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純
摘要:高中美術課程與其他學科存在本質上的差異,其他學科關注的是學生對基礎文化的理解和記憶,而美術學科關注的是學生的審美意識高度的提升,旨在引導學生從美術作品中汲取人生感悟,抒發自我情感,進而形成對大自然的充分熱愛。所以切實有效地強化在高中美術教學方面的投入,加大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高中美術;審美意識;培養策略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美術課程的重要性無可忽略,特別是在貫徹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作用方面,美術課程更是功不可沒,對于課業日漸繁雜的學生而言,良好的審美教育將會成為其緩解升學壓力的重要路徑,是學生獲得美、感受美、發現美的關鍵支撐。所以,高中美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積極地重視提升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保證每位學生的個性都能夠獲得呈現,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高度,具體來講,教師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營造藝術氛圍,提供全面體驗
伴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工具成為現代教育教學的重要依存,通過多媒體工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另一方面則可以豐富課堂的形態和教育的模式。高中美術課程中涉及大量美術作品的欣賞,傳統模式很難將畫面形象且生動地呈現出來,而針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則可以予以直觀和具體地展示,使得學生在聲色并茂的環境中獲得全面的審美體驗。所以教師有必要充分展現出多媒體工具的作用,以此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審美意識的形成。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的時候,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陶器和瓷器的發展歷史的紀錄片片段,以此來讓學生明確陶器和瓷器所經歷的漫長發展歷史,明確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結晶,而后結合食品內容以及圖片內容,明確不同的歷史階段下的陶器和瓷器的制造特征和工藝。與簡單地欣賞教材當中的圖片的方式相比,以視頻為引導、以探索為關鍵的教學方式將會更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獲得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的良好體驗,提升教學質量,為其審美意識的形成奠定堅實的支撐作用。
二、開展社會實踐,擴大審美視野
美術學科的開展可以拓寬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樣地,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也需要得到拓展,從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方式中脫離出來,否則根本無法充分展現出審美意識所具備的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術教師擺脫傳統教育思想的限制,還原美術的原有色彩,促使美術教學朝向多元化和完整話的方向發展,這將會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學生對美術中潛藏的思想情感的認識。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古代花鳥畫》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行引導學生完成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而后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前往戶外,組織并引導學生到校園周邊的公園等區域,開展自由的寫生活動,將“花鳥畫”作為關鍵,繪畫出自己眼中的美景。在此種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結合感興趣的元素展開繪畫,同時還可以在完成繪畫后在后續美術課中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并為其他同學講解自己的創作初衷、創作意圖等,這對于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的形成的促進作用是不容忽略的,同時還能夠重點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
三、結合美術評價,加大教學反饋
無論是什么美術作品都會存在其應有的意義或者是對時局的側面呈現,或是對作者內心的寫照,或是具備相應的諷刺意義、歌頌意義等,所以對美術作品的欣賞需要充分明確作品本身所采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同時還需要進行拓展外延處理,也就是說不再簡單地從美術作品著手,而是綜合分析美術作品、作者生平、創作時代等多種元素,針對性地開展分析評價工作。教師需要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充分融合評價元素,以便于促使學生全方位且具體地分析鑒賞美術作品所存在的深刻價值。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傳神寫照——人物畫》的時候,可以先行教授學生鑒賞人物畫的基本方法,而后為學生展示多種人物畫,同時在圖畫的下方標注作者以及其創作作品的時代背景,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選取適合的美術作品開展評價,學生在完成評價以后,教師可以將選擇不同美術作品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要求每個小組都能夠針對性地進行討論交流。在完成討論工作以后,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到交流評價當中,當然需要重點關注的是,教師在評價美術作品的時候,需要避免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學生的優勢著手,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審美認識,此舉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階段的學生承擔巨大的學習壓力,而美術課程便是為緩解此種壓力而存在,審美教育作為美術學科的核心,其重要作用更是不可忽略,美術教師需要積極地強化對學生的審美意識的培養,創新優化教學形式,助力學生良好審美意識的形成,這對學生的今后學習成長來講,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娜.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09):71+50.
[2]常震.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19(24):142-143.
[3]孫國榮.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19(0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