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姣
摘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階段的語文老師需要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當作一個基本的目標,如此一來才能夠真正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達成授課效果和授課質量的雙重提升。在開展閱讀教學的環節中,老師還應該轉換以往的授課方式,營造出活躍放松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更加主動的進行閱讀,利用多元化的活動培養學生語感,進而讓實際的閱讀效果獲得提升,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為此,文章主要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語文是一個十分基礎的學科,只有讓學生完全掌握語文,才可以增強他們自身的理解能力,進而對所有課程進行學習。利用閱讀,學生就能夠與教材進行對話,還能夠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語感,和作者開展心靈上的互動與交流,并且在此種環節中,體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與奧妙,感受到學習的趣味和快樂。所以,小學階段的語文老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學生自身閱讀能力的有效培養給予高度關注,為他們將來的進步和發展鋪墊基礎。
一、營造活躍放松的課堂氛圍
在以往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始終是老師占據著主導的地位,學生只能被動的記憶知識,一味地對各種理論性內容進行學習。再加上,老師教授的內容往往是文章主旨、寫作背景和文章分析等,這些參考答案都是固定的,授課氛圍不止枯燥沉悶,還不利于學生后續階段的學習,久而久之,就讓他們徹底喪失了學習的興趣。所以,如今的語文老師就需要轉換自己以往的授課方式,盡可能提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閱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只有如此學生才可以讀出感覺,品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講解“盤古開天地”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就能夠先對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天和地是怎么來的嗎?”此種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問題必定會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讓他們對答案產生濃厚的興趣,此時老師就可以順利導入本堂課授課內容,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文本中探尋出標準的答案,而在學生完全了解課文內容和含義以后,就需要將全班學生劃分成諸多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對文章的含義、作者的寫作意圖等進行分析,如此一來不止營造出了活躍放松的課堂氛圍,還點燃了所有學生的討論熱情,確實達成了一舉多得的授課效果。
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與深入,語文老師在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也需要著重體現出學生原本的主體地位,只有如此才可以從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始著手,設計出更加合理的授課方式和授課內容。首先,老師一定要充當好引導者的角色,借助多元化的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理,輔助他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由于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所以老師就需要轉換自己以往的授課觀念,摒棄原先的教學方式,樹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凸顯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帶動著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在講解“記金華雙龍洞”這一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就能夠提前借助互聯網收集大量有關“金華雙龍洞”的視頻和圖片,再將其制作成課件,帶到課堂上為其余學生進行播放,此種色彩鮮明、生動形象的圖片必定會吸引大量學生的注意,讓他們將目光都集中在屏幕上。此時,老師就能夠適當的提出問題“有沒有哪位學生知道這是哪里呢?是否有同學去過和此種場景有著較大相似度的地方?”這一系列和學生現實生活有著較大關聯的問題,就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議論紛紛,都在討論自己的旅游經歷。此時,老師就能夠引導學生自發對文章內容進行閱讀,進而在閱讀環節中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
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會對人的一生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正確的學習或者是閱讀習慣確實能夠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這就要求老師在實施教學的時候,應該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對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進行有效的培養。眾所周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的時間是最為關鍵的,也是最好的學習時間,這就要求老師組織學生對其進行充分的應用,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另外,還需要讓學生大聲朗讀,以此來對他們的發音進行鍛煉,增強其語言表達能力。在將教材上的內容都教授完以后,老師還需要開展課外書籍的閱讀,例如,四大名著,如此就可以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推動所有學生之間進行密切的交流與互動。并且,還應該按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偏向喜好等,為他們推薦適當的圖書和名著,要求學生在固定的時間閱讀幾篇文章等等,那么他們就可以逐漸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與閱讀習慣,還可以增強其自身的閱讀能力,確實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需要引起老師的高度關注。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語文老師在實施教學的環節中,必須要注重對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開展有效的培養,利用課堂氛圍的營造、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閱讀習慣的培養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為他們后續階段的發展鋪墊牢固基礎。
參考文獻:
[1]武臨強.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131.
[2]袁紅菊.探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J].學周刊,2020(3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