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的促進作用。課件、白板、微課、AR、VR等各種信息技術手段,進入到了我們的數學課堂。這些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也彌補了傳統演示手段的不足,成了我們教學的有力補充。因此在新時代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背景下,應將微課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新的方向標。本文結合核心素養教學背景,以微課為教學工具,探索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微課;說;做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教學程度越來越高,大部分教師都能夠靈活的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實際教學中。以微課教學為例,微課是當前應用范圍最為廣闊的教學技術手段,具有針對強、便攜式以及生動有趣等特征,怎樣發揮好微課教學技術的功能,才是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要深思的問題。
一、創設情境,在”說”中理解
構建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視頻,教師要以核心素養思想為指導,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創設微課情境。因為微課教學視頻針對性強,圍繞一個重難點進行詳細的講解,所以微課首先非常重視“說”,也就是數學中的“說理”,將一個問題或者一個結論說清楚,讓學生能夠理解,使其轉化為自己知識結構中的知識。第一步是教師在微課視頻中將問題和結論“說清楚”,實際上也就是解釋清楚,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情境教學法[1]。例如在講授有關:《兩位數加一位數》為知識時,本節課針對的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要傳授給學生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教師在微課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創設動畫情境,通過說理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比如計算:“23+3”這個算式時,教師設計的動畫,首先可以讓23中3和另一個加數3相互碰撞,碰撞的結果就是變成了數字6,最后再將23中的十位上的數字2寫在6旁邊,這樣一來就得出算式的結果26。教師通過設計有趣的動畫,仿佛賦予了每一個數字生命力,讓每一個數字都能夠活靈活現的出現在學生面前,通過碰撞的形式,讓學生懂得“23+3”是23中個位上的數字3,和另一個加數3相加,綜合起來可以歸納“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法則是,兩位數的個位上的數字和一位數上的十位上的數字相加,如果不需要進位,那么結果即為最后和的個位上的數字。教師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將另一種計算方式,也就是需要進位的這種情況向學生講授清楚。
二、建立模型,在”說”中感悟
在設計微課教學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微課中建立數學模型,通過數學模型進行說理教學,從而讓學生獲得感悟。因為模型是學習數學知識最常用的工具,而且模型具有直觀的特點,能夠將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完全呈現出來,從而讓小學生在模型的建立和變化的過程中,獲得相應的感悟[2]。例如在講授:《認識時間》這部分知識時,本堂課學生除了要掌握如何認識時鐘,還要理解有關時間的三個單位:時分秒的換算方式。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單位換算會感到比較抽象,化解抽象的方法最好就是通過模型建立的方式來進行。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電腦上呈現一個時鐘模型,并且將時鐘上的數字,以及最小刻度全部展示的非常清楚。通過轉動時鐘模型上的時針、分針和秒針,來引導學生分析秒針轉動一周是多少分鐘,分針轉動一周是多少小時,以及1分鐘、一小時以及1秒,三者有怎樣的關系,在模型的建構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說清楚有關“時分秒”的單位換算,還能夠借助模型讓學生回答相關問題,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自己在“說”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感悟。
三、方法拓展,在”做”中思考
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的方法應用也比較關注,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的應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摒棄傳統教學中的模仿式學習。因此在微課教學視頻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微課中所將的知識點和方法,設計一些應用題,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進行思考,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設計:《認識人民幣》這節課內容時,教師抓住本節課內容和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設計微課中方法應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微課視頻中舉了一個生活例子:小明的媽媽去超市買菜,買了7元錢的菜,給了一張十元錢給營業員,請問超市的營業員應要給多少張面值一元的紙幣給小明的媽媽呢?這道例題不僅涉及到:《認識人民幣》這部分知識,同時還聯系之前學習的:《兩位數減一位數》的知識,在做題的過程中,學生結合這兩部分知識進行思考并解決問題,對學生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練習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方法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體現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中的數學思維素養的提高。
四、思維延伸,在“做”中反思
微課的最后一部分是讓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反思,所謂的:“學必有所思”,沒有反思的學習最后效果會大打折扣,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必須要養成會反思的習慣,反思在本次微課學習中有哪些收獲,有哪些缺陷等等。微課中反思部分的設計,可以指導學生分析易錯題的方式進行,教師根據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將一些低年級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展示在微課中,比如:計算“20+(20- 17)時,很多學生會忽視括號在其中的最用,教師可以以該道例題為例,向學生講授運算順序的知識,讓學生熟記:右括號先計算括號里的算式。另一道例題:某個兩位數減26,小明由于疏忽將該兩位數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寫反了,最后計算得到的結果是17,要求學生計算該兩位數是多少?該例題屬于一道反例,目的是讓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延伸,對反例進行分析,找出答案,從而認識到在計算的過程中,應該要仔細不能馬虎,不能看錯數字,也不能夠忽視運算符號,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在“做”中反思的能力。
核心素養指導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方法和反思能力,讓學生形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思想,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本文以微課教學為例,結合核心素養教學要求,從情境、模型、方法和思維上展開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海芳.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學周刊,2021(26):117-118.
[2]張雁.微課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25):151-152.
作者簡介:周慧端,女,漢族,福建廈門市、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廈門五緣實驗學校,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