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摘要:現在,我國的社會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思想文化逐漸復雜化,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經濟全球化趨勢逐漸迫近每個人的生活,加上智能手機、網絡文化等的侵入,為小學生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因此,小學生必須要進行德育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生;德育教育;社會實踐活動;主題班會
引言:
我國的素質教育改革也十分注重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對于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價值和深遠意義也逐漸得到認可。本文就從德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應該如何滲透的問題展開詳細探討。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的身心還處于發育階段,還未成熟,明辨是非、辨別好壞等的能還比較薄弱,非常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或者歪理邪說的誘惑,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讓他們迷失在得到物質的滿足之上,尤其是近年來短視頻文化、網紅文化的興起,對于小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金錢觀等的影響非常大,對他們的身體、心理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還造成了沉迷短視頻等的現象。這些不良文化形式簡單,內涵淺薄,無法達到豐富小學生的內心世界的效果,反而還會以短暫的繁華迷惑小學生的雙眼,造成思想墮落、感情脆弱、價值觀扭曲……因此,新的形勢下,素質教育面臨的挑戰十分嚴峻,必須要重塑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習慣和規范高尚的道德行為,培養小學生成長成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目標的少年,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的綜合素質。
二、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在課堂開展德育教育
小學課堂上,各個學科教師不僅要完成本學科的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還要從素質教育、核心素養的培養角度,積極的挖掘學科德育素材,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小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的徜徉,在充滿良好的文化素養與道德素養的環境中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對此,小學各學科教師要時刻謹記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尤其是對學生的德育要求,在設計教學時、組織教學活動或者進行教學總結等環節中,多角度、全方位的滲透德育教育,在課堂教學的內容、引導、交流、探討、總結、分享等等過程中引入德育教育,讓小學生在教學中不僅獲得知識能力的提升,還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語文教師中的閱讀情感滲透,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七律·長征》中的愛國情感教育,還有其他如保護環境主題教育類、道德品質主題教育類、奉獻與關愛……還有數學教學中的數學史、數學家、數學實驗故事等的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等的品德教育,還有如英語學科中的英文文化教育、美術學科中的審美教育等等,都是德育的范疇,都是可以挖掘的德育教育素材。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挖掘德育素材,尋找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巧妙地將學科教育與德育結合起來,潛移默化的向學生傳遞相關德育知識,引導小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內涵和本質,發現學習的內在價值,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與更大發展。
(二)通過校園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小學生的校園活動比較豐富,種類、主題很多,課余生活十分精彩。德育教育可以充分的借助校園活動這一載體進行,既能充實校園活動的內涵,又能實現校園活動的目標,達到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在校園活動中,小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積極性都非常強烈,因此,教師可以積極地利用校園活動,引導小學生參與進來,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學校的運動會,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可以鍛煉小學生不放棄、堅持、互助等體育品質,在辯論會中可以向小學生滲透關于團體精神、集體主義、團結合作、邏輯思維等優秀品質,除此之外,還有如“紅五月”歌詠比賽,在歌詞的訓練中,強化學生的愛國愛黨主題教育;植樹節校園活動,培養學生的保護環境,珍惜環境,保護樹木,愛惜花草等的良好品德;還有如校園安全教育、環保教育……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與文明的生活方式,實現人格的養成與性格的健全,促使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逐漸成長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三)通過主題班會進行德育教育
主題班會是小學每周的固定例會,其本身就是對本周的教育教學進行安排或者總結的活動,這正是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滲透的絕好機會。一般情況下,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成長情況,以及教學發展規劃等制定明確的班會主題,每周一次。在主題班會中學生可以根據班會的主題,例如植樹節、環保周、閱讀日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良好品德,講述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身上的或者自己所見所聞的誠信待人、孝敬長輩、樂于助人等的故事。也可以是學生對自己的反思,如對某一行為某一事情的自我反思,教師在主題班會上,一方面要借助班會這一集體性質的互動,對學生的正確行為、優秀品德多鼓勵,多肯定,大力彰顯小學生的優秀行為與品德,對其他小學生形成模范與標桿作用。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自我反思或者問題等,要進行誠懇的交流互動,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適當的給予相應的建議,幫助學生改正或者尋找改正之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
(四)開展社會實踐進行德育教育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范圍和種類也越來越多,例如春游、研學游、課外時間調研、敬老幫扶……對此,小學教師要注重課外實踐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多多借鑒學習其他優秀經驗,結合小學生的能力、水平、認知與教育目標等,組織小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組織進社區服務,關注社區內的留守兒童,培養小學生樂于助人、珍惜幸福生活等良好品德。組織去敬老院幫助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陪老人聊天、游戲等等,培養小學生尊敬老人的品質。組織小學生到附近的公園中去撿垃圾,清理衛生,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如組織研學游,去烈士陵園、革命基地參觀學習等,讓小學生在實際感受中,了解革命的歷程,了解祖國的艱苦奮斗史,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去了解更為廣泛的社會生活,了解國家的方方面面,了解文明的細節,拓寬小學生的視野,增長見識,從而培養小學生優秀的品德素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素質教育,必須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積極的從國家教育方針、素質教育要求等理念角度出發,用心教學,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潛移默化的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使小學生形成科學的現代思想文化素養以及崇高的精神文明素養,為終身發展和品格形成、性格塑造、情操陶冶等提供充足的養分,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孟娜. 淺談核心素養下如何進行小學德育教育[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 000(017):1-1.
[2]胡曉思. 核心素養下如何進行小學德育教育[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19, 000(023):448.
[3]姜之強. 淺談核心素養下小學德育教育與"好人文化"教育的滲透[J]. 讀寫算, 2019, 000(014):27.
[4]潘海鷹. 探討核心素養下如何進行小學德育教育[J]. 新一代:理論版, 2020, 000(009):P.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