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艷
摘要:“以學生為本”,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既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當今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的必要途徑和方法,所以,培養學生們合作探究的意識也是“以學生為本的”重要體現。
關鍵詞:數學教學;自主合作;模式初探
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與傳統教學理念的顯著區別之一,在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如何才能讓學生們親自參與到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過程中來,真切感知實踐與創新的全部過程,并且使他們都能夠主動運用已獲取的知識去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讓每個學生各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所謂的自主學習,就是在是當今所具有的基本教學條件下通過教師的引領和指導,由學生們完成的學生高品質的學習過程。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傳統意義上的“被動接收”“機械記憶”“填鴨式教育”等。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重視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更要重視他們自主學習能力、探究欲望和對情感方面的需求;注重了解他們學生們是在何種情境下,采用什么具體的方法來獲取知識的過程,這樣的學習自然是就會有好的成效的。
例如在“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口算”教學中,如果直接出示例題50x3=?再進行60x7、200x4等方面的練習,當這些過程完成之后,盡管學生們也可以掌握基本的運算方法,可是他們對知識的接受過程始終處于被動地位,記憶也是機械重復枯燥操作,要想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只能是一句空話。我們如何才能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來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并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呢?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春天來了,風景如畫、暖風融融,李老師一家三口準備去利用五一小長假去旅游,以下幾個景點可供選擇:蒼南玉蒼山、溫州雁蕩山、杭州西湖、北京。每人費用:20元、200元、400元、2000元。接下來李老師同學們幫著選擇一個地方,并計算一家三口要準備多少費用。這時,學生們都開始積極地投入到討論計算中來:學生A:首選景點杭州,李老師需要400+400+400=1200元費用;學生B:選擇的是雁蕩山,李老師一家需要準備200x3=600元費用......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地提出提:200x3這個問題我們以前沒有學過,你們是怎么想出來的呢?
學生B:3個200就是200x3=600元;學生C:老師,我不是這樣想的,先看做2x3=6,在加上2個0就是600;學生D:我選擇去北京,可以這樣算;學生E:我選擇玉蒼山,可以這樣算.在學生們熱烈的討論過程中,我們教師即使沒有太多的算法指導,他們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就可以獲得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的運算道理。
旅游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活動,很多學生不僅都有相關的經歷,并且也大多對此很感興趣,只是學生們在旅游中往往只能是一個從屬的配角,對于旅游時間、地點、同伴等只能被動的接受而無選擇的權利,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請學生自己設計一條旅游路線圖,通過他們的設想呈現出來,學生們自然就非常樂于投入到這一特有的“問題情境”中來。在這種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的活動中,學生一方面很容易的接納了接納預設的問題,同時也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同一類問題,本節課的知識技能目標就水到渠成的得以實現,重難點目標也很容易得到突破,同時還能讓大多數學生們都能參與其中,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更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的重要性,這也無疑是對他們的一種鞭策與鼓舞。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探究”,“探究”既是一種思維過程,也是一個活動過程,整個過程具有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力求做到讓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們在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和探究問題、思考問題等方面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譬如,我在講授“分數基本性質”過程中,我預先讓同學們制作了四張規格不等的長方體紙條,在具體講授前我先讓學生對析后,并用鉛筆畫出3/4、6/8、9/12、6/12的陰影部分,再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這時他們可以發現有三張陰影部分大小是相等的,即3/4=6/8=9/12,看到這種情形,學生會感到很新奇,于是就要琢磨這三張陰影部分相等的原因,思維自然就會活躍起來。另有6/12這一張與其它三張又都不同,這樣就會使學生們的思維產生沖突和碰撞,喚起他們強烈的探索欲望。這時,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地與學生們一同推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正是這樣把數學知識的獲取通過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種種現象進行深入探究,再結合數學知識的科學規律,讓學生們在現實生活的問題情境中,自主能動地去探索發現,自然對他們良好探究意識的培養大有裨益。我們有限的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才能保證始學生始終處于樂學、愿學、能學、善學的積極狀態,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能動作用自然就成為新課改的一個亮點。
總之,“以學生為本”不能只停留于口號上,要融入于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若能長久堅持,必然會喚醒學生們大腦中沉睡已久的的潛能,激活他們封閉的記憶,開啟緊閉的心志,放飛囚禁的情愫,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
參考文獻:
[1]李國福;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評論;2002.03
[2]姚志銀;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之我見[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10