教育報》2021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