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瑩 烏日娜 李業秋 岱欽
[摘? ? 要]高校課程思政是將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政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并貫穿整個課程教學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本文以“光學系統設計”課程為例,深入挖掘課程內容本身蘊含的思政元素,從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思政實施過程等方面對高校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政融合的路徑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圍繞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和課程思政效果評價提出建議,以期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關鍵詞]課程思政;光學系統設計;課堂教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1) 10-0081-03
“光學系統設計”是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光學創新應用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明確什么是光學系統設計,光學系統設計在光學儀器設計和制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光學系統設計的發展與應用,掌握實際光學系統成像不完善的原因、現象、度量及校正方法,根據給定的光學系統技術指標,能夠利用光學設計軟件進行光學系統輔助設計和優化。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光學儀器已普遍應用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照相機、顯微鏡、監控鏡頭、手機拍照及更精密的光刻機等等,這些光學儀器的核心部分就是光學系統。光學系統成像質量的好壞,決定著光學儀器整體質量的好壞,而一個高質量的成像光學系統是要靠好的光學系統設計去完成的。因此,光學系統設計涉及的范圍較為寬泛,其基礎理論和應用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也是多元化的。本文將依據教學內容充分挖掘“光學系統設計”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教學與思政相融合的途徑,進一步提出加強思政教學的建議。
課程思政是一種教學理念和思維方式,而不是一門或一類特定課程。它具有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功能,承載著大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需要在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與專業教育有機、有意、有效銜接和融合,讓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重要會議,多次強調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讓課程思政的理念在各地各高校形成廣泛共識,建立健全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4]。當前,高校中還不同程度存在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 “兩張皮”現象,未能很好形成育人合力、發揮出課程育人的功能。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把教育教學作為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構建更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課程大部分都是專業課程,學生利用大部分時間進行專業學習。專業課程教學是課程思政的最主要的依托。因此,本文以工科類專業課程—光學系統設計為例進行探討。
一、課程教學與思政融合的路徑
(一)“光學系統設計”思政教學總體規劃
“光學系統設計”課程是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課程思政的總體目標主要圍繞知識與技能傳授和能力培養,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用辯證唯物主義價值觀和科學的思維去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實現在達到專業教學目標的同時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在“光學系統設計”課程思政總目標的指引下,需要結合本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挖掘提煉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其貫穿到課程教學中。
“光學系統設計”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與實例應用兩大塊。基礎理論部分主要包括光學系統設計的發展概況、像差理論、光學系統像質評價;實例應用部分主要包括光學設計軟件和典型光學系統設計。從課程思政總體目標出發,本課程將從“四個自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家國情懷”“社會責任”“職業道德”“愛崗敬業”“工匠精神”等幾個角度出發,完成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的融合。
光學系統設計的發展概況是主要介紹光學系統設計的發展史及應用概況。思政元素可以結合我國光學的發展歷史和成果,培養學生“四個自信”,加強學生對光學系統設計重要性的認識。
像差理論主要介紹實際光學系統不完善成像(即像差)的成因,據此對像差進行分類,討論各個像差的成因、現象及對光學系統成像的影響和校正方法。這部分內容可以采用多個角度、先簡單后復雜地進行介紹,培養學生用辯證的思維思考問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理念。
光學系統像質評價這部分介紹的是光學系統設計和制作完成兩個階段涉及的一些主要像質評價方法。可以結合相關的檢測實驗介紹不同像質評價方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使學生認識到每一種像質評價方法都有它的優劣性和局限性,看問題需要從多角度出發,在不同的應用場合所體現的價值是不一樣的,進而很自然地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要從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事物或問題,切忌片面化。
光學設計軟件的內容包括光學設計優化方法和常用的光學設計軟件介紹。這里可以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各個光學設計軟件的特點、應用領域和市場占有額,掌握目前國內外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培養學生查找文獻資料并總結以及關注時事熱點的習慣,鼓勵學生取長補短,外為中用,建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立志將中國制造做強做大。
典型光學系統設計主要從望遠物鏡、顯微物鏡、目鏡和照相物鏡四種典型光學系統出發,介紹各個光學系統的光學特性特點和像差特性,并以實例形式給出光學系統的設計過程??梢酝ㄟ^介紹我國科學家在目視光學系統領域的杰出貢獻,激勵學生學習老一輩忘我奉獻的愛國愛崗和大國工匠精神,同時結合近年來我國的先進技術及取得的國際地位,再一次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自信”相結合,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課程教學與思政融合的典型實施過程
在“光學系統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完成思政元素與課程教學如鹽溶水般的有效融合。下面以像差理論、光學設計軟件和典型光學系統設計這三個部分為例,介紹課程思政的實施過程。
像差理論部分,首先從前期已學的基礎課程出發,從數學、折射、衍射及應用等角度出發,證明實際光學系統和理想光學系統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即任何一個光學系統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辯證的多角度看問題就是全方位、分層次地、深入地看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理想是完美的,現實卻是有缺陷的,這不僅僅對光學系統成像是適用的,對于學生個人乃至整個社會也同樣適用。唯有想辦法改善它,讓理想成為前進的動力,不斷地完善自己,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再者,對于一個光學系統而言,存在的每一種像差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也就是說,整個光學系統的不完美是由各個像差綜合作用的結果,可將這部分內容引申到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聯想到,“兩彈一星”的先輩們不顧個人名利,隱姓埋名,在荒涼偏僻的高海拔草原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熱血甚至生命,創造了撐起大國脊梁的光輝業績和不朽成就。前人栽樹,后人乘涼,青年學子們要學習先輩們“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將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僅僅結合在一起,尤其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大規模快速發展,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充分把握這個歷史機遇,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增強民族自信心,讓家國情懷根植于心。
光學設計軟件部分,無論采用哪一種光學設計軟件對光學系統進行設計,都要遵循已設定的符號規則,即光學系統模型需按照符號規則進行光路計算,且要求從一而終。同時,光路中光束的路徑也會受到光學系統口徑及光闌的限制,這真正體現了無規矩不成方圓。學生身處校園中,就要遵守校規校紀,畢業后,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要做到遵紀守法,樹立職業規范意識,在社會的各行各業發出自己的光和熱,才能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另外,在講述常用的光學設計軟件時,可以激勵學生“師夷長技以制夷”,并結合我國光學界王大珩、袁旭滄等老一輩光學領域科學家的豐功偉績,使學生在了解知識點背景的同時,還能用過去老一代科技工作者忘我奉獻的愛國、愛崗精神激勵自己,傳承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宣傳正能量,鼓勵學生投身到科研工作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典型光學系統設計部分,望遠鏡是比較重要的目視光學儀器,自牛頓望遠鏡發明至今,國內外對望遠鏡的研究從未停止,這里可結合當前世界第一大單口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這一偉大工程,講述中國“天眼”在射電望遠鏡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以及近期在天文觀測取得的顯著成果。因為有了祖國強大的支持和中國制造的有力支撐,才完成了這樣舉世矚目的工程,這也是“四個自信”的全面展示和集中體現。還要特別介紹中國“天眼”的首席科學家南仁東先生,為了我國天文學事業不受制、不落后于其他國家,默默無私奉獻20余載,南老的愛國情懷、科學精神和勇于擔當堪稱楷模,以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偶像觀,以家國重擔為己任,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進一步加強課程思政教學的建議
高校課程思政并不是課程與思政的幾何相加,而是教師在傳授課程知識的基礎上用正確的思政觀念引導學生,將知識學習與思政德行相結合,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作用。因此,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充分有效的課程建設、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以及實施效果的評價與反饋、每個環節都是需要反反復復地揣摩和不斷地總結,才能探索出一條實現課程思政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途徑。
(一)課程建設是“主戰場”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堂優質的好課取決于充分有效的課程建設,也就是說,課程思政的實施過程需要有計劃性,既要有統籌全局的總體規劃,又要有合理的教學環節設計[5]。首先,根據學科建設總體目標和培養方案,從整體上把握所授專業課程知識體系及特點,確定專業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育人目標,從而形成課程思政總目標;然后,在課程思政總目標的指引下,梳理專業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提煉各個章節的思政元素,設立每一章的思政教學目標,并將其分解到這一章中具體的教學內容中去。以上過程中,專業教師是課程思政總體目標和教學設計與分解的關鍵,必須做到積極努力,把握教學內容的特點,盡全力展示自己的知識深度與廣度。這也要求教師整合資源,學習總結,善于積累,建立并不斷完善思政案例庫,在內容上包括但不限于名言警句、典型的人或事以及熱點新聞事件等,以文字、網站、微信公眾號或音影資料播放等形式融入課程教學環節中。
(二)課堂教學是“主渠道”
課堂不僅是師生教與學的主陣地,也是思政育人的主渠道。在課程思政視角下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環境,彰顯課程價值,是實現課程思政建設總體目標的重中之重,必須從以往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向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轉變[6]。“世界上沒有枯燥的知識,只有枯燥的講授”,專業教師不僅要善于對教學內容加以科學的凝練和概括,也要注重對教學語言規范性的和富有情感色彩的運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正確的價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删C合采用先學后教、問題教學、活動教學、情景教學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輔以動畫演示、案例PPT、微課、抖音等多種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讓課堂教學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多樣性和多彩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科學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實現課程思政教學正確的價值引導,激勵學生勇擔使命,砥礪前行。
(三)注重課程思政評價與反饋
在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的所有課程建設、教學設計以及課堂教學環境的構建,都離不開“育人”的思政教育理念。學生是課程思政最直接的學習者、體驗者和受益者,學生是否對課程思政教學真正地入腦入心,知行合一,需要建立健全課程質量評價與反饋,以第一視角檢驗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7]。首先,課程思政教學評價不再是單一的考查專業知識,還要把人文素養、社會責任感等思政內容融入課程評價當中,建立能夠綜合體現“知識、能力、價值”的課程評價方法??梢酝ㄟ^作業、試卷、調查問卷、研討等多種形式評價課程思政的效果,并依照反饋結果,不斷改進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程思政內涵融入課堂教學的水平。其次,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不僅僅局限在當下的知識獲取和價值觀養成,還要注重課程思政評價的持續性,可通過校園生活管理、假期社會實踐、綜合測評等方法關注學生的行為規范,通過回訪調查、校友會等途徑考查學生畢業后的職業修養和道德規范,確保專業課程思政育人目標的實現。
總之,課程思政不是增開一門課,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在遵循課程本身運行規律的基礎上,結合課程知識內容,將思政教育元素“基因式”地融入課程教學設計中,并貫穿到課程教學實施的整個過程。作為專業教師,不僅要完成傳業受道解惑的教學任務,還要完成思想政治和德育的教育任務,要堅持以生為本,以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不斷完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內容傳遞和評價體系,提升學生的課程思政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統一,增長見識,塑造品格,努力成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8.
[2]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0.
[3]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 人民日報,2019-03-18.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5]王書臣,周文書.高等數學課堂思政教學目標的設計[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1(4):110-112.
[6]操曉娟,王家正.“課程思政”視角下課堂學習環境的構建[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1(6):98-100.
[7]譚彥斌,胡樂天.高校專業課教學融合思政的教學設計實踐與反思—以“保險學”課程為例[J].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1(5):99-101.
(責任編輯:張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