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霞

【摘要】數是學生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概念,而建立數學模型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數的概念教學中,可以借助豐富多樣的數學模型,讓學生經歷計數單位和位值制的建模過程,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從而更加深入理解數的意義,加深對數的概念本質的認識。本文以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千以內數的認識》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借助數學模型建構數的概念。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模型;數的概念;千以內的數
數學模型是針對參照某種事物系統的特征或數量依存關系,采用數學語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的一種數學結構。如學習《加法》時要建立加法模型,學習《分數的認識》要建立分數模型,等等。在數的概念教學中,要使學生經歷數概念形成和擴張的過程,感悟數知識的框架性結構的存在。“十進制”“位值制”是《千以內數的認識》的核心概念,《千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數字在各個數位上所表示的具體意義,教學難點是理解相同數字在不同數位上的意義。因此,要抓住十進制、位值制這兩大核心概念,建構時遵循從“計數單位模型”到“計數器模型”,再到“位值制模型”的順序,帶領學生深入理解數概念的本質,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
一、借助直觀模型,在數數中識概念
【片段1:數生活中千以內的數】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哪些計數單位?
生:一、十、百、千
師: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十個一是一個十,十個十是一個百,十個百是一個千。
師:你們回家提前數了生活中1000以內的數,并能讓別人一眼就看出你數的是多少。看,你們數的東西豐富多彩!有積木、豆子、花生…(展示圖片)
師:這些花生是誰數的?上來帶大家數一數。
生:我是一個一個數、十個十個數和一百個一百個數的。一個百兩個百三個百...共有654顆。
師:這些字卡、積木又是誰數的?上來帶大家數一數...
師:剛剛都是怎么數的?
生:一百個一百個、十個十個地數
師:這樣數有什么好處?
生:很方便,很快就數完了。
生:清楚地知道有多少個一、多少個十、多少個百,就知道這個數是多少。
師:計數單位能讓我們更簡便計數,清楚知道數的組成。
《教師用書》明確指出:數來源于數(sh?),學生認數離不開數數的過程。數數活動是學生形成數概念的基礎。在初識計數單位后讓學生回家靈活利用計數單位數數,自主探究優化數數方法并在課上分享。通過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數實物,讓學生豐富對“數”的認識,在積累豐富活動經驗的同時感受計數單位帶來的便捷性,建立量與數的對應關系。更重要的是,在數數中感受計數單位是數組成的根,從而更深入地建構計數單位模型,感受十進制的價值。同時數生活中的物品,借助直觀的模型,利用現實素材抽象出數,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善用多種模型,在多元表征中解概念
【片段2:自選學具,多種方式表示332】
(利用前面數出的332顆豆子,組織全班自選學具表示332。教師提供的材料包括小正方體、計數器、可用于畫、寫的白紙。完成后全班交流匯報。)
生:我選擇小正方體,我擺3板小正方體表示3個百的,3條小正方體表示3個十,還有2個表示2個一。
生:我是這樣畫出來
生:我用算式
100+100+100+10+10+10+1+1=332。
生:我用計數器,在百位上擺3個珠子表示3個百,在十位上擺3個珠子表示3個十,在個位上擺2個珠子,表示2個一,合起來是332。
師:為什么偏偏百位要撥3個珠子,不能在千位撥?
生:它不表示3個千,而是3個百。
師:剛剛你們采用不同的方式,可為什么都能表示出332?
生:因為它們都表示3個百、3個十和2個一。
師:你最喜歡哪一種方式?
生:我喜歡計數器,能簡潔地表示出每個數位上的數。
生:我也覺得計數器方便,能清楚告訴我們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
師:其實計數器能表示很多很多的數,因為有了數位,相同數量的珠子在不同的數位上就能表示許許多多不同的含義。
學生形成自然數的概念,不是單純讀讀寫寫就能實現的,必須通過實際操作,以直觀的“形”為載體,在動手操作和多種模型中感悟對比。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直觀、操作性強的學具(小正方體、計數器),同時提供白紙,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維空間。正方體、計數器和算式等多種表征模型的創造與呈現,再根據教師的引導,學生在頭腦中自然而然地抽象出“數”與“數位”,進而理解相同數字在不同數位上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突破教學難點,建構十進位值制的概念模型。
三、以問促探,在辨析中悟概念
【片段3:問題驅動 梯度練習】
師:在計數器上表示出202和650,再在紙上寫一寫和讀一讀,然后小組內說說它們的組成。
師:650的0沒讀出來,不寫可以嗎?
生:沒讀就變成65了,5是5個十,不是5個一
師:為什么202中間的零要讀出來?
生:不讀的話就不知道個位的2表示的是20還是2。
生:讀出來才知道個位2表示的是2個一。
師:這里兩個2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生:不同,百位上的2表示的是2個百,個位上的2表示的是2個一。
師:中間這一節車廂上的號碼是800,由8個百組成,你能有規律地給其它車廂編號嗎?
生:600、700、800、900、1000
生:8、80、800、8000、80000…
師:數字8在不同的數位上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車廂編號!這些數也都能在一條數線上找到。
以擺、說、寫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溝通數的組成和讀數寫數之間的聯系,全面建構數的概念。良好的問題能有效促進主動思考。這里通過巧妙設問,學生在“202中的兩個2意義是否相同”和“202中的0能否不讀”兩次對比辨析中,深入理解數的意義,進一步建構位值制模型。同時,利用計數單位深入溝通讀數、寫數與數的組成的關系,能幫助學生利用數之間的結構支撐進行有效遷移。設置車廂編號的開放題,進一步鞏固相同數字在不同數位上有不同意義,也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結合數軸進行數系的擴充,完善學生關于數的整體認知體系。
本節課借助多種模型,引導學生在數數、多元表征和對比辨析中經歷從“計數單位模型”到“位值制模型”的建構過程,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在數的概念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各種數,還要讓學生把握數概念認識的基本結構,在頭腦中進行數學建模,進而更深刻地認識數。
【參考文獻】
[1]吳亞萍.新基礎教育數學教學改革指導綱要[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江雪萍.激活·溝通·開放——以《千以內數的認識》教學為例[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