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整個過程中,要真正認識到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根本價值。始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文化自信培養的內在要求設計育人路徑。以多樣文化自信培養活動為載體,承載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以現實和虛擬交互平臺為媒介,多維度和多渠道的弘揚中華文化。以校園文化輸出為端口,傳播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精髓。
關鍵詞: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大學生;文化自信
引言
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形成的重要驅動力。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要做到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根據教育對象思想成長情況,科學制定育人路徑和方法。要根據我國優秀歷史發展進程,探索和確立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的著眼點。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是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對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對黨的信心信念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應基于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科學的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
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中的價值定位
(一)引導學生建立文化自信的著力點
文化自信,體現的是文化價值的肯定,對形成強大民族凝聚力和團結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學生作為社會健康和穩定發展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必須注重培養他們文化自信。而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記錄的是我國悠久歷史和豐功偉績,展現的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和智慧,因此,應將其作為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著力點。對于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路徑的選擇,要切實做好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價值認定,繼而真正發揮文化育人的優越性。
(二)思想引領和正確文化觀樹立的路徑選擇
歷史昭示未來,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和正確文化觀的樹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不僅體現的是一種價值標準,更是正確的價值選擇。高校應利用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學生思想進行正確引領,令他們能客觀和辯證分析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并真正形成正確的文化觀。
二、基于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的根本遵循
(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
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工作者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科學設計文化教育內容和方法,切實發揮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育人作用,最終實現以文化人,培育出具有堅定文化自信的大學生。
(二)遵循文化自信培養的內在要求
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主要是為了增強他們國民身份認同感,形成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思想,未來成為優秀的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要始終遵循文化自信培養的內在要求,在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選擇上,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三、基于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大學生文化自信培養路徑
(一)以多樣文化自信培養活動為載體,承載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
面對具有跳躍思維和獨特個性的大學生,在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以多樣和特色活動為載體,承載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不要局限在理論說教層面,要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通過有效豐富和拓展教育載體,實現多種方式和路徑的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依托開放和愉悅的文化教育氛圍,利用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教師應理論和實踐雙向推進,一方面引導學生系統和深入的學習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內涵和理論。另一方面,利用生動的實踐活動,檢驗和驗證學生學習成果,并分析學生文化自信程度,繼而合理的滲透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
(二)以現實和虛擬交互平臺為媒介,多維度和多渠道的弘揚中華文化
用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需采用符合學生認知架構的方式,通過構建開放和多維的教學空間,實現多媒介的弘揚中華文化。高校應以現實和虛擬交互平臺為媒介,在不同的空間和場景中進行文化教育。提煉中華文化精華,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傳承價值,促使他們主動的探索和深入的研究。利用虛擬交互平臺,以動畫視頻的形式講解我國深邃的中華文化與文明。基于現實交互場景,組織學生以辯論的形式表達自身的文化觀點和立場。例如,以文化自信為主題,引導學生結合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表達政治立場和觀點。且在辯論的過程中,使學生真正了解中華文化的魅力和價值,繼而形成堅定的文化自信。
(三)以校園文化輸出為端口,傳播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精髓
以校園文化展現形式,輸出和傳播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精髓,更有助于學生正確的選擇主題。根據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文化聚焦,將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科學的融入校園文化。利用學生熟悉文化內容,吸引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高校應提煉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精髓,將其合理滲透到校園文化中,并利用不同的輸出端口進行傳播。從個人層面來講,以校園文化輸出為端口,傳播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精髓,更有助于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并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建立高度認可。從集體層面來看,高校可利用校園文化交流活動,潛移默化的傳播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并將其中蘊含的思想內涵和文化精髓深度滲透到學生的頭腦中,令他們主動繼承紅色基因,并對我國傳統文化形成強烈的認同感。
結語:
總之,教育工作者要處理好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內在規律,合理引進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客觀和全面的了解我國歷史和文化。以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為核心,科學提取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將其科學的滲透到文化教育的各個環節。
參考文獻
[1]馬青.文化自信視閾下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路徑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33):54-56.
[2]陳化楠.新時代培育高校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途徑研究[J].決策探索(下),2020(11):27-28.
[3]敖旭.從文化自信角度談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J].改革與開放,2020(14):68-71.
[4]羅艷妮.依托紅色文化資源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1):190-192.
課題:2020年度南陽理工學院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新生起航教育中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工程》
作者簡介:孫健(1990—),男,河南南陽人,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教,從事金融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